|
本帖最后由 yangyanjun111 于 2009-3-11 19:10 编辑
(之二十二)— 谁动了俺的辣椒2008-09-26 17:38
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鄙人就属于泪不轻弹的那一类。从我记事起,基本上记不起哭的经历,包括爷爷,奶奶,父母双亲过世,我都没有掉过眼泪;主席总理去世我十分悲痛,可也没有掉过眼泪;演<卖花姑娘>那么多战士流泪,我还没有流泪。我可能是眼泪往肚里流的那种类型人吧.顶多眼泪在眼眶里打个转就又回去了.流泪、哭---可是一门学问.
如果没记错的话,1970年,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忆苦思甜教育,部队也不例外。当时我们师的忆苦思甜教育基地就在河南商丘睢县,我们团步行一天到了那里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上午是当地苦大仇深的贫雇农代表诉旧社会的苦,部队集中在一个大礼堂里,因为我当时是排长,坐在前面,当忆到旧社会的悲惨生活时全场呜咽声一片,我坐在前面也低着头,心里悲痛可怎么也流不出眼泪,偷偷看看前后左右都是一把鼻子一把泪的,我却使尽了浑深解数怎么也流不出眼泪,这可是阶级感情问题。没有办法,又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没有流泪,只有用手沾了唾沫将眼眶打湿蒙混过关,这样总不是办法,因为下午还要听部队的忆苦呢,总得有眼泪啊。中午我看到房东家的屋檐下挂了不少辣椒,办法来了,我就偷偷地摘了几个装到衣服兜里。下午的报告会上我还真的流了眼泪。看到屋檐下挂的辣椒变得有些稀拉,房东便笑着对回来的我们说:“我一看就知道,你们中准有人喜欢吃辣椒呢—— ”
忆苦可是就要吃解放前吃过的忆苦饭的,是用红薯藤磨的面掺红薯叶做的窝窝头。我们在农村呆过的,因为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吃过,还能吃一点。可苦了城市里来的兵,怎么也吃不下去,但还得吃,因为是阶级感情问题。第二天就是思甜了,老乡包了饺子让我们吃,嗨!那还真香.
(之二十三)— 谁喝了俺的醋2008-09-28 11:31
古时候曹操打仗,行军路上,士兵饥渴难耐,曹操扬鞭一挥,前面有一片梅林, "望梅止渴,"士兵们提起精神,加快了行军步伐.
过去讲如果女人爱吃醋,那是挖苦,现在说女人爱吃醋那是为了美容,当兵的吃醋你们知道是为了什么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当兵的和醋的故事。
二师在商丘驻防时,我们四团的农场在开封东郊,冬种麦子夏种稻。种稻季节,我们团的战士每年要轮流步行近200里的路去开封东郊农场插秧割稻,这要走两天的时间,这样也顺便拉练一下。1973年6月,轮到我们连去农场劳动,我们这次是沿着铁路走,6月的天,又闷又热,又在豫东的沙滩行军,累得很。一壶水根本就不够喝的,下午5点多还没有到目的地,可大部分战士们的水都喝完了。我当时任副指导员和炊事班的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搞收容,连部文书赵天印看到炊事员的水壶晃得直响,认为他的水壶里还有水,就要过来喝,谁知里面装的是醋,一口就呛的直打喷嚏,不过这一喝还真的解渴。于是我们就你一口我一口的喝了起来,没有到目的地一壶醋就给喝完了,害的炊事班炒菜都没有用的.到驻地大家都调侃说:你今天吃醋了吗?
三国的曹操要知道这样,肯定要士兵每人都带一壶醋以备急用.
(之二十四)— 谁动了俺的裙子2008-10-05 12:27
1975年我们部队换防到了太湖南岸的浙江湖州,20军的留守人员和当地的人把我们一军的军嫂称“三乎”军嫂,即"黑乎乎,胖乎乎,傻乎乎",我们的战士也不甘示弱,就编排了顺口溜来回应。因为我们住在山区,我记得是:" 一阴一阳鬼气候,一家一户住山头,一人一身补丁衣,一人一个大裤头,一个厕所一个口,一男一女乱碰头."还说什么湖州是:"湖州公园没有猴,只有几个瘦老头,一条街道一岗楼,一个警察看两头" 不过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
上面本来是一种调侃,其实湖州可是江南的鱼米之乡。自古苏杭出美女,湖州地处苏杭中间,也是美女云集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吸引了干部战士不少的眼球.一个星期天我们几个干部和卫生队的某医生一起到湖州去,某医生(原谅不提其名)可是全团出名的忽悠专家。 在大街上远远的看到前面一个身穿连衣裙的窈窕美媚走了过来,几个人就开始起哄了,给某军医开玩笑、出难题说,你敢去动一下她的裙子吗?条件是一不能让人家生气,二要说1-3分钟的话,如果做到了,中午我们请客. 还别说,某军医爽快的答应了,条件是我们不能笑,要离远一点.说完就迎面走了过去,到了美媚跟前,就问公园在什么地方呀?美媚看是一个解放军的军官,就热情的指引了去公园的路线。问完了路,某军医突然把美媚的裙子用手轻轻的提了起来,美媚猛地一惊,脸露怒容,军医却开口说:"你这裙子挺漂亮的,是什么面料呀,在什么地方买的呀,我也想给我夫人买一条",美媚一听通红的脸才平静下来,本来要发怒的,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只好一五一十地做了回答。军医说了声:谢谢,就若无其事的走开了,午饭军医肯定不用出钱了.我们还真佩服他忽悠的功夫.
(之二十五)— 野渡有人舟也横2008-10-09 22:28
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因为没有人去把握方向。野渡有人舟也横,是为什么呢?那是舟上的人笨,不会划船摇橹.
1975年我们和20军换防后,我们团接的农场在湖州的北边,太湖的南岸,那里河网交错,到处都是水的世界.76年夏天我们连去农场插秧,从住的地方到稻田都要划船去,说是划船,其实就是摇橹,早去晚归。一天我去团部开会,回来后刚好炊事班做好午饭,准备给连队送饭去,我也要去稻田,我就对炊事班长说:"你们别去了,我顺便送过去吧." 炊事班长说:"指导员,你行吗?" 我说:"怎么不行!大热的天,你们就别去了." 看我很认真,不是开玩笑,炊事班的人就把午饭送到了河边的船上,我一个人摇着橹就走了。我以前试过摇橹这活儿,在宽阔的河面上很自信地摇橹,也还顺利。可一到对面的一个小河叉里, 老把船往水草里面摇,因为摇橹的技术还不到家,河的两边都是水草,中间刚好能过一条船,就经常把不住方向了,多次把船摇到水草里,硬是摇了半个小时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下可苦了插秧的战士,他们左等不见送饭的,右等不见送饭的,就派人到河边去看,远远的看到我浑身是汗的在河里摇橹,怎么也驾驭不了那条小船, 就在岸上指点,本来20分钟的路程让我用了一个多小时,不过还好,夏天饭也不会凉,要是冬天可就惨了.
通过这次教训我知道橹不那么好摇,不过总算基本学会了摇橹.战友们如果到南方去,说不定我还能露一手,坐坐我摇橹的船呢."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
(之二十六)—请别动那条鱼2008-10-12 17:33
我们换防到浙江湖州后,为了改善和加强军民关系,部队经常组织一些支农活动,在三夏大忙季节帮助当地农民插秧、割稻等,每月都要有半天时间参加农村的劳动,并听取他们对部队的反映,很快和当地的老百姓建立起了浓浓的军民情谊。我们连的支农点就在驻地附近的黄芝山大队某小队,生产队的干部也经常到我们连队来做客,因此我们团和当地老乡如有小摩擦都能很快地得到排解.
记得我们换防去的第一年春节,我们支农的生产队队长几次请我们连的干部到他们那里坐一坐。我们推托不掉,经请示领导同意在春节后的一天去拜访他们,到队长的家后,看到他们准备了非常丰盛的(在当时)一桌饭菜,我们不好拒绝,就只有入座了,席间聊了很多话题。原来黄芝山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客家人,他们的祖辈大多都是几百年前从河南、湖北、安徽等地迁移过去的,这也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因为我们连的干部多是河南湖北的,席间关系十分融洽,因此也少了一些相互间的拘束,边谈边吃,十分尽兴。客人不时拿筷子指着桌子上的菜让我们多吃一些,开始是主人动什么菜我们才动什么菜,后来就随意吃了。司务长熊瑞生是湖北大悟的,对鱼比较感兴趣,看到桌子中间放了一条油炸鱼,开始不好意思动,现在见大家都十分随意,他便把鱼给剥开,大家一起吃了。当时主人看我们热热闹闹的,也十分高兴,也没有说什么,酒(当地老百姓自制的米酒)足饭饱,队长(祖籍湖北的)送我们,在路上队长说:“我们是老乡,告诉你们一个信息以后如果你们在过年时到我们这里农村吃饭可千万不要动那一条炸的鱼”.我们一听大吃一惊,问为什么?! 队长说:这条鱼是从年三十就放到桌子上的, 不吃它意思是年年有余(鱼),一般都要放到十五以后,我们一听才知道了当地老百姓的规矩,幸亏我们这次去的是熟人家里,不然非成了——敲锣找孩子——丢人大(打)家伙了.
这里也请战友们注意,,以后要碰到这种情况,酒席上的鱼是不能随便乱动的.就是现在如果到河南来,酒席上的鱼也有很多规矩,什么鱼头酒,鱼尾酒,高看一眼,给个脸面等什么的,我不爱喝酒也还没弄明白那么多讲究. 在有的地方鱼也是不能乱翻的,特别是渔民那里。——酒席上的鱼,请不要乱动它,看主人的眼色行事,没有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