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13346|回复: 0

陆军第1集团军历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张建军 发表于 2009-8-3 21: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军第1集团简要军史

1930年7月,红4军(湘鄂边区工农武装组成)和红6军(湖南、湖北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的工农游击队组成)在湖北公安县会师,组建红2军团,货龙任总指挥,周逸群、邓中夏先后任党代表,下辖红2 军(原红4 军)和红6 军。

1931 年3月红2军团奉命改为红3军。 1934年10月,红3军与从湘赣苏区西征到贵州的红6军团在印江县木黄会师。红3军恢复红2 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辖4 师(原7 师,辖10团、12团),6 师(原9 师,辖16团、18团)。1935年11月,红2、红6军团(1936年7月与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将台堡会师。


1937年8月,红2军团(红4师和红6师)和红28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



1946年11月,在山西省岚县,以晋北野战军领导机关一部及晋绥野战军第358旅、独立第1旅组成晋绥军区第1纵队,张宗逊兼任司令员(后贺炳炎接任),廖汉生任政治委员,贺炳炎任副司令员,王绍南任参谋长(12月7日陈外欧升任参谋长),冼恒汉任政治部主任,张国声任政治部副主任。

1949年1月上旬,晋绥军区在山西晋中地区组成的独立第7旅(吕梁军区51、55、58团组成),调归第1纵队建制。

1949年2月1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陈外欧任参谋长,洗恒汉任政治部主任。358旅改编为步兵第1师,师长黄新廷、政治委员余秋里,原714、715、716团改为步兵第1、2、3团。独立第1旅改编为步兵第2师,师长王尚荣、政治委员颜金生,原1、2、3团改为步兵第5、4、6团。晋绥军区独立第7旅改编为步兵第3师,师长傅传作、政治委员曹光琳,该师辖步兵第7、8、9团。10月1日,第1军兼青海省军区。

1952年6月,,再次进行整编,第3军所属各师编入第1军,黄新廷任军长,梁仁芥任政治委员。第1、第3师合编为第1师,第2、第8师合编为第2师,第7、第9师合编为第7师。 


1969年第1军第7师改番号为第3师。

1985年9月19日,第1军与第60军合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第60军第181师、坦克10师(1983年编入第60军)调归第1集团军建制,以第178师师部为基础,第1军、第60军炮兵团、178师炮兵团合编为军炮兵旅。以炮兵第66师(1983年2月编入第60军)和60军高炮团合编为军高射炮兵旅。第179师调归第12集团军建制。




1992年炮兵第9师编入第1集团军,原炮兵旅改编为炮9师团建制。


1996年10月第2师和第181师都被改编为武警机动第2和第181师。

1998年9月第3师改编为第3摩步旅,第1师改编为第1两栖机械化师。
重要战役
土地战争



1934年10月会同红6军团发动湘西攻势,相继攻克大庸(今张家界)、桑植、桃源等县城,创建以永顺、大庸、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苏区。 1935年2 月,粉身粉碎蒋介石向湘鄂川黔苏区暨2 、6 军团发动了大规模“围剿”。 1935年11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 、第6 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1937年雁门关伏击战;1938年滑石片伏击战;1939年齐会战斗;1939年9月加陈庄战斗; 1940年夏季反“扫荡“和冬季反“扫荡”;1940年7月百团大战同蒲路破击战;1942年春季反“扫荡”。
解放战争




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1947年3月,青化砭伏击战(358旅);1947年4月,羊马河伏击战;1947年4月,蟠龙镇攻坚战;1947年5-7月,陇东、三边战役;1947年7月,沙家店战役;1948年1月,宜川战役;1948年3月,西府、陇东战役;1948年8月,荔北战役;1948年11月,冬委战役;1949年4月,陕中战役;1949年6月,扶眉战役;1949年8月,兰州战役。
抗美援朝



1952年1月入朝鲜参战,第1、第7师在临津江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第2师配属第64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1953年6月,参加夏季反击作战。停战后,在三八线和东海岸担负守备任务。1958年10月回国。
对越自卫作战


1984年参加老山轮战,歼敌5200多名。

各部沿革
第1师

1937年8月,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改编为358旅,旅长卢冬生(末到职)、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以红二军团4师 改编为358旅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政训处主任黄延卿。以红二军团6师改编为358旅716团(1营、3营)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云甫。 ;

1938年1月由山西忻县和淳县游击队发展起来的忻淳独立团编为第358旅第714团,团长顿星云,政委彭德大。


1939年3月间,以715团和冀中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独一旅,旅长高士一,政委朱辉照,副旅长王尚荣,下辖独1、2、3团和715团;4月6日以716团和冀中独立第5支队合编为独立2旅,旅长魏大光,政委王同安,副政委廖汉生,参谋长赵振国,(9月,改称张358旅,旅长张宗逊,政委张平化)下辖独立4、5团和716团。与此同时,留在晋西北地区的714团、警备第6团以及由晋西北游击队改编的独立第1、2团和独立第6支队合编为彭358旅,旅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参谋长李夫克,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1940年7月,彭绍辉任旅长的第358旅改称独立第2旅。独立第3、第6支队编为第358旅第7、第8团,独立第2支队分散编入第358旅旅直及各团。11月,第358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

1943年6月,免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开赴陕甘宁,第715团回归旅建制。

1946年11月10日,在山西岚县第358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旅辖第8、第715、第716团和炮兵营。

1949年2月1日,第358旅改称第1军第1师。
1952年6月,第3师并入第1师,原3师9团分别编入第1、2、3团,原3师7团改编为第1师炮兵团,原3师8团改编为坦克团。


1985年,原1军坦克团(独立坦克4团、坦克10师37团)改为1师坦克团。


1998年第1师改编为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坦克团改为装甲团。
第1团
前身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抽调1、6、11三个连为骨干组建的八路军独立第3支队,辖第7、第8团。

1940年11月独立第3支队番号撤销,第7、第8团编入第358旅。  
1944年第7团编入第8团。
)

1946年11月10日,在山西岚县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




1947年9月第8团改称第358旅第714团。

1949年2月改称第1军第1师第1团。  
1998年第3团与第1团合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团。

第2团
前身是1936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第2军团第4师。1937年8月25日,红4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5团。  
1938年6月,第715团和师骑兵连及动委会游击第4支队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12月,奉命将3营留大青山坚持斗争,团主力挺进冀中。

1939年3月第715团与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第120师独立第1旅。5月,第2团1营及原独立第4支队新兵营合编为第715团3营。

1943年6月,第358旅开赴陕甘宁,第715团回归第358旅建制。

1949年2月改称为第1军第1师第2团。

1998年改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2两栖机械化步兵团。
第3团
前身是1936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第2军团第6师。 1937年8月25日,红6师与陕北红28军合编组建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


1937年9月2营(红28军)编入120师雁北支队(宋时轮支队)。


1938年1月第716团1、3营各一个连,团特务连和三泉游击队合编为第716团2营。 \
1939年4月第716团与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5支队合编为第120师独立第2旅。9月,独立第2旅改称第358旅(新358旅)。


1949年2月改称为第1军第1师第3团。
1998年第3团和第1团合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1两栖机械化步兵团。
D第2师


96前身是1939年3月28日,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原河北游击军第5路)与第120师第358旅第715团(缺3营)合编组建的第120师独立第1旅。辖第715团、第1团、第2团、第3团。5月第2、第3团合编为第2团。9月第1、第2团合编为第2团。

1940年7月,独立第5支队和1大队编入独立第1旅所属第715团和第2团。 1943年6月,第715团回归第358旅。7月,独立第2旅第714团调归独立第1旅建制。
1946年1月,山西新军决死第4纵队第35团调归独立第1旅建制。11月在山西岚县独立第1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旅辖第2、第714、第35团。
1947年8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独立第1旅改称第1军第2师。


1952年6月,第3军第8师师部改为空军第27师师部,所属部队并入第2师,第23团、第24团1营合编为第5团,第24团2、3营改编为师属坦克团,原第5团改编为师属炮兵团。

1996年,第2师改编为武警机动第2师。
第4团
第4团 前身是1937年底成立的河北省人民游击军第5路第1、第2、第3团。


1938年6月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独立第1支队第1、第2、第3大队,9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第1、第2、第3团。


1939年3月28日,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与第120师第715团合编为独立第1旅。5月,第2、第3团合并为第2团,将第2团1营调归第715团为3营,第3团1、2营合并为第2团1营。8月第1、第2团合并为第2团。

1945年9月,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第1支队2营编入第2团为2营。
1946年11月,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
1947年8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2团。
1949年2月,改称第1军第2师第4团。
第5团
前身是1937年12月由抗日义勇军与宁武地区游击队改编的忻崞独立团。

1938年1月忻崞独立团改称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4团。同年秋,活动于清源、文水、交城的独立第2团3营和团直编入第714团。同年冬,第716团抽调三个老红军连队与第714团三个连队对调。

1939年12月,独立第2团1营编为第714团3营。  
1940年7月,随旅该称第120师独立第2旅第714团。

1941年春,河曲县游击大队七个区中队五百人编入第714团。
1942年河曲县游击大队编为第714团2营。
1943年7月,第714团由晋西北渡过黄河进入陕甘宁边区子洲县,转隶独立第1旅建制,接替第715团防务。

1946年11月,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
1947年8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1团。
1949年2月,改称第1军第2师第5团。
1952年10月,第5团改编为师属炮兵团。第3军第8师第23团编为第5团。
第6团

前身是1938日成立的山西新军决死第4纵队游击第6团,临县、中阳县游击大队改编为1营,岚县游击大队改编为2营,清源、太谷、徐沟县游击大队改编为3营。
1939年1月,改称山西新军决死第4纵队第35团。
1940年,决死第4纵队第20团3营编为第35团2营。

1942年6月,缩编为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第35支队,取消营一级建制,支队直辖1、2、4、7、9连及特务排。  

1945年11月,恢复第35团番号,原1、2、7连改编1营1、2、3连,将原9连及宁武游击1中队改编为2营7、8、9连,原4连及静宁县游击大队改编为2营4、5、6连,军分区特务连一部扩编为团侦通连,忻崞支队重机枪排扩编为团机炮连。
1945年12月,调归第120师独立第1旅建制,仍称第35团。

1946年11月,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

1947年9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3团。11月,吕梁军区第3军分区独立营编为第3团2营。  

1949年2月,改称第1军第2师第6团。
第3师

是1947年由地方游击队升编的吕梁军区第51、第55、第58团。12月,这三个团合编为晋绥军区独立第7旅,依次改称第19、第20、第21团,归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建制,仍留山西作战。
1949年2月日,独立第7旅改称第1军第3师。
1952年6月,第3师并入第1师,原3师9团分别编入第1、2、3团,原3师7团改编为第1师炮兵团,原3师8团改编为第1师坦克团。;
第7团

前身是1947年由地方游击队升编的吕梁军区第51团。12月,编为独立第7旅第19团。
1949年2月,改称第1军第3师第7团。

1952年6月,改编为第1师炮兵团
第8团
前身是1947年由地方游击队升编的吕梁军区第55团。12月,编为独立第7旅第20团。
1949年2月,改称第1军第3师第8团。
1952年6月,改编为第1师坦克团。
第9团
前身是1947年由地方游击队升编的吕梁军区第58团。12月,编为独立第7旅第21团。 1949年2月,改称第1军第3师第9团。



1952年6月,分别编入第1师第1、2、3团
第3师(2)

1949年2月成立,前身为晋绥军区独立第2旅,第3军第7师。1952年6月,第7师和第9师(1949年2月成立,前身为晋绥军区独立第5旅,1952年6月师部改为炮兵第十五师师部)合编为新步兵第7师,步兵第19团增编原9师25团,步兵第20团增编原9师25团,步兵第21团以原9师27团为基础,增编原9师26团。炮兵团以原9师26团为基础,增编原3军直属炮兵团一部组成,战车团以原7师21团为基础,增编原9师25团第2营改建。
1969年,改番号步兵第3师。


1998年9月第3师改编为第3摩步旅。
第181师
前身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第3团和第35团,1945年10月改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华中野战军第13旅,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师长方升普,政委徐子荣。1948年1月,改编为晋冀鲁豫第13纵队37旅,旅长王诚汉,政委张春森。1948年9月,改编为华北野战军13纵队37旅,1949年2月,改编为第61军第181师,师长王诚汉,政委张春森。1950年12月调归第60军建制。1961年5月,180师步兵第538团调归陆军第181师建制(改番号543团),1969年12月8日,第181师改称第180师。1985年1月,恢复181师番号。1985年9月,调归第1集团军建制。
1996年10月第181师改编为武警机动师。
坦克第10师



1967年8月组建,1983年划归陆军第60军建制,1985年改归陆军第1集团军建制,1998年改编为装甲第10师。
坦克第37团:原步兵第80师坦克自行火炮第285团,1953年2月在浙江平湖组建,1967年调归南京军区装甲兵建制,1969年改为南京军区独立坦克2团,1976年调归坦克10师为37团。
坦克第38团:原步兵第79师坦克自行火炮第284团,1967年8月调归坦克10师建制,1969年改为坦克38团,1976年改为陆军第60军坦克团,1985年改隶坦克第10师建制。
坦克39团:原步兵第81师坦克自行火炮第286团,1967年8月调归坦克10师建制,1969年改为坦克39团。

炮兵第9师

1952年8月成立,师部由鲁中南军区机关组成。
1992年编入第1集团军,现辖炮兵2团(原炮兵旅),炮兵3团,炮兵14团,火箭炮201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12-4 01:41 , Processed in 0.0530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