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离开离堆后,我们漫步走上了一座铁索桥。铁索桥我也走过两次,知道一些窍门。许多年轻人在桥上寻求刺激,故意在桥中间来回晃荡,行走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老年人自身平衡能力差,容易寸步难行。其实走铁索桥只要你脚成八字形分别向前迈进,不要跟着索桥摆动的频率走,从而减少桥身的共振效应,自己就能平稳行进。 过了桥前面有一块“飞沙堰”的牌子。国强给我们介绍了“飞沙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作用。“飞沙堰”其实就是“泄洪道”,它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时,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满卵石的竹笼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水闸代替,不仅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而且还供游客从上面通过,再不用涉水通过“飞沙堰”,从而确保游人的绝对安全。 跨过“飞沙堰”来到了金刚堤。金刚堤是鱼嘴分水堤身左右两侧的护堤,起于鱼嘴,止于“飞沙堰”,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靠内江一侧为内金刚堤,长710米,靠外江一侧为外金刚堤,长880米。 2003年,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出资对金刚堤进行了整治。以都江堰2200多年的治水文化为背景,以当地材料卵石、青石为主体,将都江堰传统工程技术——竹笼、杩槎与现代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金刚堤进行了整治——加固护堤300多米、改建内、外金刚堤的防洪及旅游通道1万多平方米、增设了河堤栏杆1700余米、休息凉亭2座,完善了绿化,并对游人集中地段“鱼嘴”广场、“飞沙堰”汇合处等景点进行了点缀、优化。 我们哥仨漫步在内金刚堤旅游通道上,观赏着内江两岸优美的风景,享受着内江吹过的徐徐凉风,听着国强给我们系统的介绍,使我们受益匪浅,同时对都江堰有了深层的了解。 不知不觉到了都江堰的源头工程——“鱼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的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游过“鱼嘴”我们回头上到安澜桥。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为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明代末被毁。清嘉庆八年(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它是勾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据说原来的安澜桥在“鱼嘴”附近,后来在外江修水闸时往下游搬迁百余米移到此处,目的是为了方便过往行人和游客。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锲而不舍创造精神,他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水,从而创造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世世代代子孙造福,使得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的美名世代相传。 这正是: 拜水所赐都江堰,千秋万代润桑田,惊叹古人多才智,方有甘露布人间。 请看《问道青城山》。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十日
138582"><link href="http://138582/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138582 [/img] Q Q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