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战友网 登录
陆二师战友网 返回首页

朱炳炎的个人空间 https://leszyw.com/?21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诚实交友,尊重友情。

日志

前往陕北寻踪迹(九)中华始祖黄帝陵

热度 7已有 201 次阅读2013-11-21 13:33 |个人分类:战友缘| 轩辕黄帝, 国务院, 黄帝陵, 中华民族, 旅游景区

(九)

中华始祖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御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因为,沮河水由西向东呈U形绕此山而过 ,站在山上朝下看 ,东边有河 ,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曰桥山。陵因山而得名,曰桥陵。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云: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清人顾祖禹在其所撰《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清代毕沅更于陵前题碑古轩辕黄帝桥陵。自此以后,桥陵之称更为闻名。

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史记》载:上(指汉武帝)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史记·封禅书》)

在汉武帝以前,桥山黄帝陵就已存在。唐宋以来,因各朝皇帝的重视,不断整修添土,使陵冢有所加大。

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声名远播、威名远扬的无比崇高地位,加之为了与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之桥陵相区别,遂改桥陵为黄帝陵。此年冬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匠人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墓之前。自此以后,黄帝陵一名沿用至今。黄帝陵所在地的县名也随之由中部县改称为黄陵县。

沿登山大道向上攀登,越过轩辕庙一公里许,半山腰有一停车场为第二停车场。从停车场到陵园,有条通达黄帝陵的神道,也叫登道。1992年以前的神道为石头铺就。该石登道共229级,长250米,宽2.53米,途中有道弯4处,面积不等的平台26处。石登道两旁有1.08米高的水泥护栏,370个高1.34米的柱头分别雕有各种形状的石雕。登陵道为整修黄帝陵一期工程完工项目,从19964月开始正式使用。它由陵道和神道两部分组成,总长455米,宽5米,其中陵道长260米,神道长195米。全用花岗岩条石铺筑。陵道采用形断而意连、曲不离直的手法构建,共277个台阶。

沿登陵道拾级而上,两侧古柏参天,翠色长驻。在距黄帝陵约200米的道旁,一座明朝嘉靖年间竖立的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八个大字,令人肃然起敬。古代山路崎岖,谒祖祭陵者多骑马坐轿,但行至此处,均下马落轿,整理衣冠,平静心情,恭行至陵前。现代人虽不骑马坐轿,多为步行上山,但接近陵园,亦须恭敬肃然;乘车上山者,同样也须在此下车,以示敬意。

陵道尽头,便步入陵园区。陵园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陵园有两个门,分立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区,有一棂星门,门两旁是仿制的汉代石阙。从西门而入,步行数步,左侧是一座高24米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滇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汉元封元年(前110年)。

《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帝刘彻勒兵十余万号称18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后,为夸耀武功,祭告祖先,便于归途经黄帝陵时,停兵祭祀。同时为使自己长寿成仙,又令18万兵士于此起土筑台,后人因此称此台为祈仙台。《中部县志》载:汉武仙台,峙黄陵左侧,高出林表,汉武巡朔方,还,祭黄帝,筑台祈仙。祈仙台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土台边缘由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蒸雾绕,恍如仙境。

我们一行拾级而上,领略了中华民族先祖陵墓的雄伟壮观,知晓了中华民族的根基源远流长。知道了每年春秋两次隆重的祭祀活动,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能够身临其境不仅三生有幸,而且终生难忘。

二〇一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路过

鸡蛋
6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张五星 2013-11-21 14:52
写的细ok,
回复 朱炳炎 2013-11-21 18:02
张五星: 写的细ok,
感谢股长点评!
回复 但茂贵 2013-11-21 21:03
引经据典介绍详实.
回复 朱炳炎 2013-11-22 09:10
但茂贵: 引经据典介绍详实.
感谢老但的关注与点评!
回复 汪振全 2013-11-22 09:22
老朱这一趟回后查阅的资料是海量的。佩服!
回复 朱炳炎 2013-11-23 13:20
汪振全: 老朱这一趟回后查阅的资料是海量的。佩服!
反正闲着没事,慢慢找,也是学习。
回复 杨铭志 2013-11-28 21:48
阅读图文,了解历史。谢谢!
回复 朱炳炎 2013-11-29 08:32
杨铭志: 阅读图文,了解历史。谢谢!
谢谢关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5-26 15:23 , Processed in 0.0322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