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战友网 登录
陆二师战友网 返回首页

崔亚萍的个人空间 https://leszyw.com/?1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寻梦俄罗斯

热度 39已有 765 次阅读2011-7-29 19:35

克里姆林宫永远闪烁的红星

 

寻梦俄罗斯

 

     说起俄罗斯,年轻一代都不以为然,“去那干嘛呀?那地方又穷又乱!”“你们怎么知道?”“听说的呗,早年国内大批倒爷拿着假冒伪劣产品去俄罗斯倒腾,真他妈的丢中国人的脸!不过,俄罗斯人也只能买得起便宜货。”“你们这帮小年轻啊,真是不懂历史,想当年的苏联,那可是科技文化强国,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和年轻人的一番对话,把我的记忆拉回到四十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七零年我刚刚入伍,每天除了军号声就是唱样板戏,能听到“我爱五指山”一类歌曲,已是让我们开心不已的事了。到了73年,我去军射击队训练,听到一师的伊莎萍(伊京京姐姐)在那儿低声哼唱《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共青团员之歌》,觉得特别好听,赶紧把她的手抄歌本借来翻抄,边抄边唱,仿佛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浑身充满了革命激情。

说起电影嘛,大家都有印象,70年代初除了样板戏就是朝鲜、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电影,或者就是咱们自己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因为那时部队里流行的口头语,很多就出自这些苏联电影。记得在拉练途中,渴了累了的时候,就常常有人冒出了一句:“不要难过,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而在一些拥挤的场所,又会冒出另一句台词:“大家不要挤,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往往引来众人的哄堂大笑。记得在射击队越野训练时,累得半死,我实在走不动了。不知谁突然来了句“为了列宁,前进!”大家会心一笑,仿佛力气又重新回到身上,我迈开步伐跟上了队伍。可见我们那一代人与苏联真是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

那时在部队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每到周末,不是打老K,就是写家信,可是我发现我们所里的齐竟老是有书看,而且还是那种好看的“禁书”,如《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等,我就向她借来看,后来才发现她是到医院对面的师范学校借的。这如同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我们先后阅读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尤其是普希金的叙事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更是看了多遍,甚至能够背诵里面大段的诗句。那时觉得自己好充实、好富有啊!竟然拥有那么多的好书。在信阳高级步校军区射击队训练时,每到星期天,我和教练白梅就跑到学校图书馆去看书。有一次,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天黑了才想起该归队了。可是图书馆已关门,我俩只好跳窗出去,回去后好挨了一顿批。记得七五年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军运动会,住在北京军区大院,看见一个队友正在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我和她左缠右磨,终于得到可看三个小时的许诺。于是,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中午也不吃饭,边看边哭,被里面的英雄事迹所深深感动。

那时,我不禁感叹俄罗斯竟然产生了那么多的大文豪、大诗人、思想家和英雄,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呀?!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人都有梦,万千旅游者出游,有的是为了“寻梦”,有的是为了“重温旧梦”。而我的俄罗斯之旅,就是为了圆我四十年前生成的的梦,了却火热年代种下的一段俄罗斯情结。


路过

鸡蛋
32

鲜花
3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回复 彭本炎 2011-7-29 20:21
好梦!期待下集。
回复 高华晴 2011-7-29 20:52
是啊,我们就是唱着那些歌,看着那些书长大。心底种下了太多俄罗斯情结。
回复 韦丽丽 2011-7-29 20:56
激情燃烧好梦终圆
回复 吴越金星 2011-7-29 20:58
小崔,没有去养老院看看,还有“保尔”吗?
回复 吴越金星 2011-7-29 21:22
写得甚好!想起了七十年代初的一首著名长诗《巴黎公社的原则》中的诗句:
... ...1917年,温润的风,把俄罗斯头顶郁结的阴云吹散/伟大列宁炯炯的目光,象一柄锋利的宝剑,刺透深邃的蓝天/11月7日,就在这一天,俄国的无产阶级抡起铁锤,对准沙俄这脆弱的一环,砸断了帝国主义的锁链/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于是,波罗得海的水兵用刺刀回答了考茨基的诡辩/于是,阿芙乐尔号用愤怒的炮火震撼着冬宫的宫基/于是,呼啸的红旗,在风暴中向全世界演讲了《共产党宣言》/从此,温暖的阳光洒满了顿巴斯的矿井/从此,伏尔加的纤夫结束了痛苦的呻吟/从此,顿河的向日葵也扬起了笑脸/苏维埃,赋予每一寸土地新的生命/克里姆林宫闪耀的红星,迎接着世界的黎明/... ...。
     崔战友加油!期盼继续添加新作!给力!
回复 崔亚萍 2011-7-29 21:23
吴越金星: 小崔,没有去养老院看看,还有“保尔”吗?
我去新圣女公墓看到了保尔的墓地啦!别急,请看续集!
回复 何幼鹏 2011-7-29 21:31
关于前苏联,在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刻下太多的印记“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时候是多么经典的警句!然而,给我们留下印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九评”“珍宝岛”!期盼下集!
回复 许雅琳 2011-7-29 21:55
看续集
回复 沈卫国 2011-7-29 22:02
梦醒时分。
回复 朱炳炎 2011-7-29 22:08
出访俄罗斯好像是秘密进行的吧?
回复 朱炳炎 2011-7-29 22:08
出访俄罗斯好像是秘密进行的吧?
回复 崔亚萍 2011-7-29 23:13
朱炳炎: 出访俄罗斯好像是秘密进行的吧?
没有啊!出发前在记录上公告于众啦!
回复 吴越金星 2011-7-30 01:21
何幼鹏: 关于前苏联,在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刻下太多的印记“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时候是多么经典的警句!然而,给我们留下印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九评”“珍
呵呵!我保存着完整的《九评》,人民出版社1963年至1965年版
回复 张相祖 2011-7-30 08:18
有梦才能圆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复 朱炳炎 2011-7-30 09:02
崔亚萍: 没有啊!出发前在记录上公告于众啦!
不好意思,我没有注意。
回复 聂林根 2011-7-30 09:18
圆梦之旅,好呀,梦幻俄罗斯,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有野心的民族。期待下文
回复 张志涛 2011-7-30 10:05
我小时候就喜欢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时候一些字不认识就隔过去,了解个大意。参军后,姐姐和妹妹常常用保尔柯察金激励我在部队好好锻炼。这部书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普希金的叙事长诗我也读过。看了你的文章感到亲切。
回复 潘忠堤 2011-7-30 16:36
好梦园满!
回复 刘雅静 2011-7-30 17:34
七十年代最爱看俄罗斯作家的书,如《父与子》、《贵族之家》、《白痴》、《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等等。脑海中常浮现出皑皑白雪和金色的桦树林。
回复 冯英威 2011-7-30 19:44
呵呵!以前叫“苏联老大哥”,曾记否,五十年代那年头,“老大哥”一个号召、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姿势都是中国老百姓学习的榜样。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5-30 23:06 , Processed in 0.0357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