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13|回复: 1

《退役兵的天云梦》第一部(军歌嘹亮)35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庚森 发表于 2025-7-19 18: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35章  炮爆炸 惊天动地鸣  轰隆隆 坦克狂飙急
        五句头:远山村落果树林,
军旅征途洗青春,
流水荒丘羊肠路,
乘风破浪向前进,
收获梦想慰雄心。
第1节  炮火连天
唱一首:《军旗下的祝福》:
军旗下的祝福,
走在江边的大堤上
哦回首多沧桑
一场风雨千重浪
牵引了多少难忘的目光
走在江边的大堤上
哦思绪随风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留下了多少幻想
哦大堤上的同心曲
哦还在耳边回响
哦风雨里的故事
还在大江两岸传扬
哦军旗下的好儿郎
把祝福藏在心上
哦祝你平安祝你富强
祝福我们亲爱的故乡
走在江边的大堤上
哦脚下路正长
一把泥土一把汗
凝聚了多少多少希望
走在江边的大堤上
哦脚下路正长
一把泥土一把汗
凝聚了多少希望
哦大堤上的同心曲
哦还在耳边回响
哦风雨里的故事
还在大江两岸传扬
哦军旗下的好儿郎
把祝福藏在心上
哦祝你平安祝你富强
祝福我们亲爱的故乡
哦军旗下的好儿郎
把祝福藏在心上
哦祝你平安祝你富强
祝福我们亲爱的故乡
祝你平安祝你富强
祝福我们亲爱的故乡

为游泳训练的胜利完成。此后,部队不失时机的组织了600里拉练回到商丘。这是继1964年八百里野营训练之后的又一次拉练,尽管没有超过上次拉练的里程和难度,但是部队还是经受了新的锻炼,取得了许多以前拉练中没有得到的新收获和新锻炼内容。此刻,“团长”蓝天波似乎精神焕发,越说越来劲。不觉眉色飞舞、绘声绘色起来:
酷暑炎热顶烈日,秣马厉兵淬成钢。清晨,随着指挥员一声“开进”命令,市直属队官兵顶风冒雨拉练在崎岖的山间小路拉开了战幕。中午温度摄氏46度,此次拉练为期5天,官兵负重30余斤,每天行程一百余公里,途中穿插进行了紧急避险、伪装防护、卫生救护、快速通过染毒地段和野外生存等训练课目,旨在锤炼官兵适应战斗意志,强化体能耐力和心理素质,全方位检验官兵兵训练成果,提高部队“走、打、吃、住、藏、管、保”等综合能力。
行军拉链途中,忽听得——大炮轰鸣一声,如同拳头猛击般巨大的声响震耳欲聋,炮声回荡在大地上,惊天动地。原来住地炮兵在实弹训练。这激起了机关和一些有文化官兵的兴趣,抒发起感情来——
有谁在喊:
火药的燃烧引发了巨大的爆炸能量,大炮喷发出火焰般的光芒,整个炮台都被瞬间点亮,若在夜里,会将“深夜”映照得如同白昼,惊呆了四方。
接着是:大炮发射一刹那间,火焰喷薄而出,形成了一个旋转的漩涡。这个巨大的火焰漩涡如同龙卷风般旋转,将周围的一切都卷入其中,展现出一种破坏力无穷的景象。
又来了:炮口喷射出一道炽热的火焰,火焰尾部还带着一条明亮的火光痕迹。这道火焰若穿过“漆黑”的夜空,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再来一个:大炮所喷射出的炮弹飞速穿越空气,带着巨大的冲击力向目标冲击而去。当炮弹击中目标时,一声巨响伴随着爆炸冲击波,瞬间将周围的一切摧毁殆尽,展现出大炮的惊人威力。
气氛活跃了,官兵们一个接着一个喊起来,唱起来——
甲、大炮撞击地面的威力恐怖无比,像一道大自然的强大能量似的在发射蓝火。
乙、大炮轰鸣的巨音撼动着大地,将空气轰动得震耳欲聋。
丙、大炮的威力令人震惊,锻造出的健壮而又精致的火力,可以同时摧毁多个敌军目标。
丁、大炮的攻击力量能够轻松的摧毁一座城堡,轰击的烙印在人们心中深深的烙印。
戊、大炮的威力无以复加,就像一位凶悍的力士在施展着无可抵挡的力量。
庚、在杀声震耳,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战士们狠狠地打击着来犯的敌人。
辛、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到处是炮火连天的战场。
子、人无法停止呼吸,也无法拒绝噪音的侵袭。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只能选择忍受,我爱你,耳朵你辛苦了!
丑、炮火连天,我在掩体里入睡,我对你说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
寅、此时的21区是炮火连天,死尸叠叠。

快来体验吧
大炮炮口朝天空,一缕烟雾缭绕,乌云被其冲开,阳光洒向大地。
巨大的火焰从炮口喷涌而出,似千千万万朵盛开的鲜花,瞬间点亮了整个天空。
大炮轻轻摇晃,威严的身姿在射击间舞动,在潮湿空气中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
沉默中的大炮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仿佛是雷鸣般划破天际,使众人心生敬畏。
巨大的后坐力一经释放,地面瞬间颤抖,仿佛大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镜头下,大炮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将一切黑暗冲散,唯美而壮观。
火光照亮了四周,大炮的身影在焰火之中舞动,犹如一位守护者宣示着力量与荣耀。
黑夜被炮声撕裂,一道绚丽的光芒穿透云层,让人们感受到了无尽的希望。
大炮发出的咆哮声仿佛天空中的巨兽咆哮,让人们感到心潮澎湃,瞬间沉醉其中。
烟尘飘散,大炮的身影渐渐显露,昂首挺胸,仿佛在讲述着一个无比雄伟的故事。

炮兵训练——炮兵为掌握遂行作战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训练。包括压制炮兵训练、反坦克炮兵训练、海岸炮兵训练和战役战术导弹部队训练。有的国家还包括高射炮兵训练。目的是提高炮兵射击技能和组织指挥能力。炮兵训练是随着炮兵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1964年全军大比武活动中,炮兵涌现出一批技术过硬和实弹射击成绩优秀的军官、士兵和分队。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炮兵训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调整训练体制,实行科学管理,吸取作战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采用先进的训练手段,开展提高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能力的训练,训练质量不断提高。
新兵训练:①先将新兵编入部队的新兵连,进行为期1~3个月的入伍训练,然后补入炮兵连队进行专业训练。
②将新兵集中在教导机构或训练基地,进行为期3~5个月的训练,使其掌握军人基本知识和炮兵某一专业的单兵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军政素质后,补入作战部队。
炮兵部队、分队训练按照先进行炮兵的各级教练、后参加合同(联合)训练的顺序组织实施。不同编制装备的炮兵部队、分队所进行的各级教练有所不同。反坦克导弹分队、反坦克炮分队、无坐力炮分队和迫击炮分队,通常进行班、排、连三级教练;装备压制火炮的炮兵部队、分队,通常按班排、连营、群的顺序,实施二级或三级教练。参加合同(联合)训练是炮兵部队训练的高级阶段,训练的基本形式是:炮兵部队首长、机关携带指挥分队参加演练;部队、分队参加实兵演习。随着炮兵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炮兵指挥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炮兵训练内容将更加丰富,组织训练更加复杂,训练要求更加严格,培养炮兵专业技术人才将成为训练的重要任务,提高炮兵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将成为训练的中心,模拟训练教学将成为训练的基本手段,参加合同训练和联合作战训练将成为炮兵训练的重点。

第2节  急速行军
史上最惊人的紧急行军。志愿者半天跑了70多公里。美国空军错误地认为难民是为了逃离饥荒。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抗美援朝创造了许多战绩。可以说,这是世界的奇迹,前所未有的奇迹。
1950年11月27日,中38军开始从德川西部和西南部进攻。他们想使用一种扭曲的策略。经过14个漫长的小时,他们终于在28日到达了山庄。
28日,志愿军第113师第338团在三里成功截击美军第1骑兵师第5团。 30日,第337团的龙源里与美军第2师、第25师以及土耳其旅的部分部队展开了一场激战。
志愿军第38军逼近第113师。整个战斗过程中,美军距离美军只有一公里,但他们却被113师困住了,根本动不了。 12月1日19时,联合国部队杀死了近8000人,俘虏了8000多名囚犯。
志愿军整个战役期间,在美军史上创下了记录。据报道,美国第二师指挥官驾驶了直升机,发现下方有数千名难民正在向南飞行。美军意识到难民们必须从我方进攻部队前面通过。然而,美军发现的这些“难民”实际上是解放军的士兵。幸亏这些人当时衣着简陋,跑去游行。不可能注重军装,所以美军将他们视为逃兵。当38军赶来支援时,113师已兵力不足、疲惫不堪。
在快速行军的过程中,这些士兵确实失去了力气。有些人就不由自主地躺到在路中间睡着了……他们累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战士们只是手牵着手,奋力前行。所有人的脑海里,只有三个字:三所里。
战争期间,美军拥有数十辆坦克。在持续了6个多小时的战斗中,志愿军士兵没有弹药或手榴弹。当美军冲上来后,他们直接举起了工兵铲,与美军士兵对峙。后来,当他们累得举不起工程铲子时,他们干脆拿起石头砸美国人的脸。他们甚至使用了手臂。美国士兵逼近,然后放火焚烧自己和美国人。美国人吓得不敢再继续进攻了。

在述说志愿军战士不惧牺牲的壮烈勇气时,“团长”蓝天波擦了一下眼泪继续说下去:长征途中一个让人不可置信的真实故事。
飞夺泸定桥,红4团一昼夜飞奔120公里
1935年5月28日晨5时许,红1军团第2师第4团在前往泸定桥的行进途中,政委杨成武和团长黄开湘接到军团转达军委的“万万火急”命令,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黄、杨,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
政委杨成武看后说:“从地图上标的里程,此处到泸定桥还有120公里!”这就意味着部队必须在一昼夜内走完120公里的路程,并在29日当天攻取和完全控制泸定桥。谁也不会料到,任务会变得如此急切。头一天军委电报上标的还是“十万火急”,现在却变为“万万火急”,一定是敌情有了重大变化。当时由于时间紧迫,命令只能边行军边传达,“走完120,赶到泸定桥!”这斩钉截铁、气壮山河的动员口号成了全团的信念和目标。
此时部队是在和时间赛跑,也是在与敌人隔河赛跑。为保证任务的坚决完成,部队一路行军,一路还举行“飞行集会”,一簇簇、一堆堆的人临时凑到一起,只那么动员几分钟,就散了;这群人刚散,紧接着出现了更多的人群,他们一边跑,一边进行紧张的开会动员。紧急任务的动员工作刚做完,部队已接近猛虎岗。在弥天的浓雾中,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击溃了敌人的1个团部和1个营,占领了摩西。此时村东河上的木桥已被敌人炸掉了,这给部队行军增添了麻烦。部队全力以赴用了两个小时——紧张而珍贵的120分钟,才架起了这座桥。之后,全团一口气又跑了25公里,傍晚7时许,一查看地图,从这里到泸定桥还有55公里,而且全是山路。
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正当部队继续前进时,突然下起暴雨来了。天,黑得像倒扣的锅底似的,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打闪电的一瞬间,才能分辨哪是山哪是路。部队一天没有吃上饭,加之道路十分泥泞,真是寸步难行。这时,敌人已经赶上来了,正在对岸与我们平行前进。为了赶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杨成武通过各党支部向所有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积极分子动员,要求他们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务必在明天早晨6点以前赶到泸定桥。行军中,红4团的同志们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互相用绳拉、用手搀扶,再拄上根拐杖;饿了,就嚼口生米;渴了,就捧把雨水喝……队伍就像一团烈火似的在幽深的山谷里飞速滚动着。
但是,毕竟是摸着黑走,前进的速度显然比白天慢多了。杨成武和黄开湘正在发愁时,突然发现对岸的敌人正打着火把赶路。真是“事到万难须放胆!”,杨成武找黄开湘商量:“我们也可以点火把!”部队立即将附近小村庄里老乡家的竹篱笆全部买下来,每人绑一个火把,一个班点一个。为了争取时间,要求点了火把后的行军速度必须保持在每小时5公里以上。同时,布置司号员先熟悉敌人的联络号音及信号,准备必要时与敌人“联络”。
就这样,敌我双方的火把在夜空中焚燃,隔水相望,就像在山谷里盘动的两条火龙,把几米外的大渡河水映得通红。不一会儿,透过呼啸的风雨声和大渡河的波涛声,突然对岸传来了清晰的号声。
“敌人在向我们发问了!”司号员报告说。
“啥子部队?”还没有等红4团回答,对面又传来悠悠微弱的问话声。
“吹号回答!”杨成武告诉司号员。
司号员按照敌人的号谱吹响了事先准备的答语。敌人信以为真,把红军当成自己人。就这样,敌人与红军隔岸并行了15公里路。突然,对岸的火龙不见了。红4团又大胆地吹号发问敌人在干什么?敌人吹响了宿营号。
闻此号声,红4团再次加快了脚步。大家在三步一摔、五步一跌的滚爬中前进。为了防止跌到河里,杨成武吩咐大家解下腿上绑带,一条条接起来,每人都拉着绑带前进。就这样,部队以一昼夜行军120公里的速度,第二天早晨6点多钟到达了泸定桥的西岸,占领了西岸全部沿岸阵地,并立即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员,选出了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由第2连连长廖大珠担任突击队长。
29日下午4时,总攻开始。全团数十名司号员组成的司号队同时吹响冲锋号,我方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枪弹像旋风般地刮向敌人阵地。22名突击队员全部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10来颗手榴弹,在队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对岸射来的炮火和枪弹,冲向已被敌人拆掉了桥板的泸定桥。他们攀着桥栏、踏着铁链,匍匐向河对岸前进。拼死顽抗失利后的敌人,点燃堆在西桥头的桥板,妄图阻止我军进城。突击队员们不顾烈火烧身,攀上桥头,冲进火海,把手榴弹一颗又一颗地投向敌人;接着冲进城内,和后续部队一起,与敌人展开殊死的巷战。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将守敌全部击溃。22名突击队员仅在桥上中弹牺牲3人,创造了夺取泸定桥的奇迹。

飞兵清风店,120公里与45公里的对抗赛
1947年秋,国民党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连续打击下,被迫将其主力的7个军共计33个师(旅)收缩于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带,以一个军驻守石家庄地区,企图依托铁路线,采取守势,确保平津保等战略要地。9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蒋介石为挽救东北危局,令北平5个师进至北宁线或出关增援。在这种情况下,晋察冀野战军领导杨得志、杨成武、耿飚等决心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向保定以北地区出击,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第2纵队第4、第5旅及第3纵队一部围攻徐水,吸引北平、保定国民党军增援;以第3、第4纵队主力和独立第7旅集结于徐水东北地区,寻机歼灭前来增援之敌。
10月11日晚,战斗打响。至13日夜,我第2纵队连克徐水南北两关,逼近城垣,大有一举攻克之势。要调动国民党军的援兵,就必须打痛它,使之感到战局紧迫。但出乎我军预料的是,从北面一下子来了敌人的5个师10个步兵团和1个战车团。我军主力在徐水东北地区与敌形成对峙,经过几天激战,虽杀伤不少敌人,但因敌人10多个团聚集在一起,我军未能把敌人分割歼灭,战役计划没有实现。
对此,杨得志、杨成武等研究决定,调平汉路以东的部队向路西遂城、姚村地区转移,诱敌西进,准备在敌人分散以后,歼敌于运动之中,并立即将这一决定报告了聂荣臻。
10月17日晚,杨得志、杨成武等离开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驻地率部向平汉路以西前进。忽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打破行军队伍的寂静。原来是骑兵通信员,他递给野战军领导一份电报报告道:“聂荣臻司令员刚刚拍来的敌情通报”。
电报上写着:“石家庄敌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领第3军军部、第7师和第16军第66团于16日已经渡过滹沱河,正在北犯,17日可进到新乐地区,估计18日可抵定县,19日可达方顺桥。保定之敌刘化南部准备向南接应罗历戎。”
战场情况真是瞬息万变。接到电报,杨得志、杨成武、耿飚等统一思想后当机立断:以野战军主力南下歼灭罗历戎。主力不再向西,而是向南,用遭遇战的形式把敌人歼灭。以一部分部队在徐水以北阻敌南下,配合主力在保南的行动。
决心定了,仗在哪里打?也就是战场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极其重要,关系到我军能否吃掉这股敌人。最后,野战军领导把遭遇战的战场选在了清风店地区。之所以选在这,是因为清风店在保定以南,距离保定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无论如何,战场不能选在保定附近,那样会造成敌人合击我军的不利形势。
遭遇战的战场决定下来了,可是时间对我军显得异常紧迫。罗历戎的第3军已经过了滹沱河,离清风店只有45公里,而我军的部队还在徐水地区,距离清风店有120公里。这就意味着我军部队必须在同一个时间里走将近敌人三倍的行程。而胜负的关键,就在于我军能不能抢先赶到方顺桥以南的清风店地区。如果我军赶不到,让敌第3军和保定新2军的两个师靠拢,我军就很难吃掉敌人了。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杨得志和杨成武等已来不及向军区首长报告和请示,首先向部队下达了行动命令,在千军万马的奔袭途中,他们才向军区发了电报。
杨成武和杨得志商量,在这种情况下,应急需起草一个紧急战斗动员令。因为这一仗关系重大,必须要打好。杨成武说,当年飞夺泸定桥时一昼夜行军120公里,今天是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赶过方顺桥。那时是一个团,现在是一个野战军,千军万马啊,要有几句口号,像铁锤敲铁砧那样,烙印在指战员的心头。杨得志表示完全赞成这一建议。
于是,杨成武口述,宣传部长邱岗记录,一份紧急战斗动员令很快写出来了。
发报机一阵滴滴答答的响声,把紧急战斗动员令发出去了。
黎明时分,部队分好几路拼命地往前赶。部队一边走,一边开“飞行会议”。各级指挥员边走边向战士们传达紧急战斗动员令。鼓动工作化成无形的力量,部队经过一夜强行军仍精神抖擞、情绪高涨。杨成武见到从身旁走过的带队干部说:“快走啊!发扬红军一天行军120公里的精神!”
18日午后,我南下各部队大都提前4小时至6小时,完成了120余公里的长途行军任务,到达指定位置。可是这个时候,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领他的主力1.4万余人、200多辆大车,刚刚走过了定县。
20日拂晓,我军开始进攻。一经接触,敌主力很快收缩于西南合等几个村庄,向北平告急,请求增援。22日3时40分,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向西南合等村庄发起总攻,战斗到11时30分胜利结束。
清风店战役,共歼敌第3军军部、第7师和第16军第66团,俘敌第3军军长罗历戎等以下官兵1.1万余人,毙伤敌2000余人,连同保北阻击战共歼敌1.7万余人。缴获各种炮72门、轻重机枪489挺、长短枪4500余支、电台8部,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开创了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并有力地配合了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
“团长”蓝天波总结说:“飞夺泸定桥、飞兵清风店——革命前辈的坚韧不拔精神,足令我们团员和青年记取而励行。”

第3节  冲锋陷阵
大炮声声,坦克隆隆。在600里返回驻地商丘途中不但听到炮声,还亲眼看到确山训练基地的坦克行进场景:坦克与装甲战车在山林小道上驰骋,履带与山石的激烈碰撞撕裂出火花。
在坦克道上,考核组随机模拟“敌情”,车组成员迅速研判并快速处置各种障碍,如限制路、车辙桥、起伏路、泥潭等。
坦克顺利抵达指定区域,并击毁“敌”方有生力量。
战车在山林深处浓烟滚滚,发动机强劲运转,喷涌而出的烟雾笼罩在密林深处。
坦克上档、转弯、冲出泥泞、冲上高地,在羊肠小道上持续冲刺,涉水路段不断冲击,近似战场的环境让训练效率成倍提升。
训练结束后,装甲兵们及时进行车辆保养,驾驶员林智盛表示,作为新时代的装甲兵,他们特别敢担当、特别能战斗、特别重团结。他们的炮口永远指向敌人的方向,履带永远通向胜利的征程,凝聚的力量永远冲锋陷阵。
山林密地中,坦克急速狂飙,展现出其强大的机动能力和战斗精神。

直击坦克射击训练:确山暗夜砺精——确山山巅星空辽阔,茫茫夜色中,一发发炮弹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亮光。近日,在海拔4700米的陌生地域,西藏军区某旅合成四营组织坦克夜间实弹射击训练,检验人员装备夜间射击效能,着力提升部队战斗力。
战车轰鸣声中,数十辆坦克兵分多路向“敌”发起猛烈攻击。装弹、准备、瞄准、击发,炮弹飞出直穿靶心。据悉,为提高夜间训练质量,加大射击难度,本次训练随机设置了隐显靶标。面对这一情况,官兵们聚精会神、沉着应对,搜索、瞄准、测距、击发,炮火轰鸣下精准命中,如墨的夜空也被炮弹火光渲染得绚丽夺目。
“靶场对接战场,平时真训实练,战时才能经得起检验!” 该营教导员李周翔表示,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及先进夜视器材的广泛运用,夜战的形态及夜训内容、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次实弹射击训练旨在打牢官兵夜间操作武器装备的技能,让官兵从熟练运用新装备向最大程度发挥新装备夜战效能转变,由单兵夜间训练向按作战编成开展夜间训练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战场,提高打赢能力。“

“亲爱的团员和青年们!”“团长”蓝天波讲述得激情满怀,不由得回忆起他刚当兵的训练生活:
三月雕琢方成器,今朝回忆亮剑时。野营拉练如同初莺初啼,能否一鸣惊人?羽翼渐丰,能否一飞冲天?能否通过野营拉练这场“大考”?激昂的青春,能否经得住实战实训的“洗礼”?24小时全景记录野营拉练,记录着新兵成长的点点滴滴
嘹亮的军号声划破了清晨的静谧,新兵们迅速两人起床、穿衣,按照规范标准整理背囊,动作娴熟、一气呵成。“野营拉练,希望你们能够克服困难、挑战极限,路在脚下,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走到终点!”集合前的简单动员,瞬间点燃了新战友满腔的激情,誓要完成任务!
营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远山、村落、果树林,流水、荒丘、羊肠路,
但新兵们却无暇顾及,一心去追寻属于军人的诗和远方,“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谁英雄,谁好汉,行军路上比比看”,沿途中,战斗口号此起彼伏,新兵们喊着号子拉着歌,文艺小分队弹起吉他敲起鼓,成为拉练途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徒步行军2小时后,终于到达第一个小休息点,精彩的文艺活动登场了,有的新兵跳着舞,有的新兵唱歌,有的新兵眺望远方,
领略着“险峰”的无限风光,有的新兵互相倚靠着小憩一会儿,尽情享受这途中难得的幸福时光,长途跋涉磨破了新战友的双脚,但也磨砺了他们的意志,
许多新兵脚下磨出了血泡,但是他们仍在坚持,没有一人退缩。
前方浓烟弥漫,“部队立即做好防护措施,快速通过!”,现场指挥员沉着冷静、从容指挥,新战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迅速戴上挎包里的防毒面具,疾步通过疑似染毒地带。
平时救护、战时救命,组织训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实战标准从难从严训练,不人为降低训练标准,不放过每个训练细节。
一日行程完成,战友体力几乎透支,终于到了“补充能量”的时间,严寒的野外,自己动手制作一份,热气腾腾的自加热食品,也是别有一番滋味,饭后再喝上一碗热乎乎的姜汤,一股暖流顿时传遍全身。
一路的疲惫使新战友酣然入睡,黑暗中,干部骨干依然在忙碌着,时而检查门窗闭合是否严密,时而来到床边为新战友,盖好被子、掖掖被角······一份关爱、一缕暖意,陪伴新战友安然入眠,
野营拉练——一段军旅梦想的记忆,一次青春征途的洗礼,我们收获了坚持与感动,愿我们带着这份收获,在未来的军旅路上乘风破浪,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炮兵、坦克兵的战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保卫祖国在必要时刻贡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吧!
    “向解放军学习!”“团长”蓝天波向电信局的团员和青年们发出了号召。

第4节  著名军演
“团长”蓝天波搜集到一些材料,对团员和青年们讲述: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是中国解放军七大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之一,也是全军唯一的特种作战训练场。该基地位于中原腹地,交通便利,适合进行多军区、多兵种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基地建立于1999年10月,是全军第二批兴建的大型山地作战训练基地。
基地炮兵靶场, 基础建设和土地已经没什么争议。确山交通非常发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l07国道纵贯南北,确泌公路 横穿东西,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在解放军陆军训练基地内与朱日和、三界构成三足鼎立之势确山有着光荣的历史传 统,不但是 杨靖宇将军的故乡,还有彭雪枫李先念领导 的新四军在竹沟遗迹,有这样的历史,就是枪炮声大 了,老百姓也不觉得受到打扰。
基地地形复杂,涵盖丘陵、平原、水库、河沟,多处高地海拔800米以上。基地设施可保障步兵、装甲兵、防空兵等兵种在联合战役背景下实施远程机动、山地攻防、伞降、机降、特种作战、反恐怖作战等演练需要。确山县扼中原咽喉,地处中原腹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解放军训练、演习的一把独特标尺,是一座不容轻视的“考场”。这也充分显示了解放军对于中原战略地位的重视,正如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
部队的磨刀石——
每年都有数万部队到这里训练,是解放军使用效率最高的一个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它还是解放军唯一的大型专用特种作战训练场,能满足特种兵实施在联合战役背景下的远程机动、疏散隐蔽、山地攻防、伞降、机降、特种作战、反恐怖作战等课题演习的需要。
著名军演——这里曾有来自16个国家的军队领导人和军事观察员及驻华武官60余人在确山训练基地观摩的“铁拳演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邀请国家最多、外军观察员层次最高、对外展示规模最大的演习活动。
这里也有万人千车机动近千公里,导调情况层出不穷。贴近实战、实事求是地检验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特别是着眼暴露和发现问题,突出查找了部队训练和全面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引发了全军组织部队演习指导思想改革的大讨论,成为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深秋的桐柏山,重叠的山峦弥漫着硝烟。一丛丛山菊和野芦苇在激烈的枪炮声中瑟瑟发抖;一场向外军留学生演示的“加强装甲旅进攻战斗检验性实兵实弹演习”……
这里有——由近20所军事院校与一个旅级作战部队参加的这场演习,目的是研究构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的新模式,推进军事院校任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各参演单位在为期7天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5个训练问题演练,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对军事院校在信息化条件下教育训练转型向“深水区”发展进行了一次有益实践;二是促进了军事院校研究成果与部队需求的结合;三是检验和解决了一些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四是为下一步探索规范系统的联教联训方法路子,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演习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是一场血与火的比拼,这是一场智与谋的较量。
中原腹地,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这里硝烟再起。10月中旬,原济南军区一场整建制合成师旅自主对抗实兵演习——“确山-2014”如期拉开战幕。
“红军”是某机步师,历史上历经大小战斗千余场;“蓝军”是某机步旅,原济南军区唯一一支专业化蓝军部队。雄师遇上劲旅,万人千车在数百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长达40个小时的全过程全要素全体系多维对抗。
一场自主对抗,几多精彩对决,一串思考萦怀。全程观摩这场对抗演习……
“团长”蓝天波与电信局的团员和青年们,仿佛像战士一样亲身参加了这场演习,情绪激动,不约而同地唱起都会唱的军歌:
《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打倒了日本侵略者
消灭蒋匪军
我是一个兵
爱国爱人民
革命战争考验了我
立场更坚定
嘿嘿枪杆握得紧
眼睛看得清
谁敢发动战争
坚决打他不留情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0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商丘8184 发表于 2025-7-20 02: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9-14 06:44 , Processed in 0.0587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