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章 小锅饭 泳技达优秀 烈士园 安息新四军
五句头:青山情意磐石坚,
流水永远流不完,
革命英烈为人民,
生生死死心相连,
愿景一定会实现。
第1节 泳技达标
“团长”蓝天波对团员和青年们说,确山有个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城西30公里,占地580亩。至2024年3月,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拥有馆藏文物5988件(套),国家定级文物1546件(套),实物、文献、图片等4442件,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8月,竹沟革命纪念馆经国务院批准,在确山县竹沟镇原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所在地建立,同年11月,周恩来为其题写馆名;1958年1月,竹沟革命纪念馆正式建成开馆。当年,我们架设连在此施工后,来馆里参观,一些老兵知道回去后就要退役。因此在参观前后,分别唱了《明天我将脱下军装》和《告别军营》两手军歌。‌
‌《明天我将脱下军装》‌:
明天我将要脱下军装,去走向另一个战场。
在这难分难离的时刻,就像当年参军别故乡。
忘不了军旗引路,忘不了军徽闪光。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无愧那绿色的军装。
明天我将要脱下军装,去把那新的业绩开创。
在这人生转折的时刻,就像告别妈妈去扛枪。
忘不了战友深情,忘不了军号嘹亮。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把那战歌高唱‌‌1。
‌‌
《告别军营》
把心留在了这里,把爱留在了这里,
一个背包怎装得下战友的情意。
青春留在了这里,热血留在了这里,
声声珍重,饱含着万般的思绪。
相聚时五湖四海,分手时南北东西,
送一句一路顺风,道一声万事如意。
噢——噢——何时何地才能相聚。
把话藏进了心里,把泪藏进了心底,
即使分手怎拉得开战友的距离。
钢枪留在了这里,帽微留在了这里,
声声汽笛将开辟新的天地。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前程长虹万里,
你的那兵腔难改,我的那兵味难洗。
军旅生涯怎能忘记‌‌。
“团长”蓝天波继续讲道:竹沟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各机关和刘少奇办公室,李先念办公室,彭雪枫办公室等旧址和竹沟军政教导大队、豫鄂边军事会议旧址及陈列厅等。
馆内陈列有竹沟革命历史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早期革命活动,建立竹沟的第一个党支部;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竹沟革命纪念馆新建展厅一座,建筑面积780平方米,为青砖小瓦仿古代建筑。基本陈列为“竹沟革命斗争史陈列”,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早期革命活动”;第二部分是“开辟豫南桐柏山区根据地”;第三部分是“河南抗战的领导中心”;第四部分为“中原抗战的战略支撑点”;第五部分是“竹沟惨案”;第六部分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全部陈列展出实物、图片、绘画、文字内容等共计400余件,绘制场景4处,大型雕塑作品四件;馆藏文物近800件,藏品类别主要是近现代文物,特别是反映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文物,如:刘少奇同志曾戴用过的棉皮帽和新四军第五师确山县民兵总队部关防木印等。
馆藏藏品数量5988件套,馆藏珍贵文物数量1546件套。
抗日战争初期,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方毅、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在竹沟创刊的共产党著名报刊《拂晓报》、《小消息报》,宣传了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刘少奇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中原局、河南省委还在竹沟举办教导队和党训班等,培育党政军干部 1400 余人。竹沟又是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的发祥地和三师、七师部分骨干力量的出发地
当年,刘少奇同志看到这里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势,高兴地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 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溱河。这里简直成了小延 安!”从此,竹沟以“小延安”的美名传扬全国。
提起竹沟镇,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红”。确山县战略位置重要,被誉为“中原之腹地 豫鄂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红色文化深厚、红色遗址众多,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这里有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中共河南省委旧址、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刘店秋收起义旧址、孤山冲革命旧址、竹沟革命纪念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被誉为“小延安”的竹沟镇,曾留下了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足迹。
近年来,确山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按照“以红为主、以绿为辅、红绿结合、披红戴绿”的发展方略,坚持“红绿融合”发展,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2个。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河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称号,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寻访初心和人民向往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确山县把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融合发力,以“红色传奇、锦绣竹沟”为主题,积极打造竹沟红色小镇、竹沟红色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体验、革命教育基地为核心,融合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军事旅游,形成以竹沟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规模化发展格局,打造了以竹沟红色小镇为龙头的红色旅游景区矩阵,叫响了确山县红色旅游品牌。
坚持规划引领集中集聚发展
确山县坚持全域旅游规划引领,集聚发展力量,为振兴旅游发展绘就蓝图。先后编制了《确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确山县孤山冲革命旧址群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突出了红色旅游发展板块,明确了红色旅游发展思路。以竹沟革命纪念馆为核心,加快推进其他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壮大红色旅游规模。
竹沟革命纪念馆抓住国家实施二期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契机,加快了孤山冲革命旧址群景区建设步伐。同时,竹沟红色小镇、竹沟红色教育基地、竹沟革命纪念馆改扩建等红色旅游项目已经全面开建。一个业态丰富、体验性强的综合型红色旅游景区很快建成,并成为豫南红色游、研学游、自驾游和乡村游著名目的地,将会促进确山县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使之成为红色景区集聚发展的典范。
推进业态融合拓宽发展路子——融合国防教育。竹沟革命纪念馆建立了军事教育拓展园,摆放了一批退役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山地炮、高射炮等国防教育装备,把军事知识、竹沟革命斗争史等一并纳入讲解员必讲内容,同时与驻军联合在古城营区开展“军营一日游”、军事夏令营和实弹靶场观摩等活动,使游客在接受红色革命洗礼的同时接受国防教育。
融合乡村旅游。近年来,确山县把握红色旅游由被动式说教向体验和活动转变的趋势,在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和红色旅游线路集中连片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观光林业,并在沿途开办农家宾馆160多个,开发了以杂面馒头、山野菜、豆面条等为主的“忆苦思甜”菜系。
融合电子商务。以“旅游+”模式与当地电商企业联合销售了黑猪肉、山野菜、食用菌、瓦岗红薯、确山板栗等特色农产品,拉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红色旅游内涵,有力拉动了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融合文化产业。在竹沟红色小镇规划建设了“提琴小镇”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表演基地,植入文化元素,讲好红色故事,促进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旅游品质——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传承红色文化。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确山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对竹沟革命纪念馆、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等A级红色旅游景区进行提质升级。加快推进孤山冲革命旧址群、刘店秋收起义旧址等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红色传奇、锦绣竹沟”为主题,积极打造竹沟红色小镇、竹沟红色教育基地。融合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军事旅游,形成以竹沟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规模化发展格局,使之成为中原区域型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际知名提琴之乡、中原乡村休闲度假小镇。
确山县找准旅游与文化的切入点,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通过旅游的方式让更多群众了解。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特邀词曲作家创作了《竹沟颂》《巍巍青山悠悠竹沟》《石榴花开》《喊一声竹沟》等革命歌曲和《刘少奇与竹沟》等小品,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省、市春节文艺晚会上演出,并发布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站上。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摄了30集电视连续剧《战将》,拍摄了《刘少奇的故事》《刘少奇军事生涯》等纪录片,编辑出版了《刘少奇与中原局》等革命读物。开展了竹沟精神研讨和征文活动,广泛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把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红色旅游文化有机结合,与邮政部门联合开发了《红色竹沟》邮票珍藏册、金银纪念币、明信片、首日封等,与长沙大红陶瓷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刘少奇系列纪念章和刘少奇大型红瓷盘,不仅发挥了红色旅游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功能,而且宣传推介了景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加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文旅融合,挖掘红色内涵,推动红色文化与红色经济齐头并进。借助红色文化资源,革命老区确山正焕发活力。
火热八月,致敬八一。在竹沟革命摇篮精神鼓舞下,“团长”蓝天波对团员和青年们说:我因自己游泳技能在全连还达不到较高水平,就与营部大车司机也是自己的老乡嘀咕一阵子,让他开个后门,找个借口拉我到确山县竹沟水库一起畅游去。司机老乡在没参军前就曾获得过初中班游泳比赛第三名,让他再辅导辅导肯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竹沟水库位于确山县竹沟镇境内,与竹沟街北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相邻,距县城35千米。竹沟水库于1995开工建设,于1997竣工。属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5平方千米。总库容1120万立方米,最高水位182.2米;兴利库容468万立方米,相应兴利水位177.5米;最大泄洪量820 立方米/秒。
九点三十分许,司机老乡如约开车接着我顺利出发。先解放路,后文明路,再练江路,在胡庙路口顺利驶入崭新的328国道。一路上各种车辆不是太多,在胡庙附近,见到两个驴友,一男一女向西进军。车子在胡藏公路右转,约一袋烟功夫,抵达黑猫沟水库,稍作停顿后继续西行。越过干枯见底的黄溪河,正在打造的橡林院子,经过险峻之地狮子口时,我看到一辆车撞上了路边岩石而抛锚,估计是车速太快,遇到会车手忙脚乱所致。快到竹沟镇时,开车的老乡在十字路口不知往哪行进,我说鼻子底下有嘴,问路得了。在竹沟镇上,向路边一个正在洗衣裳的小姑娘打听怎么往水库走:⺀前面有个十字街,正北,到了烈士陵园,向西,然后再向北就到了。″在竹沟烈士陵园,发现不少人对着大门拍照后,继续向水库进军。几分钟后,顺利抵达水库。司机老乡一边陪我游,一边纠正着我不当的各种泳姿,三四个钟头过去,在司机老乡耐心又诚恳地说教中,我的游泳成绩终于达到优秀成绩。
这次竹沟中型水库畅游,吃了司机老乡的“小锅饭”真是一举两得。不但退提高了游泳水平,更重要的是又增长了革命摇篮——竹沟的历史知识。在返回驻地途中,司机老乡又陪我到烈士陵园看管处了解到“竹沟惨案”。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展出有烈士生平事迹即革命文物、文献,纪念碑于1987年落成后,全国各地来此瞻仰凭吊者,年平均达两万余人次。青山绿水间,高高耸立的丰碑,像一座灯塔,将永远指示了革命人民奋勇前进。竹沟革命纪念馆建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为纪念馆题写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匾牌。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北部,与竹沟革命纪念馆隔镇相对,距驻马店市40公里,是为纪念、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旌功忠烈,砥砺后代所建。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竹沟湖畔,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88亩。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曾经是民主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素有“小延安”美誉。这里先后走出了刘少奇、李先念、张震等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4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100多位将军。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为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题词;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为陵园亲笔题写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园名,该园占地面积188亩,依山而建,植被茂密,与竹沟湖紧密相连,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
陵园大门是一座仿古牌楼式建筑, '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 因名出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陵园广场两侧建有东、西两个展厅。
东展厅《竹沟惨案》。序厅是李先念为竹沟革命烈士凌园题词。展厅内容分为七部分 ; 一、撤离竹沟。主要内容: 1 、刘少奇率中原局撤离竹沟 ( 油画 );2 、刘少奇撤离竹沟的指示;3、刘少奇率中原局撤离竹沟的路线图。二、风雨欲来。主要内容:1 、指令 ;2、密函等。三、拂晓枪声。主要内容 :1 、耿明轩进攻竹沟命令 ;2 、奋勇阻击 ( 油画 ) 3 、胜利突围( 油画 ) 。四、竹沟惨案。主要内容 ;l 、竹沟惨案要图 ;2 、血腥屠杀 ( 油画 ) 等。五、著名烈士简历。六、竹沟革命烈士英名录。七、毛泽东同志褒扬先烈的语录等。
西展厅《中原烽火》。序厅主要有毛泽东之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展厅内容为:1 、前言,简述竹沟革命垠据地历史地位, 竹沟出兵路线图 : 中原局辖区图 , 新四军二、四、五师和三、七师发展示意图;2 、在竹沟战斗和工作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李先念、张爱萍、张震、方毅、张到夫;3 、竹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王国华、周骏鸣、张星江、仝中玉 ;4 、省部级党政领导人:朱理治、陈少敏等 43 人;5 、人民军队将领 : 徐海东等大将,张爱萍等上将 , 王必成、方正平等中将 16 人;王世仁、王绍渊少将等 52 人;未授衔的军职干部:万一夫、毛世昌等 28 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范文澜、刘岘等 5 人 : 地级党政军干部 ;霍俊亭、万书才、邓德春等71人;6 、歌曲《竹沟山水美名传》。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
第2节 竹沟惨案
《竹沟惨案》是1939年下半年发生在竹沟的关于新四军第八团的惨案。
1939年下半年以后,新四军第八团留守处的驻地竹沟和皖中、豫皖边的直接联系逐渐减少,到10月间,竹沟周围的反共气氛日益明显。第五战区竟密令河南第八区行政专员:“将中原局组织部长兼豫鄂边区党委书记朱理治拿获法办。”
1939年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同志来竹沟工作,临行前指出:“党在两年中,以竹沟为战略支点,广泛开展统一战线活动,组织运送党的部队。为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豫东独立游击支队、豫鄂边区独立游击支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有力地支援了中原地区敌后游击战争,竹沟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任务。目前蒋介石特务和河南地方当局正在策划进攻竹沟的阴谋。
为了加强敌后工作,应当逐步撤退。”同时指出:“目前五战区继围攻五大队之后,正集中兵力,向党在豫鄂边、鄂中、鄂东部队进攻,准备消灭大别山周围我党部队,进而向东消灭战斗在鄂中、鄂东、豫鄂边的新四军;为此,决定由朱理治同志代表中原局到豫鄂边敌后与李先念同志会合,并着手将豫鄂边、鄂中、鄂东敌后的武装部队合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同时决定:撤销豫西区党委,将原来竹沟地区和豫西党的组织合并于河南省委,由刘子久同志任书记;撤销鄂中区党委,将鄂中区党委所辖地区连同鄂豫皖省委的鄂东地委均并入豫鄂边区党委由朱理治同志代表中原局领导豫鄂边区党委,陈少敏同志任副书记。河南省委仍设于竹沟八团留守处,中原局在竹沟毛家棚的秘密印刷厂交由河南省委代管。刘少奇同志在布置了豫鄂边工作后,于10月中旬与徐海东同志等一批干部从竹沟出发东征。从此,中原局进入苏皖敌后,加强了对中原地区敌后游击战争的领导。
按照党中央和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朱理治同志于10月下旬与刘子久同志办理了党的组织移交手续,即率豫鄂边区党委机关和延安派来的大批干部,竹沟留守处一部分部队六百余人挺进豫南敌后的四望山。
朱理治同志南下后,竹沟教导队一部分和大队部接着自竹沟移往四望山。
11月1日,信阳三区区团副曹修身在国民党特务的指使下通过打入我地方武装的内线,率百余人在四望山地区外围婆婆寨捕杀我地方工作人员六人。这是河南地区特务制造的第二次事件,给我们敲了警钟。
婆婆寨事件发生后,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驻在确山县城的联络站即被迫撤销。
开始
11月11日拂晓,国民党和河南地方当局策划已久的、武装进攻竹沟的阴谋划开始了。进攻竹沟部队建设,为确山县六个中队,由孙星南率领;泌阳县八个中队,由张虎臣率领,信阳县两个中队,由张健康率领,总兵力约计两千人,由31集团军少将参谋、确山人耿明轩任指挥。他们选择我军分批开往敌后,竹沟留守处兵力大为减少之际,发动了围蓰。当时,住在竹沟我八团队留守处的部队建设,有两个中队和尖山区委来的一个班,除青年队有20多支土造步枪以及少数干部身边佩带的自卫手枪外,计有步枪150余支,苏联造转盘轻机枪一挺。
事变发生前,党通过内线情报已知国民党将在11月10日夜间发动对竹沟的围攻。同时,刘少奇同志临行时,也曾一再叮咛,要留守处提高警惕,一旦有事,要注意东门的守备。因此,在10日夜间,留守处主任王国华同志曾经三次检查东门哨所。竹沟地委书记王景瑞同志三次向省委报告敌情,省委让竹沟地委撤出寨外,发动群众保卫竹沟,因为这一天小雨,因而迟疑未决。
还是10日的黄昏时分,竹沟东门外的大街上来了100多人的壮丁队,据说是68军的壮丁,准备到泌阳去因天色已晚,便住在竹沟的东街上。因为这支壮丁队是徒手的老百姓,谁也没有注意他们,寨内寨外,主客之间相安无事,住了一夜。
11日拂晓,住在寨外的留守处教导处一个中队已经起床到河滩上和往常一样地出早操,住在寨里的部队因为昨夜过于紧张,打开寨门之后,开始休息。在这当儿,河东街上的壮丁队出发了,先头部队已经过了河滩循着寨墙往南走去,后续部队约五十人左右突然闯进寨门,迅即登上寨楼,拿出暗藏的手枪,将守卫东寨楼的一个班13人全部杀死,一部分部队,已经深入到街中留守处的门前。在这万分紧急时刻,我警卫部队的炊事班,正在做饭,听到枪声、跑步声,知道敌人已经进寨,便主动地拿起武器,利用房屋封锁道路,坚决抵抗,使敌人不能深入发展。这时寨东南、东北两个碉堡的我军也开始了还击,截断了敌人向寨内的增援。接着一中队后备队在队长和指导员的指挥下全部登上房屋,与进寨敌人进行逐屋逐院的争夺战,并派出突击部队关闭了寨门。这时敌人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占据着东寨楼进行顽抗。
北门的枪声也开始激烈(竹沟原无北门,我军为了群众通行方便,将寨墙挖了个缺口作为通路),枪声响起后北守备部队在群众的支援下用树枝、土袋等物临时堵塞了缺口。
进攻部队虽然众多,但战斗力非常弱,始终不敢接近寨墙,不敢强攻。但东、北两门的战斗仍较激烈。
战斗开始后,住在寨外的教导队二中队被阻于寨外与敌且战且退。由于西门敌军距离较远,进攻部队不够坚决,在中队长朱钫率领下,自西门进入寨内,并向东门增援,激战至晚,终于肃清了东门里的残敌,战斗开始停止下来。
经过十个小时的激烈巷战,敌人在东门外被打死打伤最多。寨内寨外碉堡附近,都可以看到当街横陈的尸体。带头闯入寨门的匪首,据说是耿明轩,他始终在寨楼上指挥,他手下的几个打手都被我军打死在东门里的街上。在北门方面,敌人也被打死打伤不少。战斗开始后,我保卫部门坚决肃清了内奸、特务分子杨春堂的嫂子,内奸分子“杨大姐”等人。
战斗中,我指挥机关设在西寨门的碉堡楼上。省委研究敌情,沉着指挥作战。竹沟地委的同志坚守西北寨墙,给进攻的敌人坚决的回击。张旺午、周庆鸣同志在省委指示下往来指挥于东、北两门,指挥着当时唯一的新式武器——苏联转盘式机枪射击,给进攻的敌人以无情杀伤。因而敌军的士气极为低落。在前锋突入,后援不继,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不得不逃出寨外,而结束第一回合的战斗。
事变发生的当时,适遇省委电台发生故障,因而,未能及时向党中央和中原局发出报告,请求指示。
12日这一天,敌军等待增援部队,只作一些侦察性的攻击。省委决定当夜突围。
由于西路敌军系泌阳地装,其中有一个大队由我党同志所掌握,省委已经与之取得联系,决定由西门出发,向竹沟西南龙窝方向突围
突围
突围前,省委、地委都烧毁了党的文件,调整了武装部队和武器弹药;集结了各单位的人员、马匹、物资,安排了寨内的秘密工作。每人臂上缠一条白布,当夜十时许离开竹沟。
敌军进攻竹沟,蓄谋已久,有着周密的布置。因此,在进攻竹沟的同时,派出了信阳张健康的两个中队约200人,在11日午夜出发,进攻竹沟西南25里的毛家棚中原局印刷厂。
毛家棚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村。印刷厂设在毛家棚东金家湾西南一个独立的小山寨之内。对外是秘密的,伪装为竹沟留守处警卫大队,与群众完全隔绝,除了毛家棚地方党的支部书记外,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文化兵工厂;但不久以前,却发现了可疑的“货郎”自己爬上山来,鬼头鬼脑地进行窥探。
11日拂晓,竹沟方面轻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声,从25里外的东北传送过来,人们断定竹沟发生了战斗。谁都知道这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进攻。因此,大家一方面忙着准备战斗,一方面殷切地期待省委的指示,但是,一整天里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12日晨,时钟已经敲过8下,印刷厂职工60余人,武装部队十六人吃过了早饭,警卫队长周植报告说:“山下金家湾方向发现来历不明的军队。”我是这个厂的厂长,是这里的负责人,我站寨墙边用望远镜一看,在五六百米以外的金家湾东边的山根上,来了一支大约200多人的便衣部队,从竹沟向金家湾前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金家湾,并向我方放出两人为一组的警戒哨,大约有七、八十人,未进村内,即由村后小跑步登山西进,沿着山梁向西疾行。我立即判明,来的定是敌军。进湾部队为警戒部队,上山疾进部队是迂回部队,其指挥员是一个战斗经验的老手。
我立即下达了突围命令。所有职工除携带武器,只准背自己的一床被子和一袋米。此外,什么也不准带,由总务科长李建章同志率领首先突围,警卫队由警卫队长周植同志率领占领寨南山的制高点监视敌人,排斥工作人员安全撤退。我和警卫员随在队伍的后边跟进。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全部人员撤离寨内。
当突围的工作人员爬上寨南一条山梁时,在我军西侧后方五六百米的山上,已发现了敌人。一经发现,敌人即向我射击。敌人的行动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的职工继续疾进。当我们爬上最高的一个大山的山腰时,敌人已经追到我们侧后三、四百米的处,向我工作人员密集射击,我工作人员立即走下山梁,循着山腰前进。这时,印刷厂工务科长孙继库同志因为疟疾发作,汗流满面,喘息不止,掉队后与本队失去了联系,当时即惨遭杀害。
正当敌军向我徒手职工追击进入有效射程之际,我警卫队16条步枪,凭借高山的岩石为隐蔽,猛烈地向敌人射击,敌人猝不及防为之惊慌失措,立即停止追击,印刷厂的职工得以脱险,在中午时分到达龙窝,与医院的同志会合,等待竹沟的消息。
12日夜10时许,省委、竹沟地委率领竹沟的省、地委机关干部以及武装部队约400余人,从竹沟西门出发,经沙河南下,半夜间到达高庙山,13日晨8时许,在龙窝与中原局印刷厂的职工会合。同志们相见,双方一拥而上,互相握手,互致问候,激动地流下泪来。
战斗结束
我军撤出了竹沟,敌人在午夜占据竹沟,群众在惊扰中被搜查,所有的贵重衣物被敌人搜掠一空。敌人连续在竹沟外围大肆搜捕革命的群众和干部家属。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团长周骏鸣同志在集老庄的财产,被抄掠一空。
敌人继搜捕之后,进行了疯狂的屠杀。中原局印刷厂工务科副科长张潮音、女工武桂花、、徒工邢克勤等人,在竹沟外小王庄医院被俘后,均惨遭杀害。医院的工作人员数十人被俘后,敌人对他们严刑拷打,全部监禁。
竹沟突围后,省委除派人收容掉队人员外,立即开会决定省委转往洛阳,主要干部化装离开确山。竹沟地委随着王国华同志带领部队坚持原地斗争。所有非战斗人员,编成干部大队,由我率领去四望山分配工作。
上午9时许,机关部队全部离开了龙窝。
竹沟地委机关和部队在王国华领导下到达回龙寺,又与追击部队相遇,我控制有利地形,给敌人以严重的杀伤,敌人狼狈逃窜。在战斗中,留守处参谋穆学礼同志中弹牺牲。
14日黄昏,竹沟突围的干部大队,经两天一夜的急行军,途经尖山、高梁店、草店、朱家大店、浆洗店和信、应、随三县边境地区的山溪小路,象闪电流星一样,机警地穿过了国民党六十八军、第五战区一纵队和信、随两县乡部队无数岗哨,安全到达四望山根据地。
12月间,竹沟留守处活动于确山太白岭、孤山冲一带。省委统战部长王恩久去明港前线68军作统战工作,在回孤山冲路上,为确山国民党地方部队曹茂臣所俘,当场惨遭杀害。
竹沟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继罗山杨家店惨案、信阳婆婆寨惨案后,在河南发动的第三次惨案,也是豫鄂边区继八大队、五大队事件后最大的一次武装围攻和反共大屠杀。这次事变历经两天一夜的防御战,和一天的追击与阻击战。显示我军指挥员、战斗员在党的领导下以无比的英雄气概,以少数部队击败多数敌军的围攻,终于保卫了省委、地委机关安全突围,这是一次胜利的战斗。战斗中,留守处参谋穆学礼等以下20余人英勇牺牲,20余人负伤,医院中的疗养员、中原局印刷厂副科长张潮音以下20余人惨遭杀害。后勤机关医务人员、掉队人员30余人被俘虏。竹沟地区我许多抗日的进步群众被杀害,上百人被绑架;群众的财产被搜掠,青壮年被逮捕。这是蒋介石的特务和豫南土顽阴谋策划下的又一次反共人民的滔天罪行。
这次事变的发生,早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预见之中。刘少奇同志在事变前,从党中央来到竹沟,把中原局、豫鄂边区党委等上千的机关、学校、部队人员转移到敌后,不仅避免了在与顽敌作战中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这对于击退第一次反共高潮,以及我党部队能在豫鄂边区生存、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事变前,河南省委由于刘少奇同志再三叮咛,对顽军的进攻基本保持了警惕。但省委改组不久,新来的刘子久同志到竹沟只有7天,省委、地委机关、医院、印刷厂保持着非战斗人员达三四百人之多,未能事先缩减、分散、转移;而很多档案、文件也未能妥善处理。事变发生后,医院、印刷厂都遭受了重大损失,很多档案、文件也未能妥善处理。事变发生后,医院、印刷厂都遭受了重大损失,很多档案文件不得不临时焚毁。
在11月10日这一天,敌军进攻开始前,省委对敌军即将发动对竹沟全面进攻的情况是很清楚的,应将敌情通知所有单位。但竹沟留守处连中原局印刷厂、医院这些住在竹沟外围地区的后方机关都没有通知。这一切都证明留守处军事负责人在作战指挥上过于轻视敌人,在布置上是不周到的。至于王恩久同志在竹沟事变后的1个月以后,随着部队坚持活动,并以公开身份来往国民党军队活动地区,为国民党逮捕惨遭杀害,尤足惋惜。
“团长”蓝天波语重心长地对车上的团员和青年说:“对于革命先烈,烈士陵园经常都有人民群前来祭奠扫墓,祭扫仪式每每都庄严肃穆,松柏苍翠、哀乐回旋。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并默哀,向革命英烈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哀思,安息吧!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同时,蓝天波又说;咱们以军歌《永远的战士》向烈士告别,以歌声作为留念。
悠远的号声依稀听见
青葱的岁月那么纯粹
熟悉的笑容梦里绽放
迷彩的日子令人沉醉
铁血的浪漫怎能忘怀
久违的风景依然明媚
冲锋的姿态永远眷恋
战士的本色是我永远的依归
闯刀山火海你不皱眉
趟枪林弹雨我不言畏
前方炮火浓我是你的胸膛
后面子弹飞我是你的脊背
一壶烈酒醉太平
两杯清茶掏心扉
三更夜话言不尽
四海天涯总相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