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17|回复: 1

《军鹰》25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庚森 发表于 2025-4-25 17: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25章  探亲假 军鹰玩信诗  心愿慰 笔颂姐自强
五句头:开动脑筋挥手笔,
利用特长写东西,
搪塞长辈老舅爷,
安慰叔兄倆心意,
一举三得爽假期。
第1节 写信玩诗
我以看舅爷的二妹妹——我的二姨奶到邓县罗庄去躲避舅爷的“逼婚”。用三表叔的飞鸽自行车为代步工具,展示了通讯营架设连人人被誉为“军鹰”的“飞步”,畅游了罗庄全境的主要且有名望的村落。待返回东梁营,探亲假还剩5天,舅爷外出不在家。回来后第二天亲自上门,仍念念不忘他做为大妹妹一家的职责,给大外孙的我保媒提亲。当着我妈的面责备我:“……去年给你说的那个女娃,人家多好哇!就是脸稍黑一点,哪一点不好,会干农活会持家,你小子不冷不热,不给人家联系,你上哪再找这么好的女娃啊!”
说着,提高了声音面对我妈:“你也是,就比你儿子大两岁,你与他姐也不热情,你俩对那女娃好一点,人家也不至于那么冷落,要不是我劝阻,人家就另找主了。你看看,就你们这个家庭情况,挑三拣四的,还能找个啥样的。哎,不是说你们娘仨的……”
也许是舅爷还没有气糊涂,给了外孙子一点面子,就差没有说出来:“看你娃子那个劲儿,学没上成,庄稼活也不会干,又不是“踔厉莽”,你以后回来了咋捂乱住这个家!”
我也这样想:“是啊,自己有啥本事!女娃咋会喜欢自己!曾经的‘娃娃亲’,当时是靠着自己父辈创造的家业,人家的父亲才求亲的。家境败落,老爹去世,人家就退了嘛!我越想越感到无地自容,也不敢再多提其他之事,就借口说;“我口才不好,说话不利索,见面说不清楚。我会写。干脆就给她写一封信表示表示心情……”舅爷勉强同意。我便张冠李戴,给中学时期的一个女同学写起“情书”来。她叫刘华丽,並不美丽,脸上隐隐约约的有些说黑不黑,说白不白的“渣子”,俗称“麦惨脸”。她的文亲是我们初中的总务副主任,名叫刘祥林,女儿一直跟看他上学。我和刘华丽又同时从内乡初中考入内乡髙中,又分到一个班里。在高中三年级的一堂自习课,刘华丽实然拿出我的语文作业本,髙声念到“绿树盈盈彩莲放,疑是仙女渡重洋”。在全班近五十名同学当中,这么大的声朗诵似的,我有些不自在和不好意思。
说起我的文学爱好,从小就受到农村文化的熏陶和爷各会唱戏的影响。一九五七年秋考上初中,这学期作文常常获得范文和排在第一名,看图作文,口头作文……曾在口头作文上在全校学生大会上演讲,也是第一名。髙三期问,语文老师李希哲对我的记述文很欣赏,与初中时一样,几次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宣讲。但是我的议论文却差了,班长李栋恒的议论文写得好。李老师表扬了他,却冷落了我。我有些不服气,还写了几句话“上书”不岔儿。结果在髙考报志愿时,与我较好的学友曹群堂一起报了农医专业。他有医学爱好,考上了苏州医学院,我当了兵。
至于刘华丽所唸的我的两句不论不类的诗,也是我心血来潮写在语文作业本的后面,她是语文课代表,唸就唸吧,但这次“事件”却让我常常记在心上,就瞒着舅爷,写了一封准备寄给刘华丽的信,搪塞过去。这里就叫她煦儿吧。
煦儿,你好!
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刻,也是我感情最真诚和最美好的时刻,这种感情常象一股无法竭止的海潮,在我心头翻涌。 呵,已经一年了,你远远离开我,但生活的波涛和时间的洪流丝毫没有冲淡我的记忆,我所熟悉的身影常常浮现在眼前,我所谙熟的声音,常常廻响在耳边。
在我的眼里,你并不美丽,面容较为清癯,有一双深邃而沉思的眼睛。你线条明晰的嘴唇和下额都显出与22 岁年龄不大相称的干练、坚定。整个脸庞总含蓄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巨大力量。
记得第一次约会,是同看一场精彩的球赛,离开赛还早着哪!可诱得我心飞神驰,心早已飞到了体育馆,沿着宽广的马路咱俩并排把车骑得啸啸地,夜风贴在脸上象蒙了一层蓄满凉气的薄纱,一股甜丝丝、凉津津的滋味,惬意极了。一个拐弯,车象两只春燕,“蹭”地扑进稀疏的人群。
忽然,一个拄着双拐的盲人老大爷从你身边掠过,几声低低地乞求:“劳驾,劳驾。九路汽车站在哪儿------”
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老人用两根竹棍点着地,在原地转着圈,不知该如何走。看到他一动一动的嘴唇,被风吹得颤颤抖抖的几根花白胡须,你一阵鼻酸,泪水涌出眼眶------“咱应该去帮助他!”你一边冲我说,一边掉过车把,快蹬了几下,在盲人老大爷面前站住了。我急忙跟随你后,下车与你并排站在一起。只听你又说:“大爷你要去九路车站吗?我带你去!”并顺手将自行车靠过来让我扶着。
“喔!对,对,对------”像期待了很久的东西一旦到手一样,老大爷激动的伸出两只拿竹棍的手,哆嗦着乱点着,竹棍落到你的脚面上,你移开了。老人的声音和胡须一起颤抖着。两只陷得深深的紧抿着的眼睛里落出两颗浑浊的泪珠。
你一手握住老人那只枯黑的脏手,一只扶住老人肩膀向前走着,那雪白的喇叭裙被风吹的紧紧贴在老人的身上,但你并不嫌弃,依然把头昂的高高的,轻轻的漫漫地搀着老人来到车站,送他上车,安顿好座位,关照司机照顾老人下车。
看着你下车,我用佩服的眼光自上而下把你周身扫射了一遍,仿佛带上了X光镜片,看透了你内心的真正含义。
虽然那场精彩的球赛已经误点,但你仍然陪我去赶那场晚点的球赛。咱俩的自行车飞快地骑着,骑着,去缩短那距离------

那夜,灯光多么美丽!
从此, 你我常常相会,花前月下,马路公园,咱俩谈人生价值。理想、求知、情感、爱情、命运、才能;谈事业、进取、处世、友谊、个性、品格;也谈生活方式、审美、休闲等。你渊博的知识,使我扩大了眼界,给我以新的启迪,新的追求,新的人生召唤!
煦儿,你比我大两岁。渐渐地我觉得你有一种令我信服的力量,说话总是那麽轻声,平静而有力。你象大姐一样关怀着我,常常给我洗洗缝缝,赠个小礼物,离开你的时候,总象缺了什么,我离不开你,我爱你!
你还记得那个风雨呼啸的晚上,我突然发高烧,嘴里说胡话,可把我老妈急坏了,我昏昏沉沉,突然觉得一只有力的手臂把我抱起来,坐上一辆出租车,直奔医院去。路上我觉得一只温暖的手在抚着额头,我沉沉睡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睁开眼来,只见金黄色的阳光射进屋里,朦胧中我看见了大姐,你正向我微笑,为什么你的脸色那样苍白,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叫了声:“姐姐!”一会儿,凝目细看,床前坐着的原来是煦儿你。呵,你多象亲姐姐呀!见我醒来,你轻轻吐口气,眼睛射出了光采,擦去额角的汗珠给我倒了一杯水-----
呵,煦儿,我亲爱的,你因身患绝症,不愿连累我,而远躲他乡,不想见我。煦儿,你想错了,我愿陪你一生一世,我豁出全部精力,也要找回你!煦儿,你在哪里,在哪里呀!快给我来信,给我一个电话,我在等你,盼你呀!我多么想尽快找到你,见你一面呀!
你还记得那个黄昏吗?那个夕阳无限好的黄昏,你搀着我的手臂,陪我下班回家。走着走着,你激动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晚风拂动着你蓬松的黑发,橘黄的夕阳沐浴着你满脸幸福的笑容。你泪光和笑容中透出一丝什么?我现在才领悟出来。煦儿,时间的骏马奔腾的多快呀,然而,现在我却不能见你一面,但你的那个黄昏留言深深地铭刻在我心里:“记住!我永远爱你!”
每当夕阳西下,我总喜欢凭栏远瞩着远方。呀,这已经是第几天?第几个这样的落日黄昏?煦儿,我无时无地想着你呀,何时你才归?     


这封信没有寄去,思路开阔,一发不可收拾,又写了一首抒情诗,慰以消遣。

世 情 诗  话

柳萍,你好!

杨柳青青金水平,           闻君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有晴还无晴。(情)
         我对你哟很有情,           书信给你去两封。
         字字是我用血写,           行行都是心尖接。
         你对我呀有无情?           信儿没给回一封。
         情多情少我不怪,           心中有你就实在。
         想你工作太忙碌,           或许信儿途中邮。
         几多猜来几多疑,           再去信儿表心意。
         自你求学到海外,           时刻把你挂心怀。
         针尖难挑心中忧,           快剪难割万里愁。
         萍儿萍儿在哪里?           梦中常常呼唤你。
         思念总愿得团圆,           想到痛处泪珠串。
         对你情如盘石坚,           披荆斩棘也情愿,
         不管阻碍千千万,           等你不回心不甘!
*          *           *          *
         毕生初恋最难忘,           回忆之花永开放。
         那是阳春三月天,           你我相约紫荆园。
         我嫂你姑牵线后,           她俩悄悄就溜走。
柳稍一遮偷看你,           你望水面眼眯起。
鱼儿两只摆尾游,             你方诱我把鱼瞅。
蝴蝶双双舞翩翩,             我逮一只挟指间。
哎哟一声你唇动,             露出一副怜悯容。
立马会意求心欢,             撒手蝶儿找同伴。
嫣然对我一个笑,             我心砰然一个跳。
眼前一对春燕斜,             燕语催苞心开花。
忽然一阵春风起,             柳絮坠入秀发里。
双目凝神把你看,             动指摘絮手掌间。
一不小心向前倾,             俩身一个轻挨拥。
你虽泛出双颊红,             俩心距离缩为零。
移步湖边租小船,             猛地推往水中间。
眼前一湖春水蓝,             岸边杨柳密如烟。
浆动点破水中画,             小曲声声沿湖洒。
浩荡春色似湖水,             千歌万曲唱不完------
*        *       *        *
半日幽会话连篇,             最数人情为多谈。
我一句来你一语,             开言总爱把口捂:
“人生是个大宝藏,            要选珍珠最贵昂。
爱是阳光恨是影,             光影交错聚人生。
工作工作再工作,             才使人生最宽阔。
广阔人生任驰骋,             都说爱情是永恒。
除了理智爱以外,             再没别种为恒爱。
贞洁也是一种爱,             爱的财富始出来。
不卖贞操换财富,             新美如画终不渝。
你爱我来我爱你,             互爱永远在一起。
雪中梅花高山松,             但愿情谊红又青。
爱恨本是同种情,             爱到深处驱恨种。
既食蜜糖又尝苦,             欲上天堂想地狱。
情人眼里出西施,             我愿为你作情痴。
阴凉之处泉水醇,             情人之间嗔怒美。
窈窕淑女君子逑,             最美图画为女绣。
为你幸福我牺牲,              颠簸我来你安宁。”―――

*       *     *     *

柳萍柳萍萍呵萍,               但愿柳枝常青青。
东边日出晴有情,               岸上歌声脆又清。
笑音常闻声不悄,               多情不被无情脑。
身上血河不流愁,               脑中海洋不留忧。
春色满园关不住,               奏曲新翻杨柳枝。
安得播爱架鹊桥,               人间多飞友情鸟。

待舅爷回去后,探亲假没休完,我就到公社粮管所姐夫那里看看坐坐,闲聊中,姐夫说:“你姐好夕也是农中上了二年,再有一年就毕业了,由于供弟妹上学和在里家照顾七十多岁的老奶,辍学和你妈一起操劳多年,她想让你给写个东西作纪念……”姐夫说到这里,我二话没说,姐姐的情况我也了解,就又返回家里,靜下心来,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写下了几千多字的《姐姐很自强——》
第1节母女重担
姐姐,1940年3月出生,内乡县农中肄业。当时西安纺织纱厂前来招工,有着浓重封建传统意识的家人,以农村姑娘不宜远离家乡为由,姐姐就错过被录用为当时比较吃香的纺织女工之机,一辈子守家为农村妇女了。姐姐,若当年被招收为工人,不知能纺织出多少花色布料,供社会上众多人穿戴。替已故姐姐幢景,那时若有工作,不但能是一个贤妻良母,而且还会是企业里有着“四自”精神的女强人,特别在新时期里,她会情豪志壮,以坚强的性格,挑战各方面的压力,能把女姓的人格魅力、个性内涵充分张扬在开拓创新的伟大时代中。
说不定还会成为企业里的头面人物呢?因为姐姐于1960年爷爷和父亲相继去世后,与38岁的母亲共撑了一个破碎的家庭。
当时正是春黄不接的农历三月期间,我在内乡县第一初中(即訇学)就读三年级毕业班,父亲在学校后勤部门当一名勤杂工。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父亲所住的工棚房里,几个工友和衣躺在床上闲聊,我睡在父亲的脚头。窄小的破旧床上,一条薄被子,只觉得父亲翻来复去睡不着,双腿伸伸蜷蜷,手脚冰凉,似乎很难受?这时,他摸摸我的额头和手脚,十多岁的我浑身热乎乎的。父亲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仰卧的身子吃力地翻转到朝里墙侧躺去……大约五更时分,同屋的工友马师傅发觉父亲凉体硬直……找来校医,例行职责,打了一针。黎明时分,负责后勤的老师来到离尸房较远的小院门口,张望了一下,我看到后嚎啕之声格外大了些……哭声使他扭头走了。当天上午,马师傅代学校做了简易棺材,我与父亲介绍到学校当炊事员的叔伯七爹,用一辆人力架子车把遗体拉回老家安葬。42岁的父亲去世以后,近70岁的奶奶瘫痪卧床不起,我鬼使神差、稀里糊涂地没有报考中专,而是继续报考自费的高中。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正在乡村上小学。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靠我的母亲和一个辍学的未成年的姐姐支撑着。母亲,她的名字叫坚强。坚强象一股动力,推动我们健康成长,鼓舞我们奋发向上。姐姐,一个未成年的农村姑娘,与母亲一起养活着我们弟妹,母亲指教,姐姐行动,操持着家务。当然此后也成为了母亲——靠母亲的乳汁哺育,儿女才能长大,声声呼唤啊,妈妈!亲娘!我们浑身仿佛充满了力量,我们的性格顿时变得坚强。母亲——这个称号伟大、崇高、荣光。
母亲董秀梅,姐姐梁赓钰,靠这两个勤劳、善良、淳朴和具有尊老爱幼美德的农村妇女,送走了梁营的奶奶,供养了子女与弟弟小妹长大成人。姐姐结婚后,生儿育女,孝敬公婆,完全尽到了一个媳妇与母亲的责任,具有良好的口碑。姐姐很自强——

姐姐爱学习,在家里能像一个单位的管理者那样教育子女——立志成才
姐姐爱看书,她知道:不求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她常对子女说,你们,特别是女孩子要能够自强,就要有争聘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才与技术尖子的雄心壮志。要想酬壮志,就须先学习。要把学习当作第一位的任务,对许多新事物要积极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对许多新问题要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如古人所言,士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就会缺少灵气,迷迷糊糊,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成长也不会快。特别是女领导者,凤毛麟角,家事私事单位事,事事缠身。事情越多,越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深刻含义。因此,你们有竞争优势的孩子一定要挤时间学习,尤其要挤业余时间学习。一日挤一时,一年三百多小时,可学多少东西?要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读书破万卷,必有收获。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实际水平。不仅从书本上学,还要向实际学习,向身边的领导或同事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和群众学习。学习要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样,就有可能成为思路清晰、观念进步、光明磊落、
教育子女要做高素质的新人
就姐姐那个年月,“创新”这个词几乎很少提及,但创造说的就普遍了。她深知,她们女性要支撑半边天的柱石,就要努力成为具有现代精神,敢于向自我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拼敢博的高素质新型社会人。
甘当人梯和铺路石的家庭妇女,行使监督功能的善良女性
姐姐常对子女说,你们既要当统揽全局的大帅,也要做冲锋陷阵的先锋将,但还要有淡泊名利,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所在单位做实事的“黄牛龙马”精神,甘当人梯和铺路石,助老公在事业上进取,当好贤内助,让军功章上你的一半和我的一半都永远灿烂辉煌。姐姐是这样教育子女和鼓励老公的,也是严格要求自己与不折不扣这样做的。从不拖后腿儿,使倒劲儿,搞幕后“夫人外交”,为老公设计“升官图”,拉关系、跑门子,结交一些“有用”的人,追名逐利。当好人梯和铺路石,摆正个人目标和党的、企业的关系。希望自己的亲人工作得到承认,职务得到提升是正常的,那就要撇开靠山和关系,帮助老公或子女靠个人条件和工作需要。在党和国家原则和政策允许下,把个人进步和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进取,增长本领,创造业绩,才能降大任于斯人也!
当好人梯和铺路石,姐姐时时刻刻在贡献着监督“功能”,掌握老公和子女们八小时工作以外的生活,社交和娱乐,为他们戴上“紧箍咒”,使‘嘴’不乱吃请,使‘手’不接非正常馈赠,使‘腿’不乱游玩和涉足黄赌毒场所,使不良嗜好销声匿迹------东风送与周郎便,西风扫残地底掩。路石铺前程,人梯助登高。梯不要自倒,石不可自糟。女与善良缘深,母与伟大笃交。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在计划经济时期,可粮食系统的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热门。尤其是在使用粮票的年月,除了人民币,粮票就排名第二。到一个新地方,常常是没有两票就吃不上饭。在粮食部门弄几斤两票是很容易的事,但姐夫从来没干、
姐夫做一辈子会计,在经济上没犯错误,与姐姐的经常提醒和监督有很大的关系。敬爱的姐姐,本色一辈子永葆。姐姐一家多在粮食部门工作。强劲正劲使出来,姐姐培养出好后代
姐姐在尊老爱幼的实践中,在操持家务的繁忙过程中,仍然坚持学习,,看报听广播。一到老公的事业单位,就找出一些老报纸和各种杂志,带回家里,一有空就看,烧火做饭时也听广播。日积月累,他懂得了以下道理:从事业角度上看,社会上一般认为,大都是男使正劲,女拉偏套。从家庭角度看,男主外,女主内,男使正劲,女拉偏套,多数亦如此。从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领导层面上看,男多女少。在法律、制度、条例强调比例时,女性方有席位。强调男女平等,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是半边天等等,这不过是给女性弱势地位增加点强势,但客观上弱势的女群体仍处弱势,很难强起来,就只能拉偏套。事实虽如此,观念长期存。但在新的时期女职工可不干,女职工要有一点精神,要天翻地覆慨而慷。虽拉偏套,要使正劲,首先要从精神上使企业发展起来,强起来。强调男女平等,是对女职工地位的提高、鼓舞和鞭策。
因此,姐姐以她所学,以她所积累的思想内涵,俨然以一个女强人的身份,不能把党和国家给予的地位视而不见,更不能在这个响亮的口号下自我陶醉。千呼万应都起来,化精神为动力,把口号付诸行动,拉着偏套,拼命往正处使,以强带正,强劲正劲使起来,敢教家庭人向前。姐姐以身作则孝敬公婆,作为二媳妇的姐姐——肩负起大哥和大媳妇的职责。把公婆伺候到近百岁。把妈妈都难管的弟弟,苦口婆心教育得基本俯首帖耳。培养了二儿子成为全县不锈钢房建大亨,小儿子一面教学,一面业余时间在全省各项工程项目系统游刃有余。姐姐教育两个妹妹再认真遵守妇道的自律下,以实际行动帮助二妹。每逢夏秋收获的农忙季节,在家的驻地组织人力物力,到妹妹村舍帮助夏秋收割与播种。姐姐还教育培养出一个好女儿,这个宝贝儿,从小就得到本村一个部队师级干部的赏识,要不是家庭老一辈阻拦,就被认为干女儿了。
写罢姐姐的事儿算是完成了姐夫任务,在写作过程中我也受到一次教育,姐姐的事迹感动着,我想回报一次姐姐。她土生土长在老家山村,受当时封建思想的影响,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听她抱怨过,周边的山山水水都没有仔细看看走走,这使我萌生了带姐姐到伏牛山的“牛头”灵山走走的想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李晓侯 发表于 2025-4-26 00: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都有好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13 01:29 , Processed in 0.0620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