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59|回复: 3

军鹰2、3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庚森 发表于 2025-4-11 1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02章  分配前 新训基本功  考核后 成绩定分配
五句头:队列战术练体能,
单杠投弹刺杀功,
军训项目都掌握,
考核都在争头名,
才是一个合格兵。
紧张训练的日子
清晨,起床的号声,撞碎了我的梦境。紧张训练的生活开始了。我们这一批来自南阳地区的六七百新兵,大都是初高中毕业生,年龄均在十七至二十一岁之间,清一色的男子汉。新兵训练是当兵的第一重要事情。最难熬的就是五公里越野跑了,部队里面有句话:任何事没有一个五公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刚到部队的新兵们,在面对五公里越野跑的时候,有的真是叫苦不迭。因为这五公里可不是啥都不带就开跑,而是要携带将近20多公斤的武器装备再跑,普通的人带个几十公斤的东西能跑几百米就已经算非常不错的了。但越野训练不要以为背着二十多公斤的装备跑五公里就行了,说不定跑一会儿让休息一下接着再跑。没这等好事儿,而是背着这么多装备跑的同时,必须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跑完才行呢!要是为难退而不跑了,这可不行,该跑的还是一定要跑。
在几次的五公里越野跑中,我得出了一个小窍门,就是不要看谁跑的快,尤其是开头跑的最快的人往往都会最后一个人到,刚开始的时候,最好合理分配体力,五公里越野比的并不是爆发力,而更多的是一个士兵的耐力,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不需要跑的那么用力,全程只要能够保持匀速前进就行了,这样的话,基本上都能够轻松过关。
另外,跑的时候还要注意千万别张大了嘴巴喘气,一定要用鼻子呼吸,因为长大了嘴巴喘气会加速身体血液的流动,从而身体更加容易出现疲劳现象,鼻子呼吸能够减少这种血液流动速度,呼吸的节奏也要跟跑步的时候的节奏相协调,切记不要中途停下来休息一下。若停下来,就很难再接着跑了,只要咬牙坚持到了终点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的轻松了,最后的时候,可以通过缓慢加速来提到速度冲刺到终点,如果跑的不快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到时候绝对班长会在后面——吆喝的,鼓励的,直到跑完为止。

我们新兵入伍第一个月主要是进行队列训练,队列包括:单兵队列、班队列、三班四哨。因此,班长会让新兵进行动作分解练习。齐步走训练,需要做到整齐划一。讲究的是要动作一致,因此,借助辅助线训练很有必要,反复练习才能磨合到一起。
军人,形象很重要,新兵入伍之后,军姿的训练是必修课,有的人在家有驼背的习惯,进入部队之后,班长会通过“十字架”让其腰杆挺直(即将一个十字架放到后背上来矫正稍有驼背的现象)。
使用齐步摆臂线训练,是为了让新兵走齐步的时候,摆臂的幅度都能达到一样的高度。  
队列训练,是新兵练习最长的科目之一,也是让新兵快速融入部队的一个过渡阶段,训练强度不大,刚好是一个适应过程。
班长会借助扑克牌(就是将一张扑克牌立放在脖子中,上顶下巴,下靠胸上骨——而抑制低头现象,使双眼直视正前方——)进行训练,让其时刻保持抬头挺胸,保持在一个高度,这是班长进行队列训练的一个“新招”,效果明显。
“准新兵”正式踏入军营,将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是幸运和值得庆贺的。但新兵入伍终究也只是踏入军营门槛而已,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要更好去面对军营的训练和生活。

内务:对于新兵来说,早操后的一段时间不足以完成内务卫生整理,因为让所有新兵最头疼的是,新兵在武装部发的被子是很难叠的,重叠或被检查人员发现不合格扔地上是常有的事。所以每天清晨天未亮就悄悄起床,抱着各自的被子走向前俱乐部、走廊或任何适宜叠被子的区域去压、叠被子。打着没睡够的懒哈欠,偶尔也会回忆在家睡懒觉的生活,争取六点出操前可以把被子整理到位。
当值班员出操的哨声响起,赶紧双手抬起“心爱”的被子轻轻放到在铺上,拿起外腰带跑往集合点。待早上收操后,抓紧时间继续整理床上那一套内务。动作快的新兵抢着打扫班内卫生,整理床头下小柜斗。待感觉基本到位后拿起自己的洗漱用品赶紧洗漱,然后回班里摆放牙膏、牙具、毛巾。
部队内务这一套内容对所有新兵都是“一道坎”,尤其是被子,每天必须叠得四四方方,好像大型砖头块一样。看似简简单单,实则是军人付出了无数努力的成果展现。内务卫生关乎军人作风的养成,会贯穿整个军旅生涯,它将是所有新兵到部队后的“第一课”。而上面这些内容将是新兵到部队后真实场景再现。
新训:我们新兵训练内容和科目,基本以队列、战术、单杠、投手榴弹、刺杀和体能训练为主,这些内容对新兵来说可能会有一个不适应期,训练几天后腰酸腿疼浑身乏力,再加上整理内务起得早,生物钟也没有调整过来,会有站着也能睡觉的感觉。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基本一周左右就可以消除。新训动员以后,每个新兵都要表决心,在誓师大会上,我这个高中毕业的新兵出了一下风头,仗着有点文化,写了个顺口溜念了:
单杠投弹并刺杀,队列内务皆不亚。
誓要各项达标准,折断筋骨算个啥!豪言壮语 “溜”出来了,在场上的新兵连长李克家看了一下我这个新兵蛋子,不屑一顾。好像心里在说:“可不要做叫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呀?”
中尉李连长,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走路稍有点向左倾斜。长方形的的脸庞上面,留着一个合适的小偏分发型,两道不浓不淡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眼睛,常常露出锋利而又穿透性的光芒。但说话文质彬彬,一字一板,像是个文化人,声音亲和,显得儒雅,在我心里称他为 “儒雅连长”。应该与指导员换换角色。让他说准了,一开始训练,我真的大大落伍了——
先说单杠训练吧,不只是我,也可以说我们全体新兵,也是比较生疏的项目。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接触过单杠,仅仅是让我们在单杠上拉几下臂而已,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训练。大多数没有上过中学的战友,根本就没有见过单杠,更不可能知道单杠是干什么用的。
我记得第一次班长把我们全班领到单杠训练场地。只见一个长方形的沙坑里立着两根柱子,柱子上面担着一个铁杠子。班长让我们在沙坑的右边,面向单杠站成一排,两手在背后交叉待令。
班长首先给我们交待上单杠之前应该注意的事项。特别是要求我们在上单杠之前,现场必须有人保护,以免发生事故。同时还要求我们要做好训练前的热身体准备,充分地活动四肢活动,让肌肉处于松弛状态避免造成拉伤。
我们班长的单杠水平是“鸭子过河——呱呱叫”。他给我们表演了单杠的一、二、三练习。动作利索一气呵成,我们都看得眼花缭乱。他告诉我们,这三个练习将来大家都必须学会,目前新兵训练确保完成第一练习,争取通过第二练习。
单杠的第一练习就是通过拉臂,使自己的身体向上,然后收腹、后仰、屈体向上,让自己身体扣到单杠上。看班长示范似乎非常轻巧,但是轮到自己就不是那回事了。
班长知道我们新兵的心理,他告诉我们只要认真训练,仔细体会动作要领,大家都会很快达到要求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功到自然成。
我们的单杠训练从拉臂开始,首先进行拉臂测试,看大家的臂力如何。双手抓住单杠向上拉,使自己的肩膀与单杠平行,然后身体下降至手拉直,待手臂伸直后,再往上拉。如此往复,直到拉不动为止。我觉得自己浑身是劲,就是用不到手臂上,勉强拉了3次就不行了。有的战友双手抓住单杠后,就是不会使劲,无论班长怎么引导,都不管用。还有的战友拉到一半就坚持不住了,不得不松开自己的双手,从单杠上败下阵来。
面对这两木桩支撑的铁棍,心里确实不太服气。自己的体重不比别人重,为什么就拉不上去呢?我反复思考,自己在农村体质有所增强,气力也有长进。但是手臂的力量确实不容乐观。单杠是要靠自己的臂力和技巧相结合,现在臂力显然达不到要求,技巧更谈不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化训练,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大家轮流上着单杠,我就在边等待的时候边思考。
臂力的训练是比较苦的事情,尽管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单杠训练是越练越疲劳,臂力显得越来越难以支持。只觉得手臂的肌肉发酸,有明显的疼痛感觉。但是,训练就必须坚持,一个小时的训练,一分钟也不能少。
班长看到我们初次训练也实在有些不忍心,便让我们中途活动了5分钟。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他也没有闲着。给我们讲他开始训练的情况。他们告诉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大家只要认真自觉地训练,单杠一定能够完成任务。等到你们当老兵的时候,可能5个练习都能完成。”
看似笑话的话语,给我们着实起到了鼓励的作用。老兵能做到的事情,假以时日我们新兵同样能够做到,只是要有信心和决心而已。
信心和决心每个人都有。眼看着一个一个的新兵一、二练习都上去了,有的甚至三练习也完成了任务。而我呢?连一练习都上着困难。
此时一见到“儒雅”连长,我总是设法躲避,实在躲不开的话,就低下头、埋埋眼、脸一红,匆匆躲着而去。生怕连长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当面揭穿自己是“说话的巨人,实践的矮子”。
怎么办?班长看出了我的为难情绪,就给我吃起了“小锅饭”——单个教练。亲自给我讲:“……趴单杠,身体要直,正握单杠,拉起时下巴过杠算一个。身体不能有摆动,一摆动会更吃力。他给我讲了个小窍门,就是用力缩紧腹部,这样会很容易上去。找到这个用力点后,总算完成了一练习的任务。
在此期间,为了不辜负班长的 “小锅饭”,我付出了比其他新兵多一半的努力,缺乏锻炼的左臂开始痛得夜不能寝,联端饭碗都发抖。双手嘛,先是磨出了疱,让卫生员用针挑出了水,抹了碘酒,贴上胶布,继续再练,慢慢地磨成了膙子。
从此以后,每每有了空余时间,我就会到单杠上去拉臂。时间一长,拉臂的效果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开始我只能拉3次,慢慢地4次、5次,一直达到了十几次。通过手臂力量的增加,自己身体也觉得轻巧灵活了许多。一旦有了成果后,自己的信心大增。有时候晚上熄灯了,自己偷偷地到单杠上拉上一会手臂;有时候早上大家还在熟睡的时候,自己提前起床悄悄地到单杠上去练习。不过这时的单杠上面铺上了一层白霜,不得不用费报纸擦掉后再练习。当双手抓住单杠的时候,手与铁杠似乎粘在一起了,一股凉气直逼体内。
应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辛勤的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后,我率先完成了单杠一练习。接着,在巩固了一练习的基础上向二练习冲刺。终于在新兵连结束之前突破了二练习,但只是突破,并没有得到巩固。
投弹,我最先是在战斗故事片中看到的。电影里面的解放军战士在防御时向进攻的敌人投掷手榴弹,炸得敌人人仰马翻,觉得特别开心。然而,印象最深的是在故事片《铁道游击队》中,芳林嫂投向日本鬼子的手榴弹没有爆炸,而让敌人逃跑了。其根本原因是芳林嫂由于精神紧张,而忘记拉弦所致。
我们训练手榴弹投掷时,连首长为了我们对投弹训练有感性认识,同时让我们树立信心,就让全团的投弹标兵——现在的新兵连三排排长给我们表演示范。他身高在170左右,身穿半旧的军装,红领章上有三个星星,上面一个下面两,呈三角形状,军衔是上士。而一、二排长由于资历老,军衔是少尉,红领章中间的一道黄杠上配有一颗星星,倒比三排长高一个级别。我们站在投弹场起点的右侧。三排长在起点线外,简单地活动了一下手臂。他在连长的指挥下开始投掷,眼见他在离起点线10多米的地方,由慢到快地小跑,刚好他的左脚接近起点线时,说时迟那时快,“嗖”的一声,手榴弹已经成弧形飞向正前方,刚好落在投弹场地中轴线的远方。这时前方负责查看弹着点的二排长报出投掷距离是56米。接着他又连投了两枚,分别是61、65米。
面对这个投弹成绩,我们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看来我们新兵要想达到这个成绩是可望而不可及。但是,三排长的投弹成绩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三排长示范结束后,连长告诉我们,手榴弹投掷的成绩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勤学苦练得来的。只要大家认真摸索投弹的要领,就会创造出自己的奇迹
小小的手榴弹拿到手上,似乎没有多重。但是要让它飞出这么远谈何容易。达到这样的水平,那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呀!
接着我们一排长给我们讲解了手榴弹投掷的要领。并且提出经过训练,我们第一步要达到的目标是及格。手榴弹投掷达到30米就及格了,就是这个30米,确实难倒了不少战友,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按着班排长的要求,首先从基本功开始,把投掷的全套动作,分解开来一个一个动作进行体会。有时候看似容易的动作,自己做起来就难了。看着别人投掷好像非常轻松。助跑、挺胸、扭腰、挥臂、扣腕、出手一整套动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是实践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毕竟我们是第一次接触,掌握不住要领是正常的。然而,我们新兵是有任务的啊,为了这30米,我们必须尽快地突破。何况我们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别人达到了,自己还没有完成任务,那可就是丢人的事情。
丢人,大丢人,真丢人,我算是特别的丢人了。手榴弹投弹训练前,排长组织进行手榴弹投掷摸底。这个成绩作为我们自己的训练起点。规定每人投掷3枚手榴弹。按照投掷的有效手榴弹中,最远的一个记算成绩。而我的最远一个仅是23米,是全排的倒数第一。这次,全都是用的右臂投掷,因单杠训练而导致左臂的疼痛刚有所缓解,投弹训练使右臂的疼痛更加严重了,吃饭时拿着筷子捣菜都很困难。强忍着——也不时地,不由自主地将菜叶和豆腐块掉在地上和桌面上。一次,一块较大的肥肉片掉在桌沿旁又滑落到地上,可惜呀!我望了望它,试图弯下腰捡起来。班长理解到我的意思,很快用手捏起,在水龙头下冲了冲,递到了我的嘴边(要是现在早就去“伺候”垃圾箱了;那时,就这样也显得尴尬)。
手榴弹投掷的规定,投掷的手榴弹偏出场地的无效,助跑时踩线投掷的手榴弹不能记成绩。而且投掷的机会每人只有3次。
测试开始了,可谓是五花八门。也许是心理作用,有的战友冲进了手榴弹投掷训练场,手榴弹还没有掷出去;有的两次踩线后,不得不站在起点线上投掷;有的助跑很好,可是投掷的手榴弹每次都落在自己的前面不到2米处。我的下铺3枚手榴弹偏了一枚,有一枚投了12米,还有一枚投了15米。我的运气更不好,手榴弹投出后往一边偏,排长让我往另一边站,仍然是偏出界外,最后成绩只好为零;我觉得自己已经全力以赴了,如果要达到标准,似乎是没指望了。
全排36个战友,有三分之一的战友没有成绩,其他有成绩的战友也都在20米以内。面对投弹战友们都非常着急,大家都明白,在投弹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无论你怎么投掷,必须把手榴弹投向有效范围之内,投向你应该达到的目标以上。
班长看我们有急躁情绪,一边给我们做工作,要求我们树立信心,一边给我们讲解训练方法。他告诉我们,除了要体会手榴弹投掷的动作要领外,还要加强臂力训练。训练臂力的方法是把手榴弹用绳子绑着,另一端绑在杆子上,反复练习挥臂,每次都要把绳子拉直用力。这样才能增强手臂的力量。
在班长的启发下,我们放下了思想包袱,勇敢地面对手榴弹投掷训练,争取早日突破训练任务,变被动为主动。终于在新兵连训练结束的时候都达到了35米,超额完成任务,取得了良好成绩。而我呢,曾经的全排倒数第一竟然达到了40米,心里确实美滋滋的。
嘭、嘭、嘭!当兵真过瘾,训练投掷达到了标准,手榴弹实投的时刻就将开始——
来当兵前,不少准新兵最憧憬的除了摸枪就是投弹了。
走,到真弹投掷接受考验。一大早,我们整齐列队,观摩手榴弹投掷的课目演示。作为最危险的重难点课目之一,实投实爆前的演示可容不得马虎。我们第一次接触真弹,心情都非常忐忑不安。穿戴上防弹衣、头盔后,我们像是即将奔赴战场,一个个都精神昂扬、信心十足。
终于到了实弹投掷场地,在待投区,教练员再一次给我们新兵讲解投掷的注意事项:强调动作要领及情况处置方法,并针对性地为我们开展心理疏导。我们精神贯注,正襟危坐着,但心里还是紧张的。
“注意拉环,调整心态!”在发弹区,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我们双手郑重地领过了实弹。而自此属于自己的实投实爆,便进入了“最后阶段”。
“投弹手,向待投区前进!”随着指挥员下达预备的口令后,我们们手握着手榴弹,阔步走向投掷的掩体。
“投弹手准备完毕”“投!”现场,只听指挥员话音刚落,就见我们一个个拉销、瞄准、引体,用力向目标区域投掷手榴弹……
嘭!一声巨响宣告着我们,又一次的成长与蜕变。遗憾的是——当听到“嘭”一声巨响,我惊慌地一下子扭身翻到掩体洞里,仅露出半个脑袋。在一旁的指导员就势爬到我的头顶……其实,没有什么危险。但指导员的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官爱兵”高贵品质。
训练后,还组织表现突出的新兵分享经验——硝烟弥漫处开展的讨论交流,让不少新兵,尤其是我——在直面炸弹的惊吓,重新认识了实弹投掷训练。只有接受过硝烟的洗礼——才是一名战士真正的成长,我呀,更待加油!
刺杀:各国的新兵训练都要练刺杀,刺杀是一个重要项目。可以训练士兵的纪律性和勇气,同时难度不高,能够让新兵快速接受,并产生成就感。 有的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一开始就是练习真正的刺杀,并选好适合的靶子。刺杀过程中,还要佩戴头盔,身穿防弹背心。从新兵开始,就必须习惯这两个重要的防护装备。
新兵训练刺杀的要领:一、向前迈出一步,脚尖对正前方,两脚距离稍宽于肩,左脚外侧与右脚跟在一线上。两膝微曲,上体微向前倾,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中央消前,在出左脚的同时,右手以虎口对正枪面,右手随即移握枪颈,置于腰带环右侧稍下(即肚脐右侧稍下),枪面稍向左,枪刺尖与喉部同高并和左眼在一线下,两眼目视前方。枪放下时,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半面向左转,同时收回左脚,左手将枪交给右手成持枪立正姿势。要求:预备用枪时,动作要迅速,出枪,出脚要协调一致,姿势要正确、稳固,精神要振奋。
二、前进、后退、跃退。当听到口令:“前进”“后退”(可分一步前进、一步后退、连续前进和后退)“停”“跃退”口令:“垫步——刺”动作要领:垫步刺时,右脚迅速向左脚跟移动,在脚掌着地的同时,左脚向前踢出一大步并迅速猛刺。滑把刺时,左手向后滑至上护木后端,其他要领和突刺一样。
要求:突刺时,动作要迅速、勇猛、有力,力量要集中在刀尖上,姿势要正确、稳固,左脚前踢不要过高(约—厘米)防止身体后仰和向后引枪,防止跺脚。
三、防刺 防刺,就是防开敌迅速反刺动作、与敌人拼刺时,要为刺而防,防、刺紧密结合,积极主动地消灭敌人。
(1)防左刺 口令:“防左——刺”  动作要领:当敌人枪向我左方刺来时,左手向左前稍下挥枪。同时  右手向右前稍下猛摆枪托,以两手的合力,用枪刺座左侧附近猛击枪。 这时的姿势是:左臂微屈,枪面向左上,枪口约与左大臂外侧在一线上,右手腕   对正衣扣线距身体约厘米。防开后,取捷径迅速向敌反刺。
(2)防右刺 口令:“防右——刺”  动作要领:当敌枪向我右方刺来时,左手向右前稍下迅速推枪  同时右手向内前稍上猛带枪托,以两手合力,用枪刺座附近猛击敌枪。这时的姿势是:左臂微屈,枪面向左上,左脚向前一步(可以以左脚为轴,右脚后撤一步)  同时右手拉、左手推,枪刺经肩缝线劈枪成预备用枪姿势。
要求:向左(右)转时,动作要快,枪不要摆动过大,身体要保持预备用枪    姿势。向后转时,要做到拉枪、转头、转体三者协调一致,劈枪要勇猛有力。
四、突刺 (1)突刺   突刺,是拼刺中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是刺杀训练的重点,要反复苦练,达到快、准、狠地刺杀敌人。
口令: “突刺——刺”,动作要领:突刺时,两臂向敌人要害(头、胸、腹)猛力推枪(左手主要掌握方向),同时以右脚掌(前脚掌内侧)地蹬力和膝部的挺力,使身体向前,随即左脚向前踢出约厘米(小腿带动大腿),在左脚着地的同时刺中敌人,右脚可以自然向前滑动(不要过大)。这时的姿势是:枪面向上,左臂伸直(左手可向后滑动 厘米) ,枪托自然贴于右小臂内,左小腿与地面接近垂直,右腿伸直成斜直线。拔枪时,以左脚掌的蹬力,使身体后移,同时两手稍向左旋转将枪拔出,收回左脚,成预备用枪姿势。
(2)垫步刺,距离较远时,可用垫步刺或滑把刺。
射击:新兵进行实弹训练,有效检验和提升了新兵实弹射击训练水平。
整装待发。我们新兵连采取“235”的组训方法 。即1次2发弹体验射击  1次3发弹射击、1次5发弹射击。每次射击完毕后由新兵自己检靶,通过观察射弹分布,班长骨干帮助其分析原因,新兵再把自身射击体会,融入到实际训练中,从而提高射击精度,使新兵在理论、实践、校正,这一过程中检验了训练水平,效果明显提高 。
子弹上膛,一线展开,检查上靶情况。“向射击地线前进”,“卧姿装子弹” ,“打开保险,开始射击”。 指挥员下达的口令有条不紊 我们新战士动作干净利落,很好的体现了前一阶段的训练成果。有个新兵打出了9发子弹打出了88环的好成绩。消息迅速传遍整个靶场,大家纷纷为他点赞。
而我呢,别看是高中生,射击成绩最差,自己也不找不出是什么原因?
当时的警卫连副连长带着瞄准仪,两次检查我的 “三点一线”瞄准效果,都是不好,也可以说达不到实弹射击的要求。我们新兵连的“儒雅连长”李克家彻底对我失望了,不时地向警卫连副连长建议,取消我的实弹射击资格。然而,刚与我接触警卫副连长不知怎么会为我说话,直接反驳“儒雅连长”:“要辩证的看他,毕竟是刚入伍的新兵,可能有些心慌?”就这样“儒雅连长”不再吭声。经过第三次的测试我基本达到了实弹射击标准?是真是假?我心里有数,不知道是我眼睛的问题?还是心理因素的惊慌失措?我只记得一趴下来,第一发子弹的“三点一线”精心寻找瞄准,扳机一扣,子弹出膛,“啪”一声巨响——第一第二次的卧姿射击,也不知道瞄准没瞄准,就扣扳机射出。跪姿的三发,立姿的三发,也是同样一瞄,扣扳机六发射出——待我的二班长季祥兴在靶标的远方,用报数标报出我的射击成绩是86环时,我的心里暗暗窃喜?“儒雅连长”李克家依然是平静的样子,没说什么。警卫连副连长似乎梁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在返回驻地的途中,班长把我叫到一边说:“你呀,只有一发打86环,其它两发打了个及格,剩下的六发不是不及格就是飞弹,叫我这个当班长的咋说呢?我只得——”季班长没再说下去!但我心里明白,班长是在为新兵班的荣誉和我的荣誉违心地报了不该报的成绩。我刚才为了自己射击优秀成绩而沾沾自喜的心马上冷却下来。也不好意思看班长的脸色,低下头无言以答——
这个射击成绩虽然记录在案,但在我一生中却成了高兴与痛苦的双面剑:每每在需要夸耀的时候和人儿面前就说:“我的枪法是打了9发子弹中了86环,优秀!”但常常是悔恨与痛苦,一想起来总相信班长说的是千真万确,不免暗暗自语:“当兵以来就打这9发——哎!还是白吃干饭,浪费枪子儿!”



第03章  融商丘 洞悉豫东情   游归德 进修文化课
        五句头:新训结束走商丘,
沿河哼曲水伴奏,
鸿雁传书想苏王,
气节崇高硬骨有,
我辈学习壮歌凑。
游走归德府
过罢国庆节,新兵训练快结束的时候,一个星期天,我被批准到驻地附近的的商丘县去玩玩。星期天两顿饭,早9点一顿,到15点第二顿。吃过第一顿后,约好同行的邱金学突然变卦了,因为曾经去过的原因,不愿前往,打算好好补补觉后,再与喜欢打扑克牌的老乡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他的这个决定,正好符合我这个喜欢“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性格。四五个钟头的时间。赶早不赶晚。立马行动,走出营房,三步并作两步,像小跑似的,十来里的路程很快就到
商丘县隶属商丘市管辖。商丘,河南省地级市,简称商、宋代位于河南省东部,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衔接处。东临淮北、宿州县,西靠开封,北接菏泽,南襟周口、亳县。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中国重要古都 。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人工取火;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先后在此建都。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晋梁国、两宋、金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享有“三商之源·华商之都”“两宋龙潜之地”之称 。芒砀山被誉为“汉兴之地”。东周华夏圣人文化圈、西汉梁园文学、北宋应天文学、明清雪苑文学均诞生于此。商丘也是一座红色城市,曾是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两大总前委所在地。商丘古城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 商丘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6万多处。
商丘市所属商丘县,明清时称为归德府。当时府县同城,城南四十里是谷丘之地。绕城河水自宋开宝四年至康熙四年,决堤水流入县府城内有十数次之多。  
归德府城墙在原址筑土围城,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城墙四面共有9座敌台,形制大小不一,西门向南的第一个马面呈半圆形建筑,其余皆呈凸出墙外马头形。城墙角各有一处角台,形制相同,大小不等。城墙上城垛口3600个。城墙外3.5米为护城河,宽处500米,窄处25米,水深1~5米,绕城一周。护城河外550米处的护城土堤,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7米,高5米。1996年,中东古城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商丘县归德古城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555年至1559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庙。归德府文庙位于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老校区院内,前有畔池,并立有范仲淹的塑像。与全国其他各地文庙前殿后学(堂)布局不同的是,归德府文庙是唯一一座学堂建在大殿右侧的文庙,形成了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

我对商丘市陌生,但对商丘县熟悉。在上中学的时候,看过清初作家孔尚任写的一部传奇文章《桃花扇》。说的是南京复社文人侯方域(朝宗)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弘光皇帝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行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书中的侯方域就是现在的商丘县,古时的归德府名人。
从历史课本之外的参考阅读,还清楚记得归德府在明代时人才辈出,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沈鲤、宋纁、李天馥、李如华)”之说。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归德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吏卒、总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颇多。同时,这里还走出了哲学家、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吏部左侍郎吕坤,治理黄河的工部侍郎杨东明和收复失地、抗击倭寇、治理海疆的战略家、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袁可立,他们的思想及著作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代出了河洛大儒、修《明史》的历史学家文正公汤斌,以宋荦、侯方域为代表的雪苑文化风靡一时。由此《桃花扇》的诸多诗词、杂剧和小说等版本相继问世。
一九六三年的商丘市、县,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缓过一点劲儿来,人们的温饱还没有解决;盐碱、内涝、风沙等“三害”的余毒不时地仍在肆虐。但作为新兵的我除了训练有些紧张艰苦外吃穿等生活条件已是大大的改善。精神充沛,兴致勃勃的劲头十分旺盛。回忆着《桃花扇》的故事情节和归德府的辈出英才与浓重的人文历史……决心要在新兵训练结束,离开石坊院之前,将商丘县——古称归德府的名胜古迹与主要街道及百货商店浏览个够。然而时间仓促,只有“走马观花”了两个多小时。正应了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我遗憾地小声哼吟着,声音最小,却被旁边的一位老者听到了,他扭头朝我慢条斯理地问:“解放军同志,你观尽了我们小县城里的什么‘花’了?”
我不好意思地回答:“老人家耳朵还是很灵的,我这么小的声音,你都听得到?”看老人有些儒雅风范,我心里真想请教一下他有关古归德府的情况,于是把老人扶到人少的僻静处说明心思。想不到老人家爽快地回答:“我就是县文化馆的,还专门研究过古城归德府的历史。你想知道什么,就尽管说吧。”
老人家端详了我一阵子又问“你没戴领章帽徽,是新兵吧?”
我点了点头接着说:“我参军前看过清初文人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书中主要写的是明末南京城复社文人侯朝宗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其中说到主人公侯朝宗的原籍是现在商丘——古称归德府(宋朝也称为‘南京’)的人。这本书诗文并茂,情节生动,我很喜欢,现在还保存在老家。既然来到这里,一方面想多了解一下归德府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想弄明白两个‘南京’的疑虑?”
听我这么一说,老人家来了兴趣,眉色飞舞道:“没想到你们当兵的还有你这个年轻人关心俺县的历史文化呢?今天算是我老人遇上了少知己。走,到我家里去看看,一拐弯就是——”
真是如鱼得水,走进老人家里,首先看到的是迎面门墙上镌刻的宋代文人周麟之所写的民谣:

归德府[宋] 周麟之
归德府,四时坡池抱重阻。
阏伯之墟旧宋州,心为大火占星土。
昔我艺祖龙潜初,授銊此地开炎图。
录裳拜野休运启,王气郁郁云扶舆。
真人当天朝万宇,北望帝城天尺五。
舟车辐辏川涂交,尽说南京比三辅。
中兴天子膺赤符,又临此地登鸾车。
版图一失故地隔,坐使神州论虏区。
金杏园边春色早,连阡粟麦濉河道。
景物依然似昔时,只恨居民戴胡情。
民言我宋瀦仁深,况此旧名归德军。
於今府号袭前躅,不日中源当自复。
这个家里,简直就是古“归德”的一个小小博览室。应有尽有。遗憾的是仍然时间仓促,不能随心所欲,欣赏个全面。还得“走马观花”,只能浏览个概况。不过就凭自己不到二十岁的青春记忆力,也会弄懂个八九不离十。
走进室内,分宾主落座,老人家点支香烟,抽了一口,便滔滔不绝地讲述开来:
……那是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将宣武军改为归德军后,“归德”府才得其名。宋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升宋州为应天府,应天府开始为京东东路路治,后为京东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升应天府为南京,建为陪都。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年),金朝所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宋朝南京降为归德府。天眷元年(1138年),金朝领三省事宗磐、宗隽在朝廷专权,归德府古城外结左副元帅挞懒,将河南、陕西地归还给宋朝,那时南京(今商丘归德)也在其中,南宋复称南京应天府。绍兴十年(1140年)末,金兵重新占领南京(今商丘)。绍兴二年(1132年),金朝所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宋朝南京即商丘降为归德府,这是归德府设置的初期。金天兴元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迁都归德府,蒲察官奴发动归德政变。宋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末,其子才收复了宋太祖发迹之地南京(今商丘),赵葵担任应天府知府、南京留守。元代初元军攻陷宋朝南京,改称归德府。明代,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把归德府降府为州,隶属属开封府管辖。
明朝弘治年间发生的黄河水患致使归德府城被湮没于黄土之下。归德府城墙下,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商丘人民在原归德府古城原址附近破土动工重建古城,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形如"'古铜钱币'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修建成的商丘古城城墙周长3.6公里,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共有93条街道。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世宗升州为府,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沿明制,仍为归德府。
老人家讲到这儿,不觉一声叹息:可惜民国二年(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撤销设置将近八百年之久归德府。
叹息过后,老人家又来了兴致说:“1996年,商丘古城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着他又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番文庙:归德府文庙坐落在商丘古城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555年至1559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庙。归德府文庙位于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老校区院内,前有畔池,并立有范仲淹的塑像。与全国其他各地文庙前殿后学(堂)布局不同的是,归德府文庙是唯一一座学堂建在大殿右侧的文庙,形成了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
老人家介绍到这里,堂屋的挂钟报时响了。我一看已是下午一点半了,便带着遗憾的心情向老人家告别。临走送给老人家四句顺口溜:
听老伯讲眉毛扬,
心里好像明灯亮,
原知归德一丁点,
现在脑海详细装。

雁阵的思绪
在返回营房的路上,我一边顺着一条小河走,一边听着细细水流声当乐奏,轻微哼起了家乡的小曲情调:“想家乡,思往事,有喜有忧,且悲且愁,思索阵阵,难能想透。不知晓,未来事,运来运去,到底哪走?眺望远方,酸水心流……”
忽然,雁群掠过,高飞入云,我一路独行,不觉有些寂寞,不觉想起家来。抬头望着天空……啊,四野茫茫谁传信??长空雁阵你们留一留,给我传封家书吧!虽是空想不轲能!我感叹:“可惜你们北雁南归到湖南衡阳,南来北去也只到雁门关呀!”
“雁儿!雁儿!……雁儿!听说你们南来北往常传信,我再求你们为我传一封书信到我老家给老妈可好?”
“雁儿…雁…儿……你们展着翅膀飞,嘎,嘎的声音,似乎是哀鸣?是不是为我传信有难处?”
“一字阵,人字阵,我想加入阵中?一往有情‘一字阵’;人情味浓厚‘人字阵’,翱翔在青天多自由。你们的情味在哪了?你们的厚重咋表达?”
我遗憾:“你们北飞南归,我要的是去西南边传递书信,你们去不了,不能为我分忧,我还是徘徊无计心焦急呀!”啊,大雁,竟能在天上排阵成行?是全靠领头雁吧?小燕是对对起舞,蝴蝶是双双飞翔!大雁啊,你们能有一个下来替我捎封信该多好哇!”
我心里默默叨念:啊,大雁!你们也被叫作鸿雁。在社会上,在人们心中,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被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传说是出于汉朝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后通过鸿雁传出信儿给汉朝,单于无奈,又把苏武放回。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啊,我哼曲望雁忆苏武,又想起了《苏武牧羊》曲。我在读中学时,音乐老师教过,索性小声唱起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坐空帏。三更同如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我也被鼓舞着。
今天,这将对我有什么影响?也许是有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李晓侯 发表于 2025-4-11 15: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罢想起了商丘,军旅生涯,艰苦训练,丰厚的地理文化引人入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58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朱炳炎 发表于 2025-4-12 09: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了军旅生活,融入了军旅深情。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20 23:0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李建伟 发表于 2025-4-12 19: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建伟 于 2025-4-13 23:39 编辑

    后左一,二排长周子木,一排长程志念,副指导员孙根定,副连长任现邦,司务长刘金生,参谋丁劝醒,杨家申副指导员,郭心堤三排长,前排左一杨俊华副政委,李天成连长,潘耀庭副连长,李甲申营长,首长,刘补耳营长,首长,许水池副指导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11-8 15:37 , Processed in 0.0638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