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健 于 2024-4-21 14:32 编辑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疼痛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数据显示,超过3亿人正在遭受慢性疼痛的困扰,这一庞大的群体需要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在这些疼痛病人的背后,有许多坚守在疼痛科岗位上的医生,她们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用医术和爱心为疼痛病人带来希望——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疼痛康复科副主任医师程东群便是其中一个。
认识程医生几年了,她是上海人才引进的医生,治好过我的臀部疼和腱鞘炎。近日,我去“二康”看她。她知道我的来意后说,不要宣传,我只想把工作干好。但笔者还是想写篇“她的一天”。临近下班,和她聊了起来。她每天清晨5点起来,在家里吃完早餐,6:30分驱车50公里前往医院。由于出来的早,可以避免早高峰,按时赶到单位。
6:50分,程医生开车刚上沪闵高架,一患者家属就打来电话:“程医生你好:我老公后背右撤一直抽搐、筋掉着,不通。请你帮帮忙看看,医治!他什么时间过来?方便!”程医生接到电话,小心地放慢速度,一面开车,一面回复:“王姐你好,我是程医生,我在上班的路上在开车呢,可以的,我今天一天都在的啊,你到门诊来找我吧。”
程医生到达医院停好车,快步来到诊室。见疼痛康复科门诊一楼走廊上,已有不少病人候诊。除了复诊患者外,也有初诊患者。他们患的疾病无法准确描述,更像一种主观的感受,用大白话说,这只是一种叫做疼痛的感觉。治愈它并非一朝一夕,有的甚至需要病人和医生长达数周的配合。治疗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互相信任最重要。
患者王阿姨(化名)走了进来,她是听人介绍第一次来,见到程医生第一句话就是:“去年开刀后一直疼痛。”程医生请她坐下问:“痛是早上厉害,还是晚上厉害?”“你睡得多吗?走路走得多吗?”问完,程医生拿起一把检查锤,让王阿姨躺在诊室床上,从她的脚趾尖,沿着小腿,到膝盖,再到胯部,轻轻敲打。每至一处,便问疼不疼。
找到病因,程医生便制定治疗方案,开始针疗。王阿姨临走前,程医生叮嘱她,多喝牛奶,多晒太阳,多运动。王阿姨和程医生挥手告别,刚走两步又转身,冲着程医生补上一句:“谢谢你,我相信你。”从进来说“好疼”,到出门时说“谢谢”,看着病人表情的变化,看着患者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程医生觉得做医生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中午,程医生去食堂打饭,端回诊室简单吃上两口。因为上午治疗的病人多,患者张老伯(化名)治疗还要20分钟。趴在床上的老人家头朝下,伸出大拇指说:“程医生,这次治疗好多了,能不痛真是太好了,谢谢你。”程医生朝张老伯微微点点头,嘱咐老人回家注意事项。给张老伯治疗结束,离下午就诊还有1个小时,程医生就眯了会。
下午,诊室里依旧忙碌。程医生始终保持干劲,她的眼神坚定,步伐稳健。她知道,每一个患者的期待都寄托在她的身上,她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她以无比的专注和耐心对待每一个患者,她的每次治疗,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医生深知,医生技术高一点,病人痛苦就少一点。“早一点治疗,患者就能少一天痛苦。”——程医生如是说。
“程主任,您上次治疗效果很好,所以我又来了。”下午二点,一位40多岁赵女士(化名)颈椎疼痛伴腰部疼痛20余天,磁共振报告显示为腰椎间盘突出。来医院治疗前,赵女士身体不能直立,走路困难,睡觉翻身都非常艰难。程医生接诊后,通过小针刀等疗法为其治疗一次后,效果就显现出来了。赵女士非常高兴,又来进行第二次治疗。
临近傍晚,一天工作结束了。程医生和笔者说,帮人看病、送走病人、这是我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有如早出、晚归一样。5:30分,笔者和程医生告别。此时,天渐渐暗淡下来,累了一天的她还要开车跨越三、四个区才能到家。这一天虽然辛苦,但她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她知道,她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她能够帮助别人,这是她最大的幸福。
傍晚,高架上有点堵车,车辆缓缓行驶。此时,还没有到家,手机又响了起来。那是患者问:“程医生,明天我带两位横沙岛病人上午去你医院治疗。”程医生回复:“好的”。在等待交通恢复顺畅时,又接到两条微信信息。她知道,这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她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她想着回到家要尽快回复他们,确保他们的治疗顺利进行。
回到家,程医生马不停蹄地准备晚饭,忙完家务,她又投入到了那个深夜里不为人知的工作中。灯下的她又在准备明天两个病人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这就是程医生的一天,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病患带来希望,用行动诠释着医生的职责和使命。让我们向这位默默付出的疼痛医生致敬,感谢她为广大疼痛病人带来希望和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