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左四)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右四)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反复看了魏碑拓片,最终因为没有凑足500元钱而依依不舍地离去 1973年10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周恩来觉得自己的身体还不错,于是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行前往河南洛阳。这是周恩来的最后一次外出视察。 14日上午11时30分,专列准时开进洛阳车站。一进车站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欢迎队伍。自从周恩来在1972年查出癌症后,身体日渐消瘦,特别容易疲倦。但周恩来向来有很强的自制力,只要在公开场合,他总是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次尽管他十分疲劳,但下车向欢迎的群众挥手致意时依然笑容满面,和站在欢迎队伍前列的省、市委负责同志握手时也和以前一样,目光直视对方,手掌有力一握,让人感受他由衷的热诚和真挚。 周恩来陪同贵宾来到洛阳友谊宾馆,他按照礼节将贵宾送到房间休息后,回自己的房间时,路过一个长廊,见两旁花池里一片枯黄,就问:“这是什么花?”身边一个同志答道:“是牡丹花。”“牡丹花,几月开?”“四月底五月初开。”“我来的不是时候啊,明年五一我来看牡丹。”此时的周恩来心中有着无数的明年,他哪里知道无情的病魔正在一天一天走进他身体深处。 下午,杜修贤带着照相机,跟随周恩来驱车前往著名的雕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游览参观。 龙门在洛阳市南10多公里的伊水之滨。青山对峙,伊水北流,远望如阙,故称“伊阙”。东西两山自北魏迄于唐宋,开凿了大小窟龛2000多个,精雕细凿的佛像有10万多尊,镌刻造像题记和碑铭3600余幅。自古就是游人荟萃的胜地。周恩来和宾客在龙门下车后,可能是阳光太刺眼,他用手在眼眉上搭了个“凉棚”,环视四周风光,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河水,一边依山是密密麻麻的石窟。的确,这是一处少见的精美古迹。周恩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这样的闲情逸致在一国总理日程中实在太少太少。往往这个时候,周恩来总是表现出流连山水的神情。 他陪同外宾顺着伊水岸旁的大路向南走去,看着碧波粼粼的河水自言自语地说:“伊水,这是伊水啊!” 当周恩来漫步来到禹王池旁,看到泉水涌起的涟漪在阳光下闪闪泛光,就问:“这水很好吧?”“这泉水四季恒温,常年都是摄氏20度。”工作人员回答道。周恩来好奇地弯腰蹲下身子,把手伸到水里划了划,点了点头,“是,温温的。” 周恩来和贵宾走进宾阳中洞。这个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宣武帝元恪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营造的早期洞窟之一。本尊雕像是释迦牟尼,窟顶刻着华丽的莲花宝盖,挺健飘逸的伎乐飞天迎风翱翔,是北魏的代表作。当讲解员讲到洞口两壁有名的“帝后礼佛图”浮雕,在1934年被帝国主义分子普爱伦贿赂国民党政府,勾结奸商盗凿走的时候,周恩来脸上浮现了气愤神情,嘴里不断地说:“可耻!可耻!” 看了宾阳洞,来到禹王台。这里正在出售龙门碑刻拓片,周恩来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当他知道这是魏碑拓片,就拿起一套散发着墨香的拓片反复地看,有些爱不释手。他问:“多少钱一套?”“500元。”负责销售的服务员回答。 周恩来扭头问身旁的秘书带了多少钱?秘书面露难色,轻声说带的不多。周恩来又问了几个同志,都说带的不够。大家凑了一下,也没有凑够。于是秘书向周恩来建议:“是否到北京汇钱来,请他们寄一份……” 周恩来赶紧摆手制止秘书再往下说:“不行,那样做,他们就不收钱了。” 周恩来的举动让旁边的市委领导看见了,他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心想总理喜欢石窟的拓片,这可是洛阳的骄傲,偌大的一个古都给总理送一套拓片都送不起?也太寒碜了吧。于是他向周恩来提出:我们送一套! 周恩来马上警觉地望着这位领导,口气非常严肃地说:“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讲!国家的财产怎么能送人!” 市委领导不好再提“送”了,因为这是周恩来最忌讳的事情,也是他铁的纪律,更是他的原则。周恩来反复看了拓片,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凑足500元而依依不舍地离去。 大家心里酸酸的,却无能为力。身边的人都知道,周恩来绝不可能接受地方的礼品,即使出访在国外,外国元首送给他的礼品,回国后他也要统统上交外交部礼宾司,自己决不留一样在身边。不仅自己不留,身边工作人员接受的礼品也一律上交。跟他出访除了外表风光外,“实惠”的内容一样没有。清白和紧张,就是那个时候工作人员最独特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