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包公湖畔话今昔 正当我们登记出门的时候,魏开汉战友到了。老魏是湖北蔡甸(原来的汉阳县)人氏,1968年入伍。曾任四团电影组长、宣传干事,转业后落户开封。自从我1979年4月离开四团后,算来已经有38年未曾与他谋面。他也是年近七旬之人,但是看上去不但精神秀朗,而且皮肤白皙舒展,俨然一幅年轻学者的气质,令人十分钦佩。简单问候过后,他见我们拖着行李,便让我们先赶紧到房间放下行李。 大家安顿好后,王国杰提议晚餐前到附近走走。于是,他把我们一行领到一个景区的入口处,指着眼前景区的入口对我们说:“这就是包公湖景点。”我这里才抬起头来,看到门楣上有“包公湖”三个大字。 见到包公湖,我有些茫然。开封,对于我来说并不生疏。从1968年开始我曾到开封支左三个多月、多次参加军教导大队培训,还到开封东郊农场的二炮连代理连长三个多月,在一五五医院住院。可以说,当年开封的角角落落我都跑到了,我只知道开封有潘杨湖,从来没有听说有个包公湖。而且开封不象南方水资源丰富,城市到处都是湖泊。当年的开封周边是风沙遍地,湖泊也是凤毛麟角。于是,就向老王提出质疑。老王赶紧解释说:“以前开封是没有包公湖,但是有个包府坑你应该知道吧?” 他提起包府坑,我并不生疏。1973年冬,我有幸参加军教导大队组织的在职参谋培训。当时军教导大队在工兵营开办。我们每天早上出操时天蒙蒙亮,每次都跑步到包府坑边就解散自由活动。然后,出操的时间到了就整队集合回去。除了星期天和雨天外,天天早操都如此。所以,我对包府坑有深刻的印象。 当年由于包府坑靠近开封西城墙边比较偏僻,而且是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水坑组成的,水坑中间有堤坝隔开。由于包府坑离闹市有段距离,污染尚小,水质还是不错的。包府坑边还长着一些芦苇和水草,不时也有一些水鸟在水中嬉戏。但是,当时,包府坑似乎没有人专门管理,显得有些荒凉。 我们出操的时候,发现每天大清早就有一些老年人在包府坑边锻炼身体。我记得坑边和堤坝上有些零星的树木,老年人有的抱着树摇动,用以活动筋骨。还有的老年人在坑边高声吊嗓子。有的学员私下悄悄地把这些老人的行为称之为“在死亡线上挣扎。”如今我们到了这个年龄,懂得他们的心情。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活动,这时死气沉沉的包府坑才显得有了生气。有的战友出于好奇,跑去与老人搭讪。老人说:“清早睡不着觉,这里地形开阔,空气比闹市好,所以,这里就成为我们老年人晨练的最佳场所。” 有时候星期天休息,我们也曾经三三两两到包府坑边转转,以缓冲一下一周学习的紧张的情绪,放松一下紧绷绷的心情。看到有些老人在坑边垂钓。看着老年人悠闲自得谈笑风生的样子,不免羡慕他们那种清闲自得的退休生活。 老王见我们有些疑虑,就直接告诉我们,包公湖就是在包府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为了修建包公湖,开封市政府专门拨款整治包府坑。把包府坑及其周边进行了彻底清理,挖掉了坑间的土堤。在湖的周边用水泥构筑堤坝,而且还专门修建了环湖路,从湖中修建了一座桥,把包公湖一分为二。同时清理了御河,湖区的管理部门开发了游船,供市民和游客在湖里游玩。游客可以从包公湖乘坐游船直达清明上河园和龙亭公园。人们也可以顺着御河两边的道路也可以观光御河的风光。 我做梦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么大一个湖,竟然就是当年的荒凉的包府坑改造而成。如今的包府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了包公湖,而且周边也随之鸟枪换炮了。包公湖的四周早已是高楼林立,成为了开封市的一处集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好地段。 包公湖已经成为了开封市的游览景点之一。由此可见,开封作为六朝古都,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的优势,把古老的汴梁打造成一个具有魅力的旅游城市,用以吸引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游客观光的圣地。 看来王国杰战友把我们安排在包公湖边,也是让我们这些对开封具有深厚情感的战友,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深入了解现在的开封。 二〇一七年六月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