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炳炎 于 2017-5-24 20:52 编辑
(三) 商丘车站记忆深 2017年5月12日12点10分,我们乘坐的G1830次列车准时到达了商丘火车站。 当我双脚踏上站台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脑子里闪出了疑问,这就我曾经异常熟悉的商丘火车站吗? 当我看到悬挂在站台顶篷横梁标牌清晰地醒目的“商丘”两个黑体大字的时候,我的疑虑就消除了。这正是地地道道商丘火车站。 眼前的商丘车站已经发生了巨变。用现代化的车站来称呼是名符其实的。宽阔平整的站台与高大宽敞顶篷相得益彰,天桥上的进站与地下通道的出站完整配套,电梯输送给乘客带来了便捷,地下通道宽敞明亮,而且直接通向出站口。 然而,在没有来到商丘之前我的脑海里依然贮存着42年前的模样。一排红瓦平房兼顾着售票、候车和车站指挥室的功能,出口的东头还有一排机务、电务、工务段的办公室。一个简陋的出站口平时没有人值守,只有有人下车的时候才会有人检票。唯一的站台紧靠候车室,由北向南的三股车道分别用于客车停靠、列车直接通过与货车卸货。车站对面的坡下有一个不大的货场,货场的大门朝南开放。货场的西边有一个铁路公寓,是车站附近唯一的三层楼房。可以说这基本上是当年车站的全部。而且这种状况从我1963年底入伍到商丘至1975年5月离开时,依然没有丝毫改变。 就是这个简陋的车站给我留下了终身难以忘怀的记忆。我从这里下车走进了渴望已久的军营。是吕兴旺副团长把我们从货场直接带到了军营,让我成为了四团的一名新兵。从此开启了我22年的军旅生涯。 我入伍的第二年(1964年)8月中旬,我们全团从商丘车站登上了军用专列,全排紧缩在一个40吨的棚车车厢里面,吃喝拉撒睡都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列车经过开封、郑州、许昌、漯河,直接把我们送到了漯河车站。由此开始了为适应越南战场的水网稻田与山岳丛林的适应性训练。我们全团深入到鲁山县的石人山密林之中,挥刀开路披荆斩棘。同时完成了号称800里的行军返回商丘。 1965年元旦刚过我的班长李保金复员乘坐火车返乡,当时我跟着大家送到商丘火车站。李班长上车后,头从窗口伸出想跟我们说话,但是他强忍着内心的不舍挥手让我们离开。我看着班长久久不愿意转移视线,直到火车一声长鸣过后,缓慢地启动了。我看到班长依然在窗口向我们张望,看着班长逐渐模糊的身影,我顿时热泪盈眶。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与班长的分离将是永远的别离。我每每站在商丘车站的站台上,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送别班长的情景。尽管李班长跟我们只生活了短短的一年,但是他对我们的点点滴滴我却终身难忘。时至今日,尽管商丘车站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站台上的分别依然扎根在我的心中。 从此以后,商丘车站多次成为我们出征的起点。1965年7月10日,我们全团的打前站的人员乘火车离开了商丘,到确山水库为部队组织游泳训练打前站,次日上午9时到达确山以南的黄山坡火车站。去完成了首长交给我们的离开连队情况下单独执行的艰巨任务。 1966年我被抽调到团炮兵办公室,跟王传银参谋从商丘车站出发,前往河南禹州(原来称禹县)接受打坑道的资料,为全团开展坑道施工做好前期准备。 1969年我们全团赴微山湖农场收割小麦,我们从商丘车站乘车前往徐州,继而步行到微山湖农场,完成了夏收任务。 1974年秋,我同王传银股长一道从商丘乘车到武汉,为一营进入沉湖农场劳动做好了中转,顺利地把他们送到了农场。 1975年5月,我跟随曹国胜副团长作为部队调防的前站人员,从商丘车站前往江苏芜锡,转乘汽车到浙江黄芝山军营。至此,我离开了商丘车站,算来已有42个年头。 人们到了一个曾经待过的地方往往是发出“物似人非”的感叹,当我来到商丘车站的时候,曾经熟悉的地方竟然是“人似物非”的感觉。因为为里的反差太大,大到我无法想象的程度。 走出车站后,我向一位老者打听老车站的位置。他告诉我:“新车站就是在老车站的地方重建的,广场的一部分就是原本的货场。”他指着左前方的楼房对我说:“那里就是从前的铁路公寓,如今依然还是,只是重新修建了。” 看着车站前的高大建筑,我只有一句话:“商丘车站确实是鸟枪换炮了。”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