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10-2 21:59 |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也说黄陂方言——回复《[黄陂方言] 解析“多谢废黎”与“劳挽嗯朗嘎”(2)》
“多谢废黎”、“劳挽嗯朗嘎” 二语字面已经有误,何能准确解释?
其一应该书写为“多谢费力”,意思是“感谢你费心费力”,因为黄陂故人多用自己做的土特产品,如糍粑豆丝和自己养鸡生的鸡蛋作为礼品互相赠送,这些都是劳动产品,是费了劳力的;接受礼物的人故此客气滴答谢送礼人“不好意思,让你费心血了”;
其二书写为“劳慰”是对的,如读写成“劳委嗯朗嘎”也对,是“辛劳委屈了你”或“难为”了您的意思。
40多年前曾有机会聆听黄陂横店小学我的班主任李方茂老师,后又有武汉教中学的一位李传忠(音,老黄陂人)老师讲到过怎样听懂黄陂方言的有关指教。理解其意:黄陂地处江北江南交界之处的北埔,“北侉南蛮中间噶(夹)”,黄陂方言应该是南北接土相融的“结合体”,俗称“噶(夹)生话”。黄陂方言在南方语系中一般是表达比较准确的,因此解释时不能离开北方语音、语系太远,也要根据整句语言环境、语言对象所表达的语义,即原本意义,才能听懂而不至曲解黄陂地方方言,否则就会形成不能准确理解,而造成言不达意,或“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的“胡言乱语”。至于有些史书文献中记载的所谓黄陂方言为什么字面游离甚远,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方土白字”?因为记述这些方言的文人,或是按照朝廷或官府布置的任务简单搜集,未及严格斟酌考证就仓促成文,他们不一定是黄陂本地的人,或因历史沿革产生歧义,因而在记载方言时难免出现以讹传讹的假象、乱象。
另外,还有其他网友如不想读书等,问过我其它几个常用的黄陂方言词组,有什么来历或典故?如“凤凰人情”是不是就是“顺风人情”或“顺水人情”,这样理解其实也不为错,但要更准确地接近原意,应该解释为——“奉还人情”与“奉和人情”(奉承亲和或随和)。这确是有典故的。黄孝地区曾流传过一个悲情故事:一年发大水时,有一商人落水,多亏附近渔家划船相救,被救的商人感恩戴德,伏地叩首,诚表谢意曰:“救星大人恩重如山,卑人定将终身莫忘。无奈今银钱失落水中,无以报答。家中贱内已怀,如得一男,尊拜救星为终生恩父,日后也好为恩人养老送终。若得千金,如不嫌弃,愿许配令郎为妻,但不知意下如何?”渔家闻之答曰:“吾妻尚未落怀呀。”商人答曰:“愿上天赐福,早得贵子,卑人愿等喜讯就是。此番重生,天恩人情,定当骨肉奉还,不然天道不容。”见商人重情重义,渔家畅怀答应。商人又告知家住何村何庄,拿出怀中的一对玉蝉,取出其中一只作为定亲信物凭证,方更衣启程。然渔家十七年后才得一子。不料苍天无情,渔家连年遭难,渔民落得孤身一人,贫病交加,遂将年仅不足一岁幼子送往商人府上。当初一言既出,今日驷马难追。商人夫妇虽有难言之苦,倒不食言,权当己出,精心抚养。谁知好景不长,商人夫妇先后重病,临终之前将玉蝉带遗嘱留给女儿,随后百年归去。时年已满十八岁的女儿得知幼子是父亲所许的小丈夫,哀怨不已。无奈何,只好亲手抚养幼子,互称“姐、弟”,送其读书。前后又过十八年,幼子长大成人,进京赶考得中新科状元,除皇上赐予的“状元府第”金匾高挂堂前外,还将皇上赐予的“凤冠霞帔”敬赠给本应该成为状元夫人,却成了后继的所谓“高堂”上的“姐姐”,“姐姐”原本以为熬出头来,闻讯大喜,谁知状元郎携带着朝廷大臣的千金小姐回得家来,准备即日完婚。“姐姐”只能空喜一场,一十八载的苦苦煎熬倾刻间付之东流,变成了一场悲情结局的春梦。对镜空悲,人老珠黄,不由心灰意冷。在强忍悲怨中祝福了一对成配佳偶的新人后,可怜的“姐姐”拿出了怀中父母遗留的玉蝉,交给了宫廷千金——迎娶进门的新媳。随后难抵急火攻心,饮恨吐血身亡……
这就是黄孝地区流传的著名民间传说《玉蝉恨》,这也是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终身”,拿儿女婚姻大事做“交情”的所谓“奉还人情”的血的教训。虽然封建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但吉祥文字一贯将有身份地位的女子比喻为“凤凰”,如以上传说中就有皇帝赐予的“凤冠霞帔”,由此“奉还人情”也渐渐变音而演变为“凤凰人情”,日久天长就渐渐远远流传开了。那么,“凤凰人情”在语义上就比一般的“顺风人情”或“顺水人情”的礼性情份上要显得略许深厚一些。
概言之,黄陂方言确有一部分有一定来源出处,但不一定都有典故,只有少部分抑或挟有生活故事传说支撑。一般属于民间交流中自然形成或约定俗成而广为流传的地方习惯性语言。简单来说是有限区域内“民间俗话”的一部分。因前些日子上网看帖多是凌晨,确实感到很瞌睡了,未能及时回复朋友,现在也太晚了,其它暂不一一作答。谨此致歉。
附 原帖链接地址:解析“多谢废黎”与“劳挽嗯朗嘎”(2)-〖风土人情〗
http://hprx/thread-193308-1-1.html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