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晚清民居大水井 十月一日,我们一行游览了恩施的两个景点后就返回苏马荡了。主要是苏马荡附近还有几个值得游览的地方没有去。 二日早餐后,我们租了一辆面包车去完成最后一天的游览行程。我们采取先远后近的原则,首先选择到离苏马荡稍远一点的景点——大水井。 当我们到达景点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显赫的“大水井”三个大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游览增添了极大的兴趣。 大水井坐落于《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为清代晚期至民国的李氏庄园,2000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不下于刘文彩庄园。整个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氏宗祠、李盖五庄园三部分组成,像一首由土家唢呐、木笛、叶笛、锣鼓加西洋长号奏出的三部曲,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 沿着宽敞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翘角凌空的朝门庑殿顶和高高悬挂于门楣的“青莲美荫”四个大字,攀护李白为祖先,借扬李氏身份不俗。气派宏伟,不乏文化内涵。庄园前院更是气度不凡,极尽创意,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规格统一的平板青石铺就,前廊拱卷欧式方柱粗壮挺拔,雕凿精美,堆塑华丽。两侧吊脚雕梁画栋,可谓匠心独运,土汉结合,中西合璧。 清朝乾隆年间,湖南岳阳(巴陵县五甲十三保)年成歉收,李家小有田产,但家大口阔(五子分别为:龙虎凤凰显),大儿子李廷龙提出入川谋生,乃带上二弟廷虎入川,至巫山,廷虎病死,廷龙独力难支,于是又回家,哀告父亲(双目失明)允许,带上三弟廷凤入川,艰苦跋涉,历经生死。最后,来到夔州府(奉节龙门),告当地乡邻,为大户黄氏佣工,种地煮酒,辛苦经营,后黄氏则败落穷荡。李廷龙、李廷凤娶当地女子为妻,共育八房人(兴发芳述德泽茂盛),分家后,勤俭持家,不断地扩大家业。李廷龙死后,葬大水井;李廷凤死后,葬于今天云阳县普安乡的凤凰山上,当地人称为:“龙归井,凤归山”。李氏几代人下来,竟买下了今天利川北部,奉节,云阳南部大片地方,成为远近有名的大地主,一区之内,无外姓田产。财大气粗后,方大兴土木,建李氏祠堂,建学堂庙宇,更结交州县官员,实川东豪族、书香门第耳。子孙中有李文郎,官至荆襄道台,但做了过火事,未获善果。到民国时期,李家的末代族长李盖五(武、吾?),加强庄园的武装力量,练兵造枪,乃一方强梁,曾与匪首贺国强兵戎相见。李氏族规极严,族长是典型的封建家长,族内如有那个女子不守妇德,比如未婚先孕的话,那是要被抓到龙桥判处死刑的,被推到几百米深的河谷(龙桥河)中.但族人若在外面惹了事,外族人找上门来,族长还反倒为之极力开脱。当时人们说李家人:“逃得过国法,躲不过家法。”李盖五是六县的团总,还是奉节县的参议员,他身材魁梧,在县里好说话,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解放后他及时顺应潮流,交出了武装,交出了土地财产,配合革命政权,得到了当时上层的明确指示:"好好保护,是个人才"。但形势并没有使他保全李氏一门,他本人被狂热的农民们从奉节县城骗回到他的庄园,被绑在火边,活活烤死,一说饿死(或两者兼而有之)。他守成的祠堂,兴建的庄园也被破坏。李氏在各处的小族长和大大小小的地主们,多也落得个家破人亡。那些为人善良的,忠厚老实的,并且家业衰败的,不少倒得以保存,延续后代。 其中,在今天云阳县普安乡、蔈草乡等地,保留下来了一族人。他们的派行(族谱)是:“正事光明祖,永远胜先宗。兴隆昌万代,各际第英雄。”为李龙的后代。 解放后,大水井一带地方划归湖北省利川市管辖。在动乱中保存下来的李氏宗祠,在九十年代后被保护起来,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缮,成为一方名胜,为恩施州利川市著名景点。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