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依稀话沧桑 领袖也是平凡人——毛泽东影像记忆
2013-12-28 尊前谈笑人依旧——毛泽东影像记忆--凤凰视频--最具媒体价值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http://v.ifeng/documentary/figure/201312/03b1677b-b7b1-4974-9b39-0e37dd9b93bd.shtml :
······
附注: 以上视频中提到的“与外国记者一事有关”及“吴光伟事件”梗概:
【阅读提示:据当年与毛泽东住隔壁的曾志(陶铸夫人)的回忆:她在延安曾问毛泽东,贺子珍为什么要离开他时,毛泽东说:“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一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我们又说又笑,这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她不服,为此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
吴光伟(曾用名 吴宣晨 艺名:吴莉莉 1911-1975),河南人,早期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学生,大学毕业后,曾留学美国。震惊中外的“西安七七事变”之后,回国参加抗日,参加了西北救国联合会妇女部的工作。通过西北救国联合会的介绍,带着中国新女性色彩的吴光伟满怀革命理想与激情,如愿以偿地随同美国合众社驻天津记者厄尔·利夫到延安采访。1937年3月底,吴光伟受命出任其采访成为朱德、毛泽东的翻译。完成了给厄尔·利夫当翻译的任务后,吴光伟又担任了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翻译兼秘书工作。
所谓“吴光伟事件”,缘起于史沫特莱给延安带来的新变化。以“大地的女儿”为自称的史沫特莱,属于西方自由派新女性人物,不仅在延安采访写作,促成白求恩大夫的援华,而且还倡导组织了灭鼠运动、节育运动,以及在根据地声噪一时的“交际舞潮流”。但是,在延安广受青年人欢迎的交际舞运动,却引起革命队伍里部分经过长征的女同志强烈反对,她们认为男男女女在一起跳舞有伤风化,会使自己的丈夫变坏。
此外,因翻译工作和对社会有共同关注话题的讨论,吴光伟与毛泽东在史沫特莱办公和住宿的窑洞接触较多,引起贺子珍的误会和不满,因此产生嫌隙。最终导致贺子珍冲进史沫特莱住处,一时难以控制自己情绪的贺子珍先是向毛泽东大发脾气,后与吴光伟发生肢体冲突。事后,吴光伟、贺子珍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尤其是吴光伟,她以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自我尊严和权利意识,要求中央机关对此作出裁决,给她一个公道说法,这给毛泽东一个“两难”的题目。这在当时党内被称为“吴光伟事件”。
该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感情危机并最终破裂,最后贺子珍执意出走苏联,毛泽东再三挽留未成。史沫特莱和吴光伟都被“礼送”出延安。这样的结局,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吴光伟事件”发生后不久,江青来到了延安,于1938年11月与毛泽东结婚。
吴光伟生平简介:
吴光伟(吴莉莉)1911年生于河南,比贺子珍小2岁,原名吴宣晨,也叫吴光伟,吴莉莉是她的艺名。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的学生,曾经留学美国,其父是清末和民初的盐务官员,家境优良,她的前夫是北大一位很有些名气的青年教授。
大学毕业后,吴光伟去美国留学,认识了海伦、斯诺和史沫特莱等人。“七七事变”后,她回国参加抗日,就和史沫特莱一起去了延安。刚离婚的吴莉莉,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作为史沫特莱的翻译。由于工作原因,毛泽东经常来到史沫特莱住的窑洞,在这里,史沫特莱对他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吴莉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翻译。他们三个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或一整天,毛泽东有时吃饭也在这里。他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其实,毛泽东与吴光伟的交流,仅限于精神层面。毛泽东是个诗人、文学家、革命的 浪漫主义者,而吴光伟作为一个外国文学爱好者,更能理解毛泽东的诗人和革命情怀。
在延安,吴光伟也表现出了她的另一面—话剧天分,她在“鲁艺”自编、自导、自排、自演了高尔基的名著《母亲》,引起了轰动,更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延安的业余生活单调,史沫特莱就建议毛泽东在延安推广一种西方娱乐——交际舞。征得毛同意后,于是,在延安城郊一所废弃的基督教堂里办起了交际舞训练班。老师就是史沫特莱和她的翻译吴光伟。吴光伟很快成了交际舞明星。那一段时期,作为翻译和舞伴,吴光伟和毛泽东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年轻貌美的吴光伟与毛泽东的交往,引起了贺子珍的误会,彼此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也在延安的干部群众中引发了一些议论。吴光伟因此无法再在延安待下去,被送往西安,结束了她在延安短暂的革命生活。
吴光伟被礼送离开延安后,被国民党逮捕,后被他在大学的同学、时任胡宗南第七军事分校政务处主任的国民党军官张研田保释救下,并与张研田·结婚,生有一子张晓芒和一女张晓菲,并被国民党有关方面送往台湾。张研田1949年后离开军界去了美国,回台湾后一直从事人口与农业经济研究,先后发表了《人口与饥饿》、《中国土地政策导论》、《现代中国土地政策》、《农企业的发展》、《农业政策学》等著作。台湾地区,蒋经国在任时期请他兼职了台湾经济部政务次长(常务副部长)、农业学院院长等许多有关农业经济的要职。他的许多著作已被国内诸多大学收录为参考教材,在台湾农业经济领域称得上是一位有一定建树和学术成果的农业经济专家。张研田于1986年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