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7-14 00:47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炳灵寺,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16国时期。炳灵寺以下为主,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炳灵寺历史渊源,自古以来是佛教圣地,也可以称道教圣地,(或哲学圣地)。现经1600多年历史公元393—431年(47年)建立西秦。炳灵寺是藏语‘十万佛洲’之音(十万弥乐佛现灵的说法)。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16国时期。炳灵藏语为“笨郎”,即“十万佛”之意。远在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氏曾在枹罕建立西秦政权(公元385-431年),统治达47年之久。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从十六国时代起,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各代,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西秦建都临夏期间,国王御驾亲临石窟,挥毫题词,真迹尚存于岩壁之上。自公元420年凿窟起到宋代,石窟对汉传佛教、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在隋代曾是一个繁荣的商船停泊之处,也是古“丝绸之路”南去吐蕃的必经之地,经济发展和不同文化的交溶造就了炳灵寺。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中的黄派(格鲁派)传入炳灵寺。炳灵寺石窟在承袭前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佛教艺术,以崭新的姿态、简洁的手法,创造了生动的雕塑形象和绘画艺术。
炳灵寺以石雕而著名(河南的龙门石窟也以石雕见长)。炳灵寺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号称全国四大石窟之一,其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随着古“丝绸之路”衰亡,炳灵寺也渐渐地失去光彩。在60米高的悬崖上,当年众多工匠和艺人悬挂在绳索上,利用悬崖的天然凹凸,修建了大量的佛教洞窟。炳灵寺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砂岩上,登岸后沿小路可到栈桥,172号窟的佛像高达27米,是炳灵寺石窟中最为高大的一座,如今虽已是遍体鳞伤,炳灵寺所在的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虽然易于开凿雕造,但却不耐风化和潮湿。峭壁高处的岩层伸出,形似屋檐,为一些佛窟遮挡了不少风雨和骄阳,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许多历经千年的窟龛造像,却是有的褪色、有得风化。由于当地这种砂岩结构,很多其他地方的保护措施在这里基本无用。泥塑的佛像则更是四肢不全首级常无。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颁发通知,正式公布炳灵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炳灵寺文物保管所,修建了防洪大堤,并在沟中架起了一座15米的独孔水泥雕栏桥。除了自然因素对佛龛的毁损外,人为破坏也很严重,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浩劫,还有就是历史上的战乱造成的破坏,大多是当地回汉两族之间的纷争,因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得势者往往要摧毁对方的宗教崇拜偶像。1967年刘家峡水库开始蓄水时,对炳灵寺石窟构成了威胁,有些石窟只能长埋于水下,在栈桥上游览时,常看到石壁上刻有字样:此处往下××米,为××窟。当时只将16号窟的一尊8.6米长的大卧佛大卸9块迁移保存。在刘家峡水电站蓄水截流时,为保护艺术国宝,周恩来总理曾经亲自关心安排防护工程建设。1999年,炳灵寺文保所腾出原来的办公室,在炳灵寺的一侧,修建卧佛寺,大卧佛的九块肢体总算可以九九归一了。水库的修建,虽然给炳灵寺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但也为开发黄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战友网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