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学义 于 2015-2-18 13:54 编辑
立春踏春寻乡愁
此文写成后没机会上网没发,后来又觉临近年节了,战友们都在忙,不打算在年前发了。昨天发的东西大家还算捧场,说明还不算太忙。那就发表吧,只当是献给大家一个节目。
一、瀍河灵动玉带风
前天立春,春天来了。昨日天晴,可以外出游览踏春了。早上7点多就登程出发,在吕祖庙北井沟桥下车。独自溯流西上,探访瀍河去。 井沟桥,原本无名,这是去年扩建后有的正式的名字。此处为井沟地界,紧靠桥南的几户新房便是井沟人家。但西去的水泥村道上再见到的村落则是徐家村,再往西是前李家村,两村之间相隔不足一里。这两个村子在当地读作“xua村”和“前lia”村,这是古时反切音读法,洛阳文化底蕴厚重由此可见一斑。徐家村人逾两千,瀍河把8个村民组一分为二,他们隔河相望,都背靠高岭面向瀍河,这里是绝佳的居住地。 下车伊始,跨河沿右岸西行,脚下的瀍河竟是流水哗哗。在瀍河源头居住的我,自知上游已经无水,这里本该是干涸的河床呀。不管它,继续前进。约有300米,河道改向,贴土崖而去,人却被高坡止步。本想跃过对岸,但又怕力不从心,只好手足并用攀上坡去。顺北岸人家门口的道路又近河水。此时河水已在地下画了一个长约200米的“长弓”。我走过一片金银花药材地,过一个小小的桥,抵达对岸。问及村人,才知这水是孟津县城排放出来的。 放眼望去,这里的河水蜿蜒曲折,时而留下一片片浅浅的水泽。沿岸种树不少,多为杨树,最粗的要有十几年的树龄了吧。它们或呈带状依河而行;或成片片丛林张扬着自己的精神。那些半倒卧的树也颇为乐观,它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把枝桠在上空摆来荡去,留下一个个特写镜头。它们与那些直立树的影像形成参差错落的景致,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可惜的是这里的水不够纯净,尽管有人说可以浇地,但马上就有人反驳,经水浇的菜、粮,人吃了容易得病。 立春的季节虽说是到了,但还是寒意料峭。随着河水如同舞动着的绸带般的柔曲飘逸,我不时地掏出纸笔,画下水流趋势示意图。手冻得好半天暖不起来。低调的小动作还是不断引起村人的好奇和关切,怀念30年前的清流不断、鱼虾翔游的美景成了主要话题。在简短的对话中,饱含着人们治理瀍河、重现美景的殷殷之情。 长约1500米的徐村到头了,地势豁然开阔。前李村就在不足200米处出现。站在前李村头的桥上,占尽地理之利,左盼右顾,得见瀍水的整套大动作,用巨大的反向“S”,完成了它宏伟的“跨村工程”:瀍水从村北村东弯过再向东南,然后向北流过徐村西头的小桥往东北顺势而去。 在赞叹自然的神工鬼斧之中,进入了前李村,约100米立有修路捐款纪念牌,记载着村人修路的不易和喜悦,透着他们的自豪和满足。近2000口人的前李人大部居住在完成“大S”之后的河南与河西。 离开东西大路走向岔往西北大路约百十米,前李村东北片之西又是一片开阔地,调皮的瀍河又搞了一个新花样,在这里来了个反向“3”,长度不亚于“大S”,有大几百米。斜向西北的村道改向偏东北时,在200米外又出现了个村子,这便是孟津县朝阳镇后李家村。脚下就是洛阳市区和孟津县的交界处了。 这后李家村和前李家村是一个村子,前李由后李搬迁出来的。这两村之李同属一个家族,解放后的行政区划使他们有了县市之分,但村近(相距约200米)心里更近,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在这边看来,沿河的树木离村很近,瀍河应是从村南流过,才向西逐渐弯向前李的。果然,到近村的桥边一看,东边是大土崖,河道隐在不见处。便逆水东下,一探究竟。不料河道折向北没多长,就拐了“回形针弯”向西。河两岸住满了人家。站在村中的小桥南望,100来米的村道连接了脚下的东流水和村南的西流水。脚下的小桥西北有水流来,不远处十数只大白鹅在分群休闲。它们或绅士般漫步于岸边,或情侣般私语于水中,或孩童般嬉戏于草地……。 拍下这些小可爱,沿河几十步,转过农家,一座高架桥凌空而起,向东伸去。河水从桥下流过。村人说是洛吉快速公路桥。桥下堆起的施工剩土挡住了视线。在桥的那边制高点上,豁然开朗。嗬!一片洼地里有着一层薄薄的冰,要是水深些,这简直是一个湖!高高的土岭分布在周围,上游刘寨瀍水从西北顺沟流到这块洼地,显得比较自由散漫。不再拘束的它们四处流淌,可因能力有限,只形成了一大片浅浅结着薄冰的水面,略微显示出一些水国气象来。近桥的薄冰下流出水来,哗哗穿过桥,去接触后李村去了。这水要是瀍源涌出的清泉该是多好,尽管说目前的水不算浑浊,也无异味。 二、桃源地灵醉春风
登高望远,山重水复疑无路;茅塞顿开,柳暗花明又一村。何不就势看看李煜墓,据说这位南唐皇帝(后主)、名气极大的诗词大家就在这一带安息。人们一般说他皇帝当得不怎么样,可我觉着他也不简单,在赵匡胤灭掉的南方诸国中,南唐是坚持到最后的。尤其李煜能将常人认得的汉字进行一番排列组合,竟然成了谁也难以企及的大诗词家,更是不简单。问村人得知,前些年出土的墓前石羊就在村民的家中。按图索骥,不意那石羊就在农家的墙外晒暖。我叩响大门,无人应答。就索性不循旧例了,直接给羊照了个相,便向东北寻访两三里之外的李煜墓去。 这里有个小插曲。路上曾拾得一棵桃树苗,这粗细大于手杖的小桃树皮色光亮、根须稠密,挺招人喜欢。我突发奇想:也许是老天的安排,让我今天在李煜墓前栽棵桃树。 远处有人在路边果树地里忙活,我便兴冲冲走向他们打听一下李煜墓。靠近却见有半三轮车树苗还没卸完,我手里宝贝的该是这大家庭的成员。果然不出所料,在主人的道谢之后,回答了我的询问,100米外便是了。 环顾周围,尽是各种果树。想到春暖花开时,这里的姹紫嫣红、满眼锦绣当为一景。喜好写词吟诗的李煜该不会在凄切伤春了吧?因“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该当“笑里轻轻语”“花月正春风”。 那棵桃树孤雁归群,能在这已经成片的桃林中再添诸多新株,再绘桃源新景也是一大乐事。这也算了却我种树的心愿吧。 洛吉快速公路口。在那片有着果林和庄稼的梯田旁,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正忙着修整果树。这位热心人指着前方,告诉我这片农田就是李煜墓所在,石羊就在这里出土。问到路北的大冢,老人说小时候见过碑文,葬的是明伊敬王,是朱元璋第25子(封为伊王)的6代孙。政绩与为人很是平平,与李煜相比是天壤之别。谈到“后李遗址”(有资料显示或为仰韶文化或为周文化)这话题,老人说村里是有古文化遗存,但不知是不是那“遗址”。与谈吐不俗的老人颇为投机,我便同他一道回后李去。 进村便领我在“白鹅嬉水处”跨过瀍河,走向“拉煤胡同”。两边陡壁上还有废弃的民居窑洞。深入三二十米,攀高十数米,在土崖的土层里,看到了老人说的“灰窝”(专业术语可能该叫“灰坑”)。那些土层厚薄不一,多数相连,有灌木荆棘阻隔,看不见究竟有多长,“灰窝”里及脚下不时能见到陶片,就随手拾了几片,留作纪念。上到高处,是一大块平地。这也符合古人选择居住的近水台地的标准。 西边有“汤王庙”遗址,看来这里的人们对商汤也挺敬仰的。这汤王建立伟业时,定是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踪迹,先民所以才建庙纪念他。 原路返回,应老人之邀到他家一坐。他家就在路边,瀍水就在门口数米外流过。看到门口的“后李村卫生所”牌子,在我的询问下,才知道这老人竟然是位医生,并且是很不简单的医生。 这位年已七旬的李三才老人原一直在陕西行医,2013年才回到家乡。他是某抗癌药(笔者忘了药名)的发明者。2009年9月曾参加“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并发言,医学论文《浅谈中医支食道癌的体会》获奖;12月获“中国当代杰出医务工作者”称号,并参加“中国公益与经济发展峰会”,还受到了时任副总理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对于墙壁上的照片等荣誉资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北京记者来访时要求布置的。 话没说几句,老先生的家人端来了午饭,这胡涂面条是我的最爱。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真切感受到了温馨纯朴的古风。我不禁对这位高人或说隐士——李三才大医师肃然起敬。这该叫做人杰地灵吧。有诗为记,权作结语。 七律·醉春风 瀍流相伴曲折行, 拾梦思源成孩童。 潋滟波光清亮渺, 直斜岸树态姿丰。 当风玉带诗千缕, 依壁石羊情万种。 李煜墓前询野老, 桃源地灵醉春风。 2015年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