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未雨绸缪为分鱼 家乡过年有一道菜就是鱼,这道菜的寓意就是年年有余。正因为如此,所以餐桌上的这个鱼是不能随便吃的,大家都戏称为“看鱼”,直到年过月尽才能吃掉。所以,生产队每年都要想方设法保证家家户户过年有鱼。 生产队落实春节年年有余(鱼)做到未雨绸缪,从春节过后就开始谋划。充分利用生产队现有的塘堰,放养一年生长的鱼类,这样到了腊月就可以捕捞,供大家过年之用。 每当长江鱼类繁殖的季节,几阵春雨过后塘堰里的蓄水量慢慢上涨。这时专门有鱼苗贩子挑着鱼苗走村串户,如果没有卖鱼苗的贩子前来,生产队就派人到李家桥鱼苗养殖场去直接购买。 生产队放养的鱼统称为家鱼。所谓家鱼主要是一年之内就可以食用的鱼类,同时又便于放养。品种大多为鲢子(鲢鱼)、胖头(鳙鱼)和鲩鱼(草鱼),这三种鱼属草食鱼类,不受养殖环境和生存条件的影响,塘河湖堰都可以放养。 放养的鱼苗中,除了主要的家鱼外,有时也会带一些其他的鱼种,比较多的是喜头(鲫鱼)、鳊鱼、鲤鱼等杂色鱼种。有时还会有黑鱼和鳡鱼,这两种鱼是专以鱼类为食。如果一个水塘中有一两条这两种鱼,到了年底就不会有收获。所以,一旦发现水塘有黑鱼和鳡鱼时,必须千方百计予以清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塘内鱼群的正常生长。 水质不同对鱼类生长影响很大。村庄前后的水塘经常有人在里面淘米洗菜,会有一些残留的食物遗留到水中成为鱼儿的美食。这些水塘到了年终捕捞时鱼都比较肥大,那些远离村庄的水塘,则鱼都长得比较慢而小。 水塘养鱼的时间长了后,大家都知道鱼也是需要食物的。特别是到了夏季以后,生产队会组织社员割草,或者是一些不能食用的菜叶投放到水塘内。这时就会发现成群的小鱼集聚在青草菜叶下面抢食。后来,定期给水塘投放一些鱼食成为了常态。 每到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如果从水塘边经过,就可以看到小鱼会张开小嘴对着水面吸气。特别是早晚鱼儿会成群结队地在离岸很近的地方游来游去。大家都很开心,知道这些游动的鱼儿就是年底的希望。 可以说,那个时候养鱼是自然放养,没有任何人造饲料,都是纯天然食物。不用担心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积分,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 进入腊月以后,生产队就要组织社员捕捞。开塘捕鱼的时候,全队的男劳力都会集中起来,带上捕捞工具在水塘边集合,等待大家到齐后就开始捕捞。捕捞的方式根据水塘的水深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如果水塘积水不多,就会用水车把剩下少量的水车掉,让水塘彻底清干。然后大家直接到水塘中间把鱼抓起来;有的水塘尽管水不是很深,但是由于生活所需,不宜抽干的情况下,就使用渔网等捕捞工具,把水塘中的鱼捕捞上来;还有个别水塘由于生活的需要,蓄水比较深的时候,生产队组织大家使用大网(也称巴网),从水塘比较陡的一边下网,直接向比较平缓的那边拉过去,把水塘里面的鱼捞起来。这样一次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反复多次才能完成任务。 每个塘的鱼捕捞完成后,队里的小孩就会到塘里去捡拾一些小鱼。有时候运气好,也可能捡到一些不大的漏网之鱼。其实小孩们捡到多少鱼不是目的,而是大家有一个这样的机会在一起觉得开心快乐。 生产队把所有鱼塘的鱼全部捕捞起来后,全部集中到一处比较宽阔的打谷场上,然后由队委会组织人员进行分配。生产队分鱼并不是按照工分分配,而是按照每户人员多少分组,再按组进行抽勾(类似于抓阄)。负责分鱼的人根据鱼的大小进行搭配分堆,每堆按照顺序进行编号,每组内部重量尽量保持一致。 负责抽勾的人用一根绳子,根据组里的户数来回折叠成若干个圈,暴露在手的上方。参加分配的人用手指套上一个圈,全组都套好后,负责抽勾的人开始拉动绳头。首先接到的是第一勾,他可以拿起标着一号的那堆鱼。如此类推直到全部分完为止。这种古老式的方式简捷而又明了,社员们都能接受。每年都是照此办理,大家都没有意见。 分鱼结束后,家家户户都高高兴兴地把鱼拿回家。在留下过年必须的鱼外,把多余的鱼全部腌制成腊鱼,成为家乡传统的美食。 二〇一五年一月三十日
[url] も も 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