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新县会战友 (六) 一代名将终归故里 第二天上午,老汤安排参观许世友将军故居。许将军故居,位于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 我们一行紧随老汤儿子的小车,沿着山间弯弯曲曲的山道前行。我佩服老丁和段世启,他们平时在武汉驾车,很少在这山间道路行走,但是就在这道路狭窄、坡陡、弯多的情况下,竟然能够行车自如,特别偶然遇到会车,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确保山地行车的安全。 大约经过50多分钟,我们来到了许世友将军故居,进入景点后,是一个宽阔的停车场。我们从这里下车,步行前往参观。 老汤从新县有关部门给我们找来了专门负责接待的姪女,她每年都有来到这些相关景点数十次,对景点的管理人员和导游都相当熟悉。下车后,她就带领我们直奔许世友将军的故居而去。 正当我们迈步在山道的时候,老汤的姪女与一个导游走在我们前面。我听见她在跟导游介绍我们的情况,导游似乎在连连点头。 走到一个叉道的时候,我看到右前方就是许将军的故居。导游小姐让我们继续向前走,沿着一段石头铺成的小路,就来到了许世友将军墓前。那是一个向阳的山坡,坡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地下方有一个平台,平台靠近陡壁有一排堆砌的茅台酒瓶。导游告诉我们,许将军喜欢喝酒,而且主要喜好茅台,所以山上祭祀的人们往往带上将军爱喝的茅台酒,洒在他的墓前。久而久之,茅台酒的瓶子就堆积起来。现在只有一排,多的时候摆着4、5排。 将军墓在上面一层。墓是用石头砌成的半球体。墓前树立着花岗岩的墓碑上雕刻着“许世友同志之墓”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墓碑的后面刻有许世友将军的生平简介。 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许世友将军回故里安葬的经过。许世友将军曾经说过:“活着尽忠,死后尽孝”。他生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南征北战,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尽孝,即使是解放以后,也不能陪伴父母度过晚年。他让自己已经是团长的大儿子回到家乡,代替他孝敬老人。如果不是为了孝敬长辈,可能许家又要多一位将军。 为了兑现“死后尽孝”的承诺,早在中央领导人提出火葬的时候,他就提出要求,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守在父母身边尽孝。毛主席当时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表态。许将军认为毛主席没有反对就是默认了。 1985年病重期间,他让秘书替他向中央打报告,提出死后要进行棺葬。解放后,只有毛主席、任弼时没有火葬。但许将军为了实现“活着尽忠,死了尽孝”的承诺。为此,邓小平特批了他的请求。 王震在转达邓小平意见的时候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足见许将军身份之不一般。最终,许将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身故后被土葬在新县老家,他是继毛主席之后唯一一位实行土葬的国家领导人。他的墓离他的故居约50米,紧挨着母亲的墓,实现了自己为母亲守墓的诺言。 许世友将军的墓地在一个半山腰处,背靠着两座山相接的鞍部。西南面为许世友父母亲的合葬墓,相距约40米;东面偏北为许世友的出生地,相距约50米;正前远方是五虎山(相邻的五个山头),近处是开阔的田野和一方波光粼粼的水塘。墓包高200厘米.直径350厘米。整个坟墓前方后圆,简朴庄重,长1150厘米,宽850厘米,占地面积约98平方米。墓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许世友要为母亲尽孝看坟,选择此处是再好也没有了。 就是这样一个酷爱喝酒的酒仙,既忠又孝的人民将军,在他逝世后,人们为了寄托哀思,将他生前爱喝的茅台酒瓶放在他的墓前。而传说,在他的墓穴中也存放着这样几件宝物:许将军生前戴过的欧米茄表、听过的收音机、一支用过的猎枪、一瓶茅台酒和一百元人民币。有人说,这些物品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使将军无论走到哪里都畅通无阻。就像这墓前的茅台酒瓶一样,墓穴中的物品,不管是否真的存在,也同样寄托了人们的哀思,也同样寄托了人们的希望。 导游介绍完许将军的情况后,我急不可待地向导游求证《战友网》上关于许将军是不是和尚和问题。导游斩钉截铁地告诉我:“许将军在少林寺是杂役,没有剃度,所以不是和尚。”后来,我在许将军的生平介绍中也得到了确切的印证。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