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葆在《求是》撰文:解读中国特色道路(理论学习)
2014年10月15日 08:40 来源:求是 作者:刘奇葆
凤凰网湖北省武汉市网友:mingzhi5210 发表日期:2014/10/16 05:13
解读中国特色道路,这篇文章写得及时写得好,赞!有矩成方圆,注重理顺并宣传民主与法治关系,全面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确保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畅通无阻!----本人读后感
刘奇葆
附人物简介:
刘奇葆,男,汉族,1953年1月生,安徽宿松人,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原标题: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认识
核心要点:
■ 我们说中国道路走得对、行得通,不是哪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实践作出的有力回答,是历史和国际对比得出的深刻结论。我们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 道路和制度紧密相连,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中国选择自己独具特色的制度,是大浪淘沙的结果。近代以来,中国试穿了各种各样的“鞋子”,甚至想照搬西方制度的“飞来峰”,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 价值理念是发展道路的内核。解读中国道路不能忽略价值维度。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 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人民的创造,是党领导人民干出来、走出来的。 ■ 道路好不好,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衣食住行的持续改善中、从国家面貌的巨大变化中、从充满希望的憧憬中,切身感受到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发自内心地拥护这条道路。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当代中国,正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走上中国道路 我们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跑在前列
我们说中国道路走得对、行得通,不是哪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实践作出的有力回答,是历史和国际对比得出的深刻结论。回首鸦片战争之后的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再看当今中国的崭新面貌和勃勃生机,历史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大跨越和大进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的中国道路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实践是最好的裁判,比较最有说服力。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最近30多年,世界各国无形中展开了一场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竞赛。在这场竞赛中,许多国家起点比中国高、资源比中国丰富、外部环境比中国好,但经过这些年的角逐,比赛结果已初见分晓。有的国家改旗易帜,结果步入歧途、陷入困境;有的国家照搬他国制度,结果水土不服、“南橘北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进步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以经济发展为例,1979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8%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不到2%提高到近12%,从昔日的物质匮乏、产品短缺变成如今的“世界工厂”,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当然,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一路走来,我们也经历了很多曲折和坎坷,战胜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远的不说,就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大考,中国交出了出色答卷,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向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引擎,近几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现在更是高达30%。对于中国的巨变,国外一些政要和学者称之为“当今时代最为重大的事件”,认为中国的成就“无可比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更是感慨“难以想象”、“超越想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与时俱进拓展中国道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在追梦圆梦的道路上,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立足国情改善和保障民生,织牢民生安全网;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党和国家开创了新局面、营造了新风气、取得了新成就,在中国道路的征程上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
解码中国道路 我们开创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制度文明
随着中国发展奇迹越来越受关注,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解码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样的问题,总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思考。道路和制度紧密相连,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中国选择自己独具特色的制度,是大浪淘沙的结果。近代以来,中国试穿了各种各样的“鞋子”,甚至想照搬西方制度的“飞来峰”,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切。我们党带领人民通过艰辛奋斗实践,在探索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制度相比,我们这套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体现了一种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制度文明。
比如,科学高效的决策和执行。一个国家的决策能力和执行效率,是衡量其制度优劣的重要尺度。朝令夕改,什么事也干不成。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说:“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因为它行动高效,决策果断,以结果为导向。”这道出了中国制度的一个突出优势。我们的制度,能够着眼人民整体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科学及时决策、高效有力执行,把持续性与开拓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每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都经过各方面磋商和咨询,几上几下、上下结合,最后形成共识、作出决定。在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中,我们的制度更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巨灾过程中,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上下立即行动,迅速汇聚起抗灾救灾的磅礴伟力,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建起新的家园。
比如,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我们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和人民内部实行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种重要民主形式。这样的民主形式,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人民持续参与日常政治生活,有利于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利于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相比之下,以多党制、三权鼎立为主要特征的西式民主,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一些西方学者也承认,近年来西式民主正面临深刻危机,民主制衡演变为权力掣肘,党派博弈绑架国家利益。一些国家盲目“移植”或“被输入”西式民主,反而陷入无休止的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造成“民主之殇”。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民主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政治定力,不能舍本逐末、邯郸学步。
比如,层层历练的选贤任能。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形成了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广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各级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都要通过严格的组织考察、民主推荐、竞争选拔等程序,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锤炼,都有着多岗位的基层历练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走红网络的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对此作了生动展示。现在,“中国功夫”式的长期锻炼选贤任能,正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
比如,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协同发力。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显著特点就是既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作用,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都用好。这一制度安排,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陷,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依靠这个制度,我们拿出了令世人惊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绩单”。而世界上一些国家,脱离本国实际套用新自由主义开出的药方,实行完全放任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结果跌入发展“陷阱”难以自拔。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我们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对市场和政府关系作出了新的科学定位。这必将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了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民主、有效的重要标准。对照这些标准,我们以实践中的决定性进展,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实践证明,中国的制度具有巨大优势、韧性、活力、潜能,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制度文明。有国外学者指出,西方的发展模式正还原为地区性发展模式,中国制度的成功,开启了各种制度并存、竞争的多元时代。就连“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福山也认为,中国模式有一些重要优势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具备的,人类思想文明宝库应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
(字数受限,未完,请接下页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