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毛笔之府探源头 离开人民公园我们直奔湖笔博物馆,老丁喜爱书法,我得带他去领略一下湖笔的风采。 中国湖笔博物馆位于湖州莲花庄路,于2001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外观歇山顶卷棚,飞檐翘角,亭廊楼榭皆为仿古建筑。湖笔博物馆是集湖笔历史文物排列、工艺流程展示、精品博览和销售于一体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博物馆。 进入馆内湖笔的历史、工艺都展现在游人的眼前,让我们进入到湖笔的天地,了解湖笔的起源与发展。 湖笔自古为文房四宝之首,发源于湖州市善琏镇,古镇制笔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 在这里,人们将蒙恬奉为笔祖。据说,在毛笔制作工艺方面,战国时用兔毛,笔头扎在笔杆外面。自秦代后,笔毛开始纳入竹管内,在制笔的材料上亦作了改进,在用兔毛的同时,大量地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硬度不同的毛制作笔头,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据传这种改进就是蒙恬首创的。 湖笔大致分为羊毫、紫毫、狼毫、兼毫四大类。目前湖笔已达280多个品种。善琏湖笔厂生产的“双羊牌”湖笔,以其独特的工艺、高雅的品位而深受政界和书坛名人的青睐。 善琏湖笔制作工艺精细而复杂,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120多道工序,大体上分为水盆工和旱作工两部分。做水盆工、笔工们各守在一个水益旁,把千万根毛放入水中,精练细理,再按笔头锋颖长短加以分类,这便是“齐毫”,之后从中剔除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杂毛,然后再按毛的软硬性能进行笔头“造型”,做成半成品;旱作工要经过扎头、装笔、择笔、刻字等工序,最后制成成品。其择笔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艺,笔工左手握笔,右手拿一小刀修削笔头,修去笔头中的劣毛和表层的杂毛,使笔和锋颖圆润,达到湖笔尖、齐、圆、健的要求。 湖笔中最负盛名的有“玉兰蕊”、“兰亭散”、“右军书法”、“翠亨春”等。这些高档湖笔,再用红木、湘妃竹、白瓷或象牙做笔杆,是湖笔中的极品。 在长期的制笔实践中,湖笔业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工艺特色。其中最能体现其工艺特色的就是它的传统品种——羊毫笔。 羊毫湖笔在选料上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必须要用杭嘉湖地区的山羊毛,而且必须是山羊腋下或脖子下面的毛,因为这两个部位的毛很少损伤,可以保留完整的锋颖,锋颖是决定一枝毛笔笔头好坏的关键。 一支好的毛笔,主要看锋颖的长度,锋颖越长,这个毛的质量越好,这个锋颖就像这支,就在这个上面一截,颜色比较深的那一段,行家的话就叫黑子,比较黑的。这支毛笔看上去呢,上面是黑的,黑颜色的,下面是白的,上面是黑的,用湖笔的话来说呢,就是湖颖,也就是锋颖。一支好的笔里面,顶上面就绝对没有杂毛,都要求要有锋颖的毛,才能写字。这样一支笔呢,就会抱拢不散,不分叉,顶上面不分叉。 制作笔头的关键,就是要把那些锋颖最好,最适合做笔锋的羊毛挑选出来,一只羊身上这样的毛并不是很多,要想做出一支好笔,就需要工人完全依靠肉眼这样细。动地挑选,"千万毛中选一毫",往往几只羊身上的毛才能做成一支好笔的笔头。 对锋颖的讲究是湖笔在制作工艺上的一大特点,正是因为有了锋颖,才使毛笔形成了一个刚柔兼备的笔锋,这也是中国毛笔和世界上其他软笔最根本的区别,中国毛笔也因此具有了一种特别的神韵。笔锋是中国毛笔的精髓,正是因为笔锋的作用,中国毛笔才可以在书画家笔下流转自如,产生种种的变化。 对于毛笔我虽然用过,但是知之甚少。特别是湖笔的精妙之处更是不得而知。通过湖笔博物馆的参观后,让我们这些平时并不经常接触毛笔的人对湖笔有了深切的认知和了解。让我们既看到了中国的祖先发明创造了毛笔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工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荣耀和骄傲。特别是湖笔的制造,为中国特有的书法和中国国画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工具,为中国的国粹的发扬光大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138562"><link href="http://138562/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138562 [/img] ⅲ ⅲ 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