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兵誎亭前看民心 华清池紧邻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打算进去参观。但是,有一个地方我觉得必须去看,那就是公园内的兵誎亭。 由于丁益祥参观过华清池,他自己前往兵誎亭。嫂夫人带着我和汤从海来到骊山公园靠近兵誎亭的入口处。老汤觉得为了一个亭子还要爬山,也就放弃了。于是,嫂夫人带着我往山上爬。嫂夫人毕竟是过七十的老人了,我见她上山有些吃力,就让她在半山腰一个水果摊前等着。我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一定要看看昔日的捉蒋亭到底是什么样子,看看蒋公当年的藏身之所。 上山的路十分陡峭,基本上是楼梯式的。我当时爬了2、30米后也感觉十分吃力,正好遇到老丁从上面下来。我问他上面还有多远。老丁为了鼓励我前面:“前面快到了。”于是我咬着牙坚持往上爬。就在我非常吃力的时候看到了亭子就在上面,这一下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于是咬紧牙关坚持爬上去了。到了亭子跟前,我也顾不得疲劳,拿出相机拍了两张照片,表示我已经到过这里便匆匆下山了。 兵誎亭是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建成的,当时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退出东北,东三省沦落入日军之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大好河山被日寇践踏,东北人民成为了亡国奴,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就在国难当头之时,全国爱国团体和爱国人士纷纷要求当时的政府一致抗日,相继发起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打击日伪军,后被日伪军各个击破;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也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其中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等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领导的抗日斗争。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陕西,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先后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 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小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中正请愿示威。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如果做不到,你们其中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张学良于死地”。请愿学生们在华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一曲,感动了在场了东北军士,全场爱国情绪高昂。 当晚,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但是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办法的”。张听后大怒,反问道:“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下的张学良于当晚决定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中国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以自由与生命为代价,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必将启迪后人,激励来者。愿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民族英雄永垂青史!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138583"><link href="http://138583/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138583 [/img] 兦 兦 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