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种提法” 引起的思议----答叶利平“为什么要讨好美国” 一贴
在关注 “朝鲜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 的同时,认真阅读了叶利平战友《为什么要讨好美国》一贴和李南方战友《答叶利平……》,认为以前一直说是 “抗美援朝” 的提法被改为了 “朝鲜战争”。就这两种提法的不同,我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我说没有改,也不会改,更不存在 “为什么要讨好美国 ” 的问题。
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纪念时间和环境氛围中,文字表达的提法不同应该可以理解。如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特别是1945年期间,苏联红军和美国空军也先后帮助过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直至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但我们每年8月15日期间的纪念活动通常的提法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XX周年”,如果我们的提法改为 “纪念苏联红军(或美国、英国)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XX周年”,可能吗?这类纪念活动也不是没有,如 “纪念美国空军 ‘飞虎队’ 来华参战抗击日本法西斯XX周年”等,但这都只是在特定的单一纪念活动期间才会这么报道。我想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定式思维来看事情,那样容易引起误解或者曲解,不然就会因此而束缚自己的思维,走入过于偏激甚至难免极端的盲点、误区。
60多年前,我国决定出兵抗美援朝,是鉴于当时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全面封锁包围新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做出的英明抉择,这一战略决定无疑是完全正确的!对于那些喜欢放 “马后炮”,脱离当时历史背景,吹牛扯淡,自以为聪明,空谈种种 “假设”的 “专家” 们,不知是叫做荒诞还是幼稚?对于少数亦或是受纯粹利益所驱使,亦或是被某些不怀好意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收买,昧着良心一味故意贬低或全然否定我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卓绝贡献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舆论,本人震怒之余深表愤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正义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献身精神,他们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面对强大的敌人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打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和占领,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都是具有伟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意义的,是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不畏列强,反抗侵略,保卫和平,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和强大的自信心的表现,是一笔宝贵的不可诋毁的精神财富。
二战结束以来,随着冷战思维的结束,今天的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领导人根据当今实际形势确定新的主攻目标,重新调整战略部署,这也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领导集团能随意决定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提出和突出的重点是什么?必然会有所不同。怎样才能对自己国家实现主要目标,对自己国家的发展强大更快、更有利,应该说是由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的,也应该相信我们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会尊重广大人民意愿,根据人民意志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希望政治清明,促进社会民主,允许对某种现象某种执政方式方法有不同看法,并用适当方式方法,通过正常渠道发表自己的政见,合理合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的。好的意见和建议甚至能监督和促进各级领导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少走弯路,不走邪路,使之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有利于加速深化改革,是应该受到鼓励和提倡的。但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个地区各自强调不同的意见,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我行我素,大家呼啦啦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说我不听,我说你不听;你要这样做,我要那样办,泱泱大国难以统一,岂不是乱成一锅粥,怎么搞得好呢?深化改革,发展进步从何谈起呢?
我们正视我国面临的现实并不完全乐观,暂且不说西方有些敌视我国的势力集团和周边沿海有些居心叵测,见利眼红想闹事的国家如何,就说国内现今的发展进程中,民主法制还很不健全,更谈不上完善,各级各地领导阶层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现象累伤人心,各个领域、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层面还存在着种种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潜伏着诸多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还很尖锐,不说是 “众口难调”,起码是一时难以解决。俗话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想不论谁来当权,谁来执政,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些个矛盾,都要有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与它所需要的时间是成正比的。我们一方面表达我们良好愿望的同时,一方面也要有点耐心,如果失去了这点耐心,哪里还会有什么自信心呢?大家 “两眼一抹黑”,哪里还能看得到什么前途和光明呢?再说谁在一夜间又能达到像毛主席当年那样的威望、那样高度统一思想的 “绝对权威” 呢?如此一来,岂不是好心易被人利用,倒让外人看笑话?恐怕还有搁不得我们发展快了,恨不得把我们国家四分五裂瓜分了的坏人和敌对势力是 “猫子断了爪子——扒(巴)不得” 哦!
有必要说明一点,我是透明解剖的,我的所谓思议,不如说是多余的忧虑;我的身份决定我不可能代表官方说话。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战友圈内讨论,真情面对,恕我直言,仅供参考。
7月28日阅读网上有关资讯,搜来两篇报道附在后面:
附一 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是两个概念 后者不得不打
2013年07月27日 10:55
来源:环球网
朝鲜战争不该打 抗美援朝却不能不打
解放军少将:徐 焰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7月26日发表题为“60年来中国首次用‘朝鲜战争’的表述代替‘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认为7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宣布“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将率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并出席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纪念活动”的话语中,中国当局正式将“6·25”战争称为“朝鲜战争”。这样的解读其实是错误的,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在北南双方之间爆发,两天后美国却出兵干涉这一内战,同时还出兵控制中国领土台湾,使战争性质变成一场侵略中朝的战争。同年10月25日新中国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两场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战争相隔4个月,国人如客观地评价,可以认为朝鲜战争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
记得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开始50周年时,笔者看到国内有家英文报刊用了纪念“朝鲜战争”(Korea War)一词,真为编者的概念糊涂而叹息。中国人不应该纪念朝鲜战争爆发,因为这是违背自身利益和意愿的。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说明,1956年9月毛泽东会见参加中共八大的苏共代表米高扬时就曾批评斯大林等人战前的态度。不过朝鲜战争的爆发起初毕竟是该国内政,外国不该干涉。朝鲜内战爆发两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却宣布出兵朝鲜,还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以保护国民党政权。面对如此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并造成国家分裂的侵略行为,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怎能忍气吞声而没有反应呢?毛泽东就此做出的抗美援朝决策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迎战强敌的气概。
过去有人谈到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决策,只谈朝鲜半岛局势而不谈台湾,这等于回避了一个催使毛泽东下决心出兵的关键因素,由此还得出了一些不正确的解释。当时面对朝鲜、台湾、越南这三个可选择的战略反击方向,中共中央认为只有在朝鲜战场较量对新中国最有利。后来周恩来在志愿军干部大会上对此也分析说:“现在我们想一想三个战场,大家会懂,不论从哪条来说,如果在越南作战,更不要说是在沿海岛屿的作战了,那就比这里困难得多了。”按当年的总结,选择出兵朝鲜反击美国侵略,对中国有三个最有利──最有利于发挥陆军优势、最有利于后勤动员、最有利于得到苏联支援。果然,新中国入朝军队充分发挥了自身之长击敌之短,造成了美国官方和舆论也承认的“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中国在世界上军事强国的地位恰由这一仗奠定,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心就此得到恢复,从而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心理支撑点。记得1992年我在美国军事院校和战略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和讲学时,所遇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军人都赞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其史学界也承认自此美国政府才把中国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
衡量一场战争的胜负得失,主要是看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三年一个月的朝鲜战争打成平局,从三八线开始又基本回到原起点停战。中国进行的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对外战争最辉煌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是从鸭绿江边开始,最终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从军事上看,这一仗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缓冲区,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局面。今天我们回顾抗美援朝战争,还会深感当年毛泽东分析的正确,那就是──“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附二 朝鲜人民军高官在万人阅兵式上感谢中国“抗美援朝” (节录,有删节)2013年07月28日 03:12
来源:华商报 作者:付启梦 标题:朝鲜万人大阅兵 金正恩李源潮同台检阅 朝军高官发表讲话:感谢中国“抗美援朝”
历史背景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27日 美国正式参战;1950年10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1年7月10日 美国政府同意在开城举行停战谈判;1953年7月27日 美国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历时37个月的朝鲜战争结束。 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双方为签订停战协定谈了158次。此前美英两国首脑多次主动与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接触,要求苏联出面,为早日停战促成朝鲜半岛及东亚地区和平发挥作用。美英代表联合国军方首次提出以“三八线”为界实行全线停战方案的同时,实际仍秘密保留有进一步作出适当妥协的第二套方案,而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未加更多思索,很快同意就此停战。代表们签署协定时,彼此没有讲一个字,没人主动握手。韩国代表拒绝签署,不参加谈判会议。当时的《纽约时报》说,“薄薄的木墙外面,是隆隆炮火声——这是严峻的现实,令人意识到尽管停战协定签署,附近山坡上仍有人在死亡,战斗又继续12个小时。”直至最后停战。对这一结果,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纵有不满也只好同意执行,中国领导人则表示遗憾与沉默,至此朝方遂从韩国首尔等地区迅速撤军,退回到“三八线”内。
美军伤亡人数:3.6万 据美国政府称,朝鲜战争造成超过3.6万名美国士兵丧生,另有超过10万人受伤。
我志愿军伤亡人数:18.3万 由于这场战争作战地域广、战线长,毛括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内,牺牲的18.3万志愿军烈士大部分都是就地掩埋。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已整整60年了,朝鲜半岛局势却依旧水深火热。7月27日是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纪念日,美国、韩国和朝鲜都在以“史上最高”的级别和规模进行纪念。
高调仪式——世界主要媒体记者观礼 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纪念日27日在平壤举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和朝鲜党政军高层悉数出席。在朝鲜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当日出席纪念活动,并同金正恩一道登上观礼台,共同检阅朝鲜人民军。 美国前总统卡特、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等多名前国家首脑已获邀请。世界主要媒体的记者已抵达平壤观礼。俄新社称,朝鲜的 “胜利日” 庆祝变成了国际性活动,“朝鲜政府打开‘铁幕’ ”,允许所有参战者,包括美国人入境。金正恩首次面对外国记者。 阅兵式于当地时间上午10时(北京时间9时)开始。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长崔龙海在致辞时表示,朝鲜将经济文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因此和平的环境非常重要,全体人民军官兵和人民要加强国家防卫力量。参加当天阅兵的朝鲜人民军部队共有1万多军人。依照兵种,部队列成多个大型方阵,进入平壤金日成广场。朝鲜军乐队方阵进行分列式展示,并在观礼台前,摆成“7·27”字样,纪念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朝鲜女兵身着短裙,脚蹬高跟鞋,摆着花式方阵走过广场,接受检阅。朝鲜骑兵方阵披着雪白的披风,骑着白马,接受检阅。步兵方阵全部通过广场后,机械化部队开始接受检阅,最先通过观礼台的是朝鲜炮兵部队。曾参加朝鲜战争的人民军老兵,身穿昔日军服,佩戴勋章,乘坐卡车一道接受检阅。
阅兵看点——崔龙海讲话感谢中国,阅兵方阵现中国志愿军老兵,中文标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除邀李源潮参加纪念活动,朝方此次阅兵中更出现很多“中国元素”。 首先,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长崔龙海在阅兵仪式的讲话中感谢中国:“中国在国内战争刚结束的情况下,向朝鲜施以援手,展开了抗美援朝,这种以国际主义为中心的、兄弟一般的情谊,为我们祖国解放的独立和胜利做出巨大的牺牲,朝中亲善友谊将永远在这种鲜血凝成的友谊之上继续发展下去。” 另外,参加阅兵仪式的老兵方阵中,出现中国志愿军老兵的身影。而该方阵的标语当中也出现了中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当年中国志愿军打过鸭绿江的战斗口号。
阅兵意义——兵力装备创历届之最,显示朝鲜“先军政治”路线不变 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27日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台亮相,并且一直在金正恩最贴近的位置,是朝鲜向国际社会展现中朝友谊的最有力证据,这也是金正恩将阅兵当作一次提高朝鲜国际影响的机会。
韩国政府人士表示,朝鲜此前在平壤美林机场进行的阅兵式排练中几乎动用所有的地面武器装备,从装备和兵力规模看,创下历届之最大。 在火箭炮方阵中,除往年常见的122毫米口径火箭炮外,还有一款大型远程火箭炮亮相,型号可能是240毫米M-1991火箭炮。移动式导弹发射车被发现载有“飞毛腿”导弹、“芦洞”导弹、“舞水端”导弹等。“舞水端”导弹是由前苏联潜舰所发射的潜射弹道飞弹所改良而来,射程大概有3000公里,如果从朝鲜境内发射,能打到美军关岛基地。
专家点睛——金正恩阅兵全程微笑 打造和平新国家形象 阅兵仪式的各种细节展现出朝鲜高层继续执行“先军政治”方针下,将努力打造一个温和、和平的新国家形象。
朝鲜阅兵以展示适度威慑的常规武器为主,即只能对韩国构成威胁;最后,阅兵除了展示强硬姿态外,更重要的是传递政治和外交信息。此次阅兵,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全程微笑,不仅显示朝鲜的自信,更传达出朝鲜领导人希望和平,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意图。近期朝鲜不仅展开朝韩南北对话、还提出要与美国对话,金正恩显然更希望借纪念活动在国际社会面前展现温和的朝鲜,希望回到国际社会。
战争反思——“我们从朝鲜战争汲取什么教训?” 俄罗斯《独立报》26日刊文称,现在各界都在争论当时是否可以避免这场战争?谁应对这场到现在仍未平息的战争负责?虽然苏联没有正式参战,但美国媒体一直宣称苏联是战争的始作俑者。报道称,美国至今仍对朝采取政权更迭的政策。目前半岛局势仍十分紧张,人们并没从朝鲜战争中接受教训。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26日霍尔特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朝鲜战争的影响可能还要持续20年。
华商报:阅兵方阵中突出中国志愿军老兵代表有何意义?
评论员 苏浩:过去朝鲜一直未对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给予刻意的宣传、表现,只强调朝鲜人民自身为保卫国家反抗美国侵略者。此次,中国志愿军老兵出现在阅兵方阵中,是新一届朝鲜领导人对中朝传统友谊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自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朝鲜通过射星、核爆等一系列行为,使半岛局势骤然变紧,迫使联合国出台最严厉制裁,致使朝鲜倍感压力。使朝鲜迫切需要改善与中方的关系,以与国际社会对话。因此,朝鲜不仅重修中国志愿军墓地,更主动邀请中国志愿军老兵代表出席阅兵。
华商报:您如何反思这场战争?
评论员 苏浩:作为冷战的活化石,朝鲜半岛的对峙是历史的一种悲剧。但60年前的那场战争,是在冷战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我们也不能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过去的历史。从当时来看,这场战争确实为中国树立国威,中国敢于直接挑战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并在相当程度上赢得了战争,一改中国积贫衰弱的国家形象。但同时,我们也需记住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比如,志愿军的人员伤亡等。但判断这场战争的价值还需更长久的历史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