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本炎书画为贺礼 大家进入客厅,老彭没有忘记此行的主题,只见他从背包中拿出了精心筹备的祝贺老周七十大寿的贺礼。这贺礼是老彭专程为老周七十大寿写的一首诗,继而专程请我们四团的书法家战友黄家润书写,然后装裱起来。尽管从价值上讲估计不会太高,但是老彭的这份心意是没有办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早在2010年5月23 日,老彭曾经在《战友网》上发了一个名为《周光轩精神光耀武汉、感动战友》的帖子: 这可不我的话,是5月18日武汉战友在欢迎张同林的宴会上普遍对周光轩老战友的一致评价。他是1963年入伍的老同志,现年66岁。祖籍河南南阳,转业后在湖北宜昌工作。 他虽然和张同林是同时代人,入伍年限也差不多,但由于转业时间早,与张又不在一个团,一个是五团,一个是炮团,他们相互之间其实并不认识。至于武汉战友则年龄更轻,更是一个也不熟悉。为什么当张同林来武汉后他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躯车,巴心巴肝地往武汉跑,就是冲着陆二师这块牌子,二师战友网这块阵地而来的。简单说就是:凡是在陆二师呆过的战友,不管认识和不认识,也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男兵还是女兵,都是好兄弟、好姐妹,都要以上宾之礼尊敬而待之,这就是我所说的周光轩精神。 正是由于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当杨铭志在网上发布信息:“……欢迎武汉周边地区战友积极参加”后。周马上来电表示一定来武汉会见张政委。并自备车辆,躯车7个小时。率子女同张同林等战友一一拜会、握手,问候,尽显老者风范。 宴会结束后,由于子女们第二天还要上班,当晚急于赶回去。何、杨等人准备给他安排住宿时,连忙摇头说:“不必了,见一面就满足了”。并拿出四盒宜昌特产《三峡名茶》分别送给张同林、彭本炎等战友。充分说明周老哥心细如发,考虑周到。正应了那句古话:“千里路上寄毫毛——礼轻人意重”。 返回宜昌时已经是凌晨三点钟,回家洗洗后调整一下,几乎一通霄没有睡觉。这对年轻人讲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加上来回路上折腾10多个小时,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同张同林,杨铭志,何幼鹏、彭本炎等战友见一面。可见周光轩战友,把战友情、兄弟姐妹情看得何等重大,何等高贵。难怪战友们都感慨万分,赞不绝口。因为当时为了赶路,走的太急,我们武汉战友大多都来不急表示一下他们就走了,只有何幼鹏买了10袋武汉特产《鸭脖子》送给周,算是弥补了我等不足。 周光轩这种德高望重,讲感情、重友谊的崇高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希望我们陆二师的战友认真耕耘好战友网这块阵地,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把我们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看了这感人肺腑的帖子后,我们从中找到了老彭为什么要导演这次五老闹周府的原因,也找出了他为什么要给周光轩战友书写祝贺的诗词的原由,同时也能够看清他为什么千方百计不厌其烦的把自己的贺诗请人书写,然后再精心装裱的理由了。是老周的战友情深打动了他,也同时感动了我们这些年愈花甲战友们,我们能不响应他的征召吗? 就在周光轩战友七十大寿前夕,老彭把自己专门为老周七十大寿而创作的贺诗发到战友网上以示祝贺。 周光轩同志系炮团战友,1963年入伍,河南南阳人,在部队期间曾两次出席武汉军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代表大会,并连续多年分别被武汉军区、军、师、团树立为先进典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是老政委马骥良亲自培养出来的。1972年转业,任河南省淅川县教委副主任。2000年经济体制改革后随子女移居湖北宜昌,现已退休。明天是周光轩同志七十寿辰,特发此诗以示诗祝贺! 七十老黄忠, 三峡一青松, 虎居夷陵道, 威震鄂西东。 二师老英雄, 光耀军营中。 暮年春犹在, 依旧夕阳红。 彭本炎战友代表了我们《战友网》所有战友的心声,我们此次之行也是奔光轩战友的深情厚意而去的。我们衷心地祝愿光轩战友及夫人健康每一年,快乐永相伴! 请看下篇《交流经历话题深》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138632"><link href="http://138632/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138632 [/img] 灬 灬 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