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冻雨之夜奔黄河 山东野营拉练的最后一项任务是从浮桥上过黄河。这是我们部队的一项新的训练项目,过去部队几次想组织这种训练都没有机会。这次是军部组织全军工兵分队在黄河上面铺设浮桥训练,我们才有了从浮桥上过河的机会。为了配合这次行动,于是我们部队连夜向黄河边开进。 凌晨一时,部队起床出发了。这天晚上,满天乌云密布,凛冽的北风刮过不停。四周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深冬的鲁西南气温已经下降到了极致,严寒考验着徒步行军的部队,也是我们这天行军的最大障碍。 出门没多久,天下起了小雨。开始是毛毛细雨纷纷飘落在地上,大家没有多大的感觉。随着北风逐渐加剧,雨也渐渐地下大了,从小雨到中雨,中雨到大雨。这时雨点打在脸上开始有些冰冷。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感觉雨水像沙子刮到脸上一样的疼痛。战友们都以为是冰雹,经过仔细辨别,原来是雨水吹到脸上已经成为了冰粒,故而雨水刮到脸上,有如冰雹一样的感觉。 由于下雨,部队不得不穿上雨衣。为了让雨水能够尽快地流走,战友们都把粘胶的一面朝外。当时气温太低,当雨水接触到雨衣的时候,已经结成了冰。因此,雨衣慢慢地变厚、变重。而且灰色的雨衣慢慢呈现出银白色。 靠雨衣是没有办法阻拦冻雨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尽管战友们依靠雨衣解决上身的防雨问题,但是膝盖以下部位依然没有办法解决。雨衣有一定的高度,下面的裤腿没法遮挡,慢慢也变成同雨衣一样,裤腿由“湿”变“硬”、变沉。脚也慢慢的由感觉冷而变麻木了。脚上穿的解放鞋很快就湿透了。自己的脚从主动移动慢慢变成了机械地挪动了。不仅如此,由于能见度低,战友们高一脚、低一脚地摸索着前进,有时候竟然走到了路边的小沟里,只要听到踏破冰凌的声音,就可以断定有人又踩进水沟里了。他的裤脚与鞋子就会全部湿透了。 开始下雨路面尚且好走,随着雨水的作用路面变得打滑了,逐渐感觉到路面不仅是有打滑的感觉,而且似乎在玻璃上行走。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战友不得不相互掺扶着前进。 本来行军两个小时要安排休息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办法休息了,找不到能够放下背包的地方。于是,部队不得不继续坚持行军。这样,行军的效率也就明显降低。 行军的过程中还闹出了笑话:司令部参谋长眼睛原本近视,在能见度特低的情况下,眼镜也结上了冰凌,在漆黑的环境里更难以分辨物体和人。他在行军的过程中,隐隐约约地看到前面有人在运动。于是,用手一边拍打一边询问:“你是那个单位的?”一连问了好几声都没有人回应。其实在他身边的战友看得比较清楚,参谋长拍打的是管理股军马的屁股。这时候军马也很累,轻轻地在身上拍打也没有理会照常走路。自然也就没有反应,更不会有回音。这件事后来一直作为笑料在部队中流传。 行军的路线在地图上看是乡村大路。但是,由于天气的原因,行走起来好似田间小路一样,总感觉到路面狭窄。其实是在黑暗之中摸索的人们,定向问题难以解决,行走起来忽左忽右,所以道路也显得窄了许多。 行军的过程中,风助雨势,雨借风威。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行军的路面从旱路到“湿路”、到“泥路”、到“冰路”。结冰的路面好像地面泼了一层油,平时解放鞋与地面的摩擦作用尽然消失了。所以,行走的时候不得不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因此,外面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衣服里面却是汗流浃背。 除了道路难行之外,就是饥肠辘辘。晚上出发时没有吃饭,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行军后,体力消耗与体内食物的消耗应该是成正比的。由于计划只有4个小时的行程,中途没有安排大休息。即便是安排做饭,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老百姓又在沉睡之中,是不可能解决做饭的问题的。只有忍饥挨饿坚持行军。这样多种艰苦的条件的综合考验,对于每个战友都是严酷的锻炼。 原来打算4小时赶到的30里的路程,竟然从凌晨一时,走到上午九点才到达。到达之后的疲劳状态实在难以言表。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八日
[url] M M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