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结合战例搞演习 按照计划我们这天拉练到了嘉祥县的双庙宿营。双庙是个比较大的集镇,安排在这里宿营比较方便。部队要在这里附近组织一次战术演练,地点就选择在离这儿不远的独山。 独山周围比较开阔,三面都平原,只有一面与山地相连。独山下面就是独山镇,可以说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在独山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小规模的战斗。敌人利用这个独立于附近山地的有利地形,在这里配置了一个前哨阵地,兵力是一个加强排,给他们驻守在附近山地的部队警戒。当年,解放军用一个加强连的兵力,经过激烈的战斗,攻下了这个阵地,为部队歼灭山地之敌创造了条件。 为此,我们部队决定在这里组织一次加强步兵连进攻实弹演习。一方面为了让指战员们熟悉战例,另一方面也是对部队进行一次实地演练,以提高部队和指战员的战、技术水平。由于是拉练期间,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演练,总共安排四天。 第一天看地形。全团排以上的指挥员都到了现场,由作训股张元北股长介绍了地形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布置情况。然后,以营为单位组织指挥员进行实地研究,根据地形与兵力布置确定作战方案。 司令部各部门则根据自己的作战分工,制定自己的作战方案与协同计划。我当时在炮兵股,我们要负责战斗中的炮兵协同计划。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进行炮兵火力保障的安排。炮兵股在张五星股长的组织下,根据团直属炮兵的情况,组织对进攻部队的火力支援。经过研究后,我们分别制定了团炮兵群在连进攻中的火力支援和无座力炮的加强与支援方案。 第二天组织分段推演。团部决定由二营的四连负责实兵演练。团直属的一○○迫击炮连、八二无座力炮连和工兵排都参加了演习。演练分阶段进行,一个阶段结束后,部队原地暂停。经过分析研究后再继续演练。其他单位的指挥员则跟随演习的进程,拿出自己的指挥方案,从中找出问题与差距。 一大早,四连的部队就到达了指定的地点。按照预定的方案进入各自集结待命的位置。部队从进入阵地开始,分炮火准备、突破前沿、抗击反冲击、纵深战斗等阶段进行实地作业。尽管阶段比较简单,但是进入实兵现场演练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在短暂的时间内,要让指挥员与战士都要明白指挥员的意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部队拉开以后,由于通信工具缺乏,联络很不方便。往往一个动作的配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好在部队都在一个山头上,只要派出通信员就能够很好地传达组织者的意图。 分段演习整整搞了一天,从早上7时到下午6时才结束。不要说战士们,就是指挥员们也都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回到宿营地后,首先是填饱肚皮,简单地洗洗就休息了。 第三天是部队综合演练。也就是在分段演练的基础上,把演练的动作连贯起来。当然,综合演练也要根据战斗的发展进程的,并不是一气呵成。结合战斗中的实际情况逐步向前推进。综合演练一次也需要半天的时间。这天部队战士推演了两遍,上午、下午各一遍。组织部门仔细地讲评了演练的情况,指出了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布置了下一步的演练方法,让连队在演练中改进。 第四天是综合实弹演习。为了增强战斗气氛,团部给演习的连队按计划配发了少量的实弹,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空包弹。同时还运用了少量的炸药,用以烘托战斗气氛。 上午10点,三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团营两级的迫击炮对前沿阵地进行炮火准备。紧接着工兵运用320爆破法对敌前沿障碍物实施爆破,爆破结束后,部队发起了攻击。首先对敌人阵地上的目标进行实弹射击。然后战士们巧妙地利用有利地形快速地向“敌人”阵地接近,后面的重武器不时地向敌人射击,以掩护战友们的冲击。 整个演习过程是结合了当年的战例,经过前两天集体研究。因此,演习过程比较顺利。战士们尽管付出了体力,但是,也学到了战斗中的战术运用。特别是部队长期居住在平原,有这样的山地战术训练实属机会难得。 演习结束后,团首长把解放战争时解放军在这里战斗的实例给大家作了详细介绍。将几天的训练情况进行了总结,充分的肯定演练的成果,表扬了参与演习的指战员。同时指出了在运用昔日的战场,还原过去的战斗经过也是训练部队的一种好的方法,也是难得的一种有效训练形式,对于部队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八日 附:感谢董参谋长提供了许多当时的具体细节!
[ur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