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周口拜会老首长 1971年元月21日我们骡马分队行军到达了周口。周口是这次骡马拉练的唯一的住训点,也是拉练中途的唯一补充点,同时也是部队连日行军后唯一的休整之处。 “周口,原名周家渡口、周家口,有600余年的历史,因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一周姓船户在沙河往返摆渡而得名。市区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处,因此被称为川汇区。” 市内主要的河流—沙颍河的航运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它曾是著名的鸿沟水系和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最重要区段—通济渠的组成部分。到明清时期,沙颍河航运迎来了大发展时期。由于境内河道纵横,水上运输极为便利,于是,周口商贾云集,行店林立,舟车辐辏,市场繁荣,周围数百里的农副产品多聚此销售或经水运转销各地,周口也以河南四大名镇之一而称誉中原,更有了“小武汉”之别称。《周口市志》记载了当时沙颍河的繁荣景象:“那时沙颍河中桅樯林立,烟火万家;河岸上水陆交汇,财货堆积如山。白天,千船竞发,桅帆林立,布满河道,搬运装卸货物者来来往往;晚上,渔火点点,歌声阵阵。”“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明朝万历年间翰林学士熊庭弼过周口题的诗,为今天的周口儿女对沙颍河往日的辉煌提供了一个无限的遐想空间。 我们到达周口的第二天早餐过后,崔立本副政委让我跟他一起去拜会周口军分区的张副司令员。他告诉我这个张副司令员曾经是我们四团的副团长,首先调到河南省军区,后来安排到周口军分区。 我们从住地出发后,崔副政委把我直接带到了张副司令员家里。他们家是个两层的小楼,一楼有一个不太大的客厅,客厅收拾得干净整洁错落有致,进到客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张副司令员以前就认识崔副政委,可能也知道我们拉练要经过周口。对于我们的到来似乎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他见我们进门,就立马招呼我们在沙发上落坐。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一般老百姓家里是不可能有沙发的。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坐上去自然有了新鲜的感觉。 茶几上早已摆上了平时难得一见的水果,副司令员招呼通信员给我们倒茶。茶叶也是我们并不多见的龙井。我到部队后很少喝茶,对于茶叶的档次我是绝对没有发言权的。只觉得茶叶喝到口里一股清香,过后依然口留余香回味无穷。 崔副政委坐下后,就跟张副司令员攀谈起来。他们在简单问候之后,崔副政委向副司令员介绍四团近几年来人事变动情况。特别团长政委的更迭似乎是汇报的重点。张副司令员也隔三差五地问一些他关心的问题。我不认识张副司令员,自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在他问到我什么时候入伍?在那个部门工作等问题时,我机械地作答。其他的时间就是在旁边聆听。 说着说着就到了中午。崔副政委起身告辞,张副司令员那里能让我们走。说时迟那时快,他立马拿出了几个小菜,非要让我们喝酒。他随手拿出了一瓶茅台和一瓶红葡萄酒,并且给每人准备了一个大约8钱的玻璃酒杯,给我们每人倒上了一杯茅台酒。俗话说:恭敬不如从命,我们也只好在感谢之中领情。 崔副政委打听茅台酒配给情况,副司令员说每个师职干部每个季度给一瓶指标,自己出8元钱。我是第一次喝茅台酒,感觉这酱香型的酒口感很好,酒沾到嘴唇有种粘稠的感觉,浓浓的香气久久停留在口中。尽管后来我也多次喝过茅台酒,觉得味道一次比一次淡,很显然尽管价格在不断攀升,可质量却成反比下降。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当我品完了一杯茅台酒后,张副司令员要给我加上,我赶紧谢绝了他的美意。我解释说自己不胜酒力,不能再继续喝了。首长也就没有坚持给我倒茅台酒了。但是他趁我不注意,给我倒上了一杯红葡萄酒,说是让我品尝一下红葡萄酒的味道。我只好用杯中的葡萄酒陪着两位首长继续喝。当我把葡萄酒喝完后,感觉到了两种酒同时进入腹中的厉害。顿时感到头沉重起来,脸上也通红,浑身发热。我自知有些醉意。 张副司令员见我如此,也就没有劝我继续喝了。我坚持了一会,两位首长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崔副政委说出部队明天要出发,我们还得回去组织准备。于是,就起身告辞了。张副司令把我们送到院子外面,我们感谢副司令员的盛情款待之后,就匆匆告别了。我们走出老远了,张副司令员还站在院子门口挥手。 二〇一三年四月一日
138292138292 138292 [/im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