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拉练不当老爷兵 自从二〇一三年一月九日我发出了《落实批示搞拉练(一)《落实批示三军动》后,接连也写了几篇,但是一直未能发出。我在努力地寻找当年落实批示时部队行动的细节,力图回顾更多关于部队行动中出现的一些状况。通过曾经经过的事情,认清毛主席做出《一一·二四批示》的原委。特别是在批示的结尾指出: 《一一·二四批示》的由来,从广义上讲,在上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从局部来说,特别是我们部队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长期以来,我一直对毛主席批示结尾的“如果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这句话耿耿于怀。当年我入伍的时候,部队处于二级战备状态。正常的节假日都要错开时间过,部队人员外出和干部战士休假都要严格控制。特别是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部队应该说是经过了磨砺的。 前文我已经说过,自从我入伍到批示下达,我经过了许多次的拉练,特别是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连续的、而且是有针对性的野营训练。对于部队的整体素质确实有很大的提高,部队干部战士应该说都得到了具体锻炼。 回过来再想想,自从一九六六年开始,部队也组织过两次到微山湖收割小麦。来回也组织部队进行过铁路输送和徒步行军,对于拉得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但是有针对性地从部队实战需要的训练似乎有些欠缺。机动成为当时训练的主题,对于部队战时需要的走打吃住藏似乎明显不足。 特别是部队参加一九六六年国防施工后,于一九六七年初,全团的步兵分队都被匆匆忙忙地调到郑州“支左”去了。只有有骡马的分队回到商丘营房参加营建施工。 部队进城后,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部队一下从山区进城,不亚于“南京路上好八连”进入上海时的那种感受。而且任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从繁重的施工任务中解脱出来了。这些根本性的改变,给部队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曾经与施工机械和工具打交道的干部战士,转为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和单位与各种各样的不同人群打交道。而且要在那纷繁复杂的两派斗争中找到平衡点,甚至要到两派“战斗”的现场去冒着生命危险,站到两派武装冲突的中间制止武斗,有的战友还当场被打成重伤。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口号下,赤手空拳地、不厌其烦地做着群众工作。我们七连曾经在郑州粮食学院,被所谓的“造反派”包围几天几夜不能出来,他们在那里默默地坚持着,直到被集体解救。 然而,部队从封闭的营区进入到没有营房的、与社会融为一体的生活环境。干部战士从不适应到适应,许多城里人享受的生活方式,战友们从侈望到追求。人们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甚至个别干部战士把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当成是对自己的追求,个别严重的甚至干出违纪违法的事情,对部队的声誉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当时的环境中,在当时部队面临的艰巨而又繁杂任务的条件下,部队保卫祖国的责任并没有改变,军人的使命并没有消亡。在执行“支左”任务的时候,部队依然没有忘记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组织训练。但是,这种训练离部队打仗的要求依然相去甚远,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随着部队新老交替的不断进行,部队的作战需要整体素质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不仅整体的战术水平达不到实战的要求,就是部队长期以来坚持得比较好的步兵“五大技术”,也不能与从前同日而语了。 除此之外,部队吃苦耐劳的作风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我也曾经于一九六八年先后参加商丘和开封两地“支左”,深知“支左”中的酸甜苦辣。有位“支左”中跟我睡在一张床上的参谋曾经对我说过:“部队进城前不管什么样的苦都能吃得,进了城以后什么样的福也都能享受。过去的那些苦就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吃了。”对于这段话,我深有感受,所以至今不忘。 人是有堕性的,作为部队是由人群组成的,如果养成集体的堕性更为严重。部队只有严格要求从严训练,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改变思维克服堕性。重拾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传统,树立敢于拼搏善于斗争的大无谓精神,我们的军队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回顾当年毛主席在《一一·二四批示》结尾的:“如果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这句话,对于当时部队的现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138392138392 138392 [/im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