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做砖 从汉阳钢铁厂回校后,学校让我们做砖坯。当年学校要扩建和改建部分教室与师生宿舍,需要大量的砖。为了节约开支,采取自己组织学生做砖坯、请师傅烧砖降低施工成本。 那时候,农村盖房大多数都是使用从稻田中切的土砖,只有少数有钱人家盖房子用烧制的砖。学校让我们做砖坯谈何容易,我们都是学生,不要说做砖,从来也没有见过做砖,如何能够把砖做出来。为此学校特地请来了烧砖的师傅,在大操场教我们的做砖坯,然后再把做好晾干的砖坯烧制成砖。 做砖坯对土质的要求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的泥土是不能用来做砖的。我们学校操场上我黄胶泥土,这种泥土正好是烧砖上等原料。所以,我们取土十分方便,就在学校操场靠近龙头山的边上取土,不仅可以说是就地取材,而且还节省了用土的费用。同时为我们平整扩大大操场解决了土的处理问题。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当时做砖坯全靠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只有一个能够一次制作三块砖坯的盒子。这个盒子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框,中间有两个隔板,上面无盖,下面有活动的底。这样操作一次,可以做三块砖坯。 做砖坯的工序其实非常简单,只有和泥、托坯、烧制三道工序。但是每道工序却十分讲究。各道工序都有自身的特殊要求。 做砖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和泥,而且和泥是做砖的关键。只有做砖的泥和好了,才能够保证砖的质量。为了能够按照要求和好泥,做砖的师傅在现场边做边指导。 首先让我们把做砖坯用的泥土集中到操场上,把泥块打碎,然后再浇上足够的水让水彻底渗透到泥土里,经过一定的时间渗透后,确定已经达到要求才能开始和泥。 学校为了减轻我们的劳动强度,从附近农村借一了一头牛,让我们轮流牵上牛到泥里面去踩,一直踩到泥都烂透了为止。和泥说起来并不复杂,如果牵着牛在泥里踩的时间长了就觉得累。当泥和到快要好的时候就粘脚,来回提脚都很费劲。因为牛在不停地走,人也不能停地动,而且眼睛还要看着,什么地方需要重复踩才能和好。一趟泥和好后两腿发软,坐下去再也不想起来了。 泥和好了就要搭砖坯。搭砖坯也是不轻松的工作。首先要像和面一样揉好一团泥备用,把托砖的模子里撒一些地灰,再揉好的泥向砖模使劲砸进去,方向和力度要正合适。使劲砸的目的,是让砖模能够均匀地填满,使托出的砖有棱有角,否则就会成为废砖。这项工作很费臂力,一天砖坯做下来,两臂酸痛无法上举,有时甚至连吃饭拿筷子也不方便。 做砖坯有一个专门用来分割砖泥的弓形用具。它是用来把砖模面上多余的砖泥分开的。这个弓形用具是用一根竹片和一根细铁丝做成的。用细铁丝穿到竹片两端的孔里,把竹片拉成弓形。其实,分割多余的砖泥主要是靠弓上面的铁丝起作用。 用铁丝把多余的泥划开后,再把多余的泥从做砖坯的模子上取下放在一边待用。托起做好的砖坯倒在预选的晾坯场地上。然后,再继续重复上述的动作。 等到砖坯干涸定型以后,还要把一块一块的成型砖立起来。立的时候保持砖与砖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砖坯更快地风干。风干的砖最后还要码堆,就是把准备进窑的砖一堆一堆地码好待烧。 做砖坯最大的危险就是下雨。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防雨就成了大问题。因为夏天的暴风雨很多,经常刮大风伴随大雨突然降临。我们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砖坯被雨淋湿。所以,每天对天气预报非常重视。发现可能有暴雨的时候,首先把能够码堆的砖坯尽量码起来,然后再用芦席盖好。而且还要用砖头压住,防止芦席被大风刮走。不能上码的砖坯还要挖排水沟,上面也要盖上芦席。 我们当时的任务就是只做好砖坯,让砖坯晒干达到能够进窑烧就完成了。经过20多天的努力,满满地一窑砖坯顺利地制作完成了。经过了一周的休息,我们又开始了新学年的学习任务。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138291138291 138291 [/img] ㈧ ㈧ 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