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大枣
(三)
1963年初,农村开始使用夹米机,把稻谷变成大米再也不用繁杂的手工劳动,只要把晒干的稻谷倒进夹米机,经过机械的处理很快白花花的大米就直接流入箩筐。当时农村没有电,夹米机是用柴油发动机带动,后来农村电力普及后,夹米机就改用马达驱动,而且夹米机也逐渐普及了。
刚刚开始,我们方圆十几里只有三合大队有一台夹米机,附近大队的农民都把稻谷挑到那里去夹。
听说三合有了夹米机后,为了看看新鲜玩意儿,也为了节省劳动强度和时间,我也决定亲自去体验一下。于是,我约了个伴一同前往三合一看究竟。
这天上午,我们吃过早饭就邀约一起,各自挑了稻谷去夹米。谁知当时由于夹米的人太多,大家都在排队等候。等到我们夹完米已经是下午二点多了。这时我们明显感觉到腹中空虚,还要挑着100多斤的大米走10来里路,明显觉得力不从心。
这时正好路过三合小学门口,我们见附近有一个杂货铺,于是就在此休息一会,看看能不能买点东西以缓解燃眉之急。这个店虽然不大,但是吃、用的物品倒也齐全。原本想买点饼干、芝麻饼之类的食物应急,但凡用粮食做的食品都要粮票。当年粮票在农村也算是稀罕之物,即使有点粮票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的。出来夹米没有准备在外面就餐,也就没有准备。
看来要粮票的食物是不能买了。于是就问老板有没有不要粮票又能够填肚子的东西?老板指着蜜枣问我们要不要?我想既然是枣就能吃,能吃就能缓解饥饿难耐的局面。我当即拿出2角钱买了一斤。
蜜枣拿在手上就觉得跟我们家的枣子不一样,就询问这个蜜枣的来历。老板说:“这是伊拉克蜜枣,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
同伴问:“伊拉克是那个省的啊?”
我学过世界地理,知道伊拉克是西亚的一个国家。就笑着告诉他们,伊拉克是亚洲西部沙漠里的国家,这蜜枣不是我们国家出产的,我们吃到了货真价实的进口货。
提起伊拉克这个国家,现在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些年来在伊拉克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伊拉克的新闻几乎天天都有,人民的苦难深重,且旷日持久未见终期。
上世纪5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中国政府自然同情这些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在上街游行声援的同时,市场也有鲜明的标识:哪个国家受到帝国主义压迫,我们的商场就会出现哪个国家的商品。其中让人记忆特别深刻的要数伊拉克蜜枣和古巴糖。
1956年伊拉克发生革命,推翻了亲美的费萨尔王朝,自然就受到美国的打压。我们支持伊拉克革命政府,于是伊拉克蜜枣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起初人们对伊拉克蜜枣的印象并不坏,放在大商店漂亮的食品柜里出售,当属于高中档食品。以后市场上愈来愈多,很快身价猛跌,渐渐地杂货店也有卖的了,再后来被小商贩装进大竹筐挑着满大街地叫卖。
不过这伊拉克蜜枣确实好吃。枣呈橄榄形,橘红色有些透明,糖度极高,很像北京的蜜饯。个大肉厚,口感松糯滋润稍带清香。枣上有瓜瓣式的缝隙,枣肉与核之间似有薄膜,一掰即开,利利索索露出干净的枣核来。
这种枣很像被蜜腌制过的,相互挤贴着,黏黏地抱成一团,硬硬地挤成一块不容分开。当时的包装也非常简陋,有时就散装在麻袋甚至草袋子里,时常会有草屑麻丝等物粘在枣上面不易洗掉。零售时大多数用荷叶或者是粗纸包裹。
用伊拉克蜜枣充饥不是明智之举。由于蜜枣太甜,吃了几个后,就觉得喉咙被糖淹的感觉十分难受,实在难以入喉不能再吃了。正当饥肠辘辘之时,却看着手上的食物不能下咽,这种感受实在难以言表。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买过伊拉克蜜枣了。就连普通的蜜饯,我也不屑一顾。初尝伊拉克蜜枣至今已经过去50多年,但是只要提起伊拉克蜜枣,我仍然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