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3511|回复: 8

传统文化与中国诗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槟榔 发表于 2011-12-3 1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小文,是我在阐述有关“中医文化”一文中的一篇。战友们喜爱诗歌,故不揣浅陋,名以“传统文化与中国诗歌”,供大家参考。

                   传统文化与中国诗歌

从中国社会的历史看,各个社会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社会群体的心理状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例春秋战国时期的避祸全身,唐朝贞观之治的宽容自信,南宋时期的亡国血恨,晚清民初时期的民族虚无等,均为不同时代的大众心态特征

从敏感的中国士人看,他们的为人处世更是呈现出嬗变的轨迹,使其在“仕”与“隐”的天平上,演绎着“入世”与“出世”的不同心态与人生,他们或讴歌理想眷念仕途,或忧国忧民、愤世嫉俗,或归隐孤独、感惜怀旧、消极遁世等,可谓世态炎凉,人生百态。

然而,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心态与人生百态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它千变不离其宗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轨迹。从文化轨迹与根脉来说,那就是纵横于中国历代社会的儒、道、释主流文化。

中国儒、道、释主流文化,不仅可用来“治国”,而且也用来“修身”。对于以文化人、以文“修身”来说,不同思想的儒、道、释文化不仅可以育化出不同精神风貌的社会群体,而且也可育化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艺术人生。如果举出一个事例,那么,在中国诗歌唐朝里的李白、杜甫、王维(暂且称为“诗歌三人行”),这三位不同的诗人与诗风,就是最好的例证,例如:

李白,字太白(自称太白金星转世),号青莲居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不仕的清廉君子),又号谪仙人( 被贬谪的仙人),他还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他的诗激昂奔放,意境奇妙,雄奇飘逸,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长安少陵原的村野老人)。在他的诗中,常出现乾坤、秋云、猿啸、残炬、落花以及织女、老妇、老农等意象。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反映着社会与人民疾苦而被誉为“诗史”,他高尚的人格与精湛的诗艺而被尊称为“诗圣”。

王维,字摩诘。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他名和字的由来。王维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故外号“诗佛”。

鉴于他们不同的处世名号身份、不同的诗歌成就与人生,后世又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从而组成了中国诗歌三人行的“天地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唐代诗歌三人行的不同身份名号与诗风,明白无误地告知人们:李白是“道”的飘逸;杜甫是“儒”的践行;王维是“释”的禅境,并由此有了如下几个提示:

①诗言其志,借以抒情:三位诗人的不同诗风,既是他们个人志向与不同情趣的表露,也是他们对唐朝由盛而衰的社会心理反映。例如,初盛唐时的理想与激情、乐观与自信、济世与践行;中晚唐时的忧伤与焦虑、惋惜与悲愤怀旧与归隐等。换言之,是其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文人与社会矛盾冲突的表露,是他们对世态炎凉的一种社会心态。

②文以化人,诗如其人:李仙、杜圣、王佛的不同诗歌风格,其实是道、儒、释文化内化于他们灵魂深处所积淀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并由此而呈现出的一种思想精神与文人精神。实际上,李白早年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他漫游山林,超脱不羁,求仙学道。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其熏陶,精通佛学。因此,他们不同的诗歌艺术追求与成就,是源自他们心灵深处的道、儒、释思想所奠基的心理结构,从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并由此产生了他们诗歌与人生的“仙、圣、 与“天、地、人”的不同。




[url]  ⅶ 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李晓侯 发表于 2011-12-3 13: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url]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何源坤 发表于 2011-12-4 1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产生那一天起就是通过人们的口头吟唱逐步发展过来的。诗歌的音韵美就是在口语发音的基础上得以实现。音韵美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常见有《诗品》、《词品》、《曲品》等。

    138582138582 138582 [/img] ㄊ ㄊ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40
  • 签到天数: 322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钟豪仪 发表于 2011-12-4 2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138519138519 138519 [/img] ㄑ ㄑ

    该用户从未签到

    谢文胜 发表于 2011-12-12 19: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0 13:1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许雅琳 发表于 2011-12-13 16: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7-7 03:23
  • 签到天数: 65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张同永 发表于 2011-12-19 13: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聂岩 发表于 2011-12-23 14: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儒释道的说法还是更多的是放在哲学范畴里。文化则是在哲学(也就是世界观,价值观)被广泛认知后的思想行为的体现。

    中国在武帝朝后才开始大推儒家思想。(当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和天人合一迎合了统治阶级思想)
    之后至今,中国一直是儒家思想在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历朝历代,往往盛世君主执政比较遵循儒家思想的时候,文人学子们就比较能够迎合主流社会,一个个想的就是入世。而,君王交替或者朝代交替过程中,很多文人因为对当政者或者新的朝代的不满,想入世入不了,或入了世又想出世的时候。会把所有的不满情绪释放到作品中。(当然,像李白这样想做官又不会做官的也是一肚子怨气的。)

    这些好的作品就会流传影响到文人圈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情感和价值观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推动社会意识不停的朝儒家思想靠近,再靠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24 21:11
  • 签到天数: 76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陈学义 发表于 2011-12-23 2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战友高论多多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11-24 12:43 , Processed in 0.0565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