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31|回复: 1

《军鹰》11、12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梁庚森 发表于 2025-4-17 1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11章  架空线 电报电话用  金城战 身体当导线   
五句头:电报电话架空线,
拉线电杆避雷线,
导线线担隔电子,
架成通话信息传。
通信史讲赵副连
第1节 最辛苦连队
独立通信营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师的直属队,营下面有架设连、通信连、无线电、修理所和总机室。
我们架设连是营里最辛苦的连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保障部队指挥系统的通信技术主要还是依靠有线通信。其优点:对话明语、直接;上传下达便捷、及时等。有线通信班电话兵,训练标准很高,训练任务极重。500米放收线训练标准为:5分钟完成为优秀;6分钟良好;7分钟及格。爬杆固定训练标准为:1分钟完成为优秀;2分钟良好;3分钟及格。千米有线架设综合作业训练标准分别为:25分钟;28分钟30分钟。还有接线技术、查线技术、架设空明线技术、安装电话、修理电话和排除故障技术等等科目繁多。加上共同训练科目如:单双杠、木马、10公里长跑、5公里武装越野等体能训练科目。再加上队列、刺杀、射击、投弹等步兵技术科目。说实在的,当好一个有线电话兵实在是太难了。
“自古男儿当自强”。在刚分到连队时,训练中,我肯吃苦,不怕累,争强好胜,敢于挑战,专业训练科目每次考核都是优秀,共同科目也都在良好以上成绩。刚到架设连的头一年,每个星期日我都没有休息过。记得在一次训练中,李键营长路过,看到我们辛苦训练,拍着我的肩膀关心的问“小伙子,累不累?休息一下。”他经常来连队走走看看。因此,他同我很熟。我答道“是有些累。但是我不怕!”“好!好!好样的!有出息!”。是的,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拼命干!我当时是个小胖子,在师通讯科组织的军事专业技术考核中中,500米放收线科目比赛,我以5分57秒完成,全军排名为第8名;爬杆固定科目比赛,我以67秒完成,全军师排名为第13名。都达到了良好标准,也算差不多了。
人们通常对架设兵“即有线电话兵”是不了解的。其实,架设兵平时要比步兵辛苦的多,军事专业技术科目难度特别大,标准也高。有线电话通信是通信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始终要保持有线电话通信联络畅通无阻。打仗时,还要跟得上,跑得快,插得深,自卫能力强等要求。当然,打起仗来,敌人破坏线路,电话兵进行维修线路危险更大。在诸多的战例中,电话兵都是敌方消灭和猎捕的目标。所以极度训练方式和强化训练体能,是有线电话兵的家常便饭。常言道,通信兵是首长的耳目,通讯是战争指挥的中枢神经,通信兵就是飞毛腿。
有线架设训练难度大,要求严,每次训练,汗湿衣服如同水洗。因500米放收线训练和千米有线架设综合训练,后背衣服常常挂扯磨破;因爬杆固定训练,衣服扣子常脱落,或扣子处衣服扯破;穿的军用鞋内侧和鞋底,都被磨透。在我的印象中,在架设连当战士期间,好像就没有穿过几天新衣服和新军鞋。除了搞好军事专业技术外,我们对共同科目的步兵技术也抓得很紧。通过刻苦训练,考核投掷手榴弹项目,我能投到40米以上,在射击方面,最后考核达到了优秀水平。那时我经常想,当兵要有过硬的杀敌本领和自卫能力。否则,万一打仗怎么办?体能训练我也不敢忽视。每次10公里越野我都是争取跑下来,又是争取到前面。
架设兵虽然要比步兵辛苦的多,但还有一定的军事通信技术。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通信线路"中“架空明线” 的历史,世界上最早实用的长距离明线线路,是美国华盛顿至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建成于1844年,全长64公里。19世纪70年代电话发明以后,明线线路开始用来传送电话。1918年开始利用明线线路传送载波电话。中国的明线使用情况:1881年12月,中国建成了天津到上海的第一条电报明线传输线路,全长1537.5 km。1936年中国在杭州和温州之间开通了国内第一条载波电话明线传输线路。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通讯事业发展迅猛,1949~1952年,我国各主要城市的长途明线迅速恢复与建成。1955年,12路载波电话工程在北京和上海之间顺利开通。  
在通信线路发展早期,长途电缆和光缆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由于明线构造简单,容易架设和维修,初次投资较少,架空明线在促进通信发展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中国现在的偏远农村,也许你还能看到明线的身影。通常架空明线的形象是这样的:每50 m左右竖立一根水泥杆,有的地方甚至用木杆,我们把它通称为电杆。在每根电杆上常常安装1~5层线担,也有的叫它们横担。至于线担的材料,也没有太多的区别,有的用木材,有的用角钢。电杆上装在中国现在的偏远农村,也许你还能看到明线的身影。通常架空明线的形象是这样的:每50 m左右竖立一根水泥杆,有的地方甚至用木杆,我们把它通称为电杆。在每根电杆上常常安装1~5层线担,也有的叫横担。至于线担的材料,也没有太多的区别,有的用木材,有的用角钢。电杆顶端装的线担上,主要配置有五种材料,才能保障线路的畅通,即导线,线担,直脚隔电子,拉线,避雷线,弯脚隔电子等。
架空明线通常是裸导线,它的材质也非常的广泛,有硬铜线、铜包钢线、钢心铝绞线和铁线等等,这些导线固定在绝缘子(也叫隔电子)上,确保导线和导线之间,以及导线和大地之间绝缘。绝缘子通常是瓷做的。美国等少数国家也有用玻璃来做绝缘子的。
传输性能——就好比高速公路的运载能力。最初的架空明线,每条双线回路只能传送1路音频电话和1路电报。后来因为载波技术和载波电话的应用,1条明线传送的电话路数越来越多。在我国1条明线线路上可同时开通350多路电话了。
施工——要想把架空明线立起来,看起来很简单,插根电杆,拉上明线就行了。而实际上架空明线的施工是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考虑电路上存在的信号衰减和电磁干扰,还要考虑电杆的稳定性。施工时,还必须考虑当地土质和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原因。
因此,架空明线的施工,都需要事先由专家设计好,根据施工图,认真测量,精心施工。在何处导线交叉,电杆埋多深,多少根拉线加固,导线如何捆扎,如何专设避雷线等等都需要专业的施工队来完成。这可不是普通百姓玩的"活"!
应用——现在,架空明线主要使用在通话量不超过200路~300路的农村和边远的城镇地区。因架空明线就在露天中裸露。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和外界强电磁场的影响,再加上每条明线话路容量较小,传输频带较窄,不太适应现代通信业务发展的需求。架空明线已经逐渐被通信电缆,特别是通信光缆所取代。  
由电杆支持架于地面上的裸导线通信线路,简称明线线路。这是一种有线电通信线路,用于传送电报、电话、传真等。  
结构——明线线路每隔50米左右竖立一根电杆。每根电杆一般安装1~5个横担,可架挂1~20余对导线。导线通常为铜线、铝线或钢线(又称铁线)。导线固定在绝缘子(又称隔电子)上。绝缘子一般采用瓷材料或玻璃材料制成,使导线和导线之间以及导线和大地之间保持绝缘。中国使用的导线直径有2.5毫米、3.0毫米、4.0毫米等几种  
传输——架空明线的一对导线构成一个回路,两端连接电话机,可以传送1路电话。如果回路的两端再连接载波电话机,则除原来开通的1路电话外,还可多传送若干路电话。例如,一对铜线或铝线连接 3路载波电话机后,可多传送3路电话;再连接12路载波电话机,又可多传送12路电话,总共可同时传送16路电话。钢线对高频的衰减比铜、铝线大,所以一对钢线除开通1路电话外,一般只能再开通3路载波电话,即同时传送4路电话。
同一杆路上的各对导线,由于长距离平行架挂,会因电磁感应产生相互间的串音干扰。每隔一定距离将一对导线的两根交换挂设位置,可使串音相互抵消,这种措施称为交叉。采用不同的交叉制式,可以开通的电话电路数也不相同。采用中国1966年设计的新 8式交叉的明线线路,容量可达200多个电话电路。在同一杆路的导线中,还可选出几对铜线或铝线各加开一套短距离的高12路载波电话,使容量增加到300多个电话电路。  
电信信号经由线路传送时,随着传送距离的增长而逐渐衰减,当线路长达一定程度时,必须用增音机将电信号放大再继续传送,才能使接收端收到的电信号不致过于微弱。例如传送12路载波电话的铜线回路或铝线回路,大约每隔100公里就需要加装一部增音机。 特点  ①明线线路设备简单,容易架设和拆除,发生故障时较易修理,初次架设投资较少,但每一电话电路的平均建设投资则高于电缆线路。②容易受天气、自然灾害和外界电磁场的影响。③容量较小。④传输频带窄,不能传送电视等宽频带信号。因此,在通信业务量较大的主干线路上,一般采用电缆线路、微波接力通信等大容量传输系统;在通信业务量比较小的地区,采用明线线路比较经济。

第2节赵副连长
我们架设连副连长赵俊卿,在架空明线技术上是个大内行。他有时登上电杆的顶上去架线,给新兵做示范表演动作。他是重庆陆军通校毕业的,技术高,人缘很好,很多人都羡慕他!他回忆说:我们一进学校就先接受革命传统的红色教育。在中央苏区时期,无线电密码通信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为粉碎敌人发动的四次反“围剿”、创建和巩固红色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无线密码工作创立前,党内联系和行文多靠交通人员人工传递,速度既慢也不安全。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敌人对我根据地的分割、封锁,无论是党中央与湘赣边界等不断壮大的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还是与在白区坚持地下斗争的党组织的联系,无线电密码通信事业都为当时中央苏区的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1930年底,毛泽东、朱德制定了夺取敌人装备和争取改造国民党军队技术人员来发展无线电密码通信的方针。
1930年12月30日,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一举全歼敌张辉瓒师,缴获了无线电台一部。当时红军战士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他们出于对敌人的仇恨,就把发报机砸了,只留下了收报机,史称“半部电台”。红军利用“半部电台”,侦听到宁都东韶敌军谭道源师的电台传来该师准备撤退逃跑的情报,及时送到红军总前委,朱德立即下令红军各部星夜赶往东韶追歼,取得了俘敌4000余人的战果,并缴获了一部完整的无线电台,至此红军便有了自己的“一部半电台”。红军总部就利用缴获的一部半电台和解放改造过来的无线电技术人员,于1931年1月在宁都小布创建了红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王诤任队长、冯文彬任政委,这是我军密码通信事业的第一支队伍。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中,王诤、刘寅使用电台进行了二十多天的日夜侦听,有一天,电台突然收到,“我现在福田,明晨出发。”“去哪里?”“东固。”敌方还不知道我方已有电台,竟然使用明语通话。王诤、刘寅利用电台,及时截获敌方动向。这是无线电台首次配合红军作战,取得了歼敌公秉藩师大部和47师一部的重大战果。红军的无线电密码通信除了通过空中电波突破敌人的通信封锁外,更主要的是利用通信手段为革命战争服务,并在反“围剿”战斗中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对于无线电密码通信的作用,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有了无线电通信,红军从内线转到注册后外线作战就更加灵活了,部队就更能撒得开、收得拢了。”“我主要靠文武两条线指挥革命斗争,武的一条是通过电台指挥打仗,文的一条是通过新华社指导舆论。”周恩来则形象地比喻:“中央委员加电台,等于党中央。”党中央正是依靠无线电密码通信,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苏区军民欢庆胜利的大会上,毛泽东把年轻的王诤请上了主席台,高兴地说:“我们工农红军也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这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1931年6月,红军总部在江西于都平头寨成立通信材料处,1933年改为通信器材厂并移驻瑞金下陂屋。1932年1月,在瑞金洋溪成立军委无线电学校,5月26日改为红军通信学校并移驻瑞金叶坪坪山岗。1932年12月,在瑞金沙洲坝成立中央电话局。1934年1月,在瑞金成立中央军委通信联络局。   
从半部电台发展起来的中央苏区电讯,在保卫红色政权和建设革命根据地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
1931年9月15日夜晚,苏区中央局的电台首次联通了上海党中央的电台,向党中央发出了第一份电报。这份电报使用周恩来亲自创编的密码“豪密”,内容是“弼时安全到达了”,在上海是由周恩来、邓颖超译出的。从这次通报开始,标志着“豪密”正式投入使用。此后,“豪密”逐步用于全党、全军的高级领导机关和军事指挥机关之间的密码通信,确保了无线电通信和指挥政令的安全。
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的第一部收报机,史称“半部电台”随着无线电台的逐步增多,迫切需要培养我党自己的密码工作队伍。为此,党中央从上海将我党自己培训的报务员派往中央苏区,伍云甫、曾三、涂作潮、杨兰史等就是党中央派到中央苏区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时,开设无线电训练班,招收培训无线电密码通信学员。毛泽东、朱德对密码通信学员的培养十分重视,亲自参加了在宁都小布举办的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开班典礼。毛泽东在讲话中将无线电密码通信生动地形容为党和军队的千里眼、顺风耳,是革命的“鲁班石”。无线电训练班为我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密码通信工作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就是第二期训练班毕业的学员。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以电报收发机为战斗武器,与敌特巧妙周旋,英勇奋斗,最终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回忆着红色摇篮,传承着革命基因。从书写中央苏区时期可歌可泣的故事,到描绘新时代发展的壮丽蓝图,瑞金的红色通信事业从未缺席。通信战士牢记使命,在共和国红色通信的起点,实现了革命老区、党和军队的通信事业跨越式发展。
他去过朝鲜,常回忆道:“那会儿的士兵,好像是全才,哪个岗位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充实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一去就到在三八线那里就架了一趟线路,我们通信兵一个营全出动,我主要负责爬杆子打拉线,赵副连长介绍说,打拉线可以锻炼臂力,架了一趟线路之后,手劲特别大,工具是用的脚铐子。战争打到哪儿,电话线就要跟到哪儿。刚让我架电话线的时候,就感觉新奇”。  
“那个年代的电话线和我们今天的电话线有很大差别,用棉纱裹起来的铜线,都非常少见。他说,电话员们经常拆电灯线充当电话线,有时候实在找不到材料,就拆掉缴获来的敌人的铁丝网,将铁丝拉直制作电话线,制作好的电话线,粗细长短不一。就连电话机也是五花八门,既有美国的,也有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手中缴获的,斗争条件十分艰苦。”   
副连长赵俊卿对于往日的记忆,似电影一般回放。“那会都是山地,我们爬山过梁,曾记得架的最长的一段线路,我们全营架了二十几天,架设几十公里的电话线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座高约30多米的电线杆,那个年代没有吊机也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战士们犯了难,我自告奋勇冲到前头,戴着脚铐爬杆子,在爬的过程中不慎滑下来,下巴和腿被擦伤一大片,后来用腰带将自己绑在电线杆上,一点一点往顶端挪,最终将电话线架了起来。不架线路的日子里,我们会组织学习,学习怎么架线,怎么绑线,线路交叉时怎么架会不影响到信号,互相不干扰,以防保护我们部队的通话信息。   
副连长回忆道:“在朝鲜的日子里,与朝鲜人民的沟通也是问题,我们学习了当地的朝鲜语,最常用的是“大娘喝你们的一点水吧”等常用语。”   
抗美援朝战争中,在金城反击的最后战役——工程兵团的电话兵韩殿勉,他和战友冒着战火抢接断掉的电话线,当携带的电线用尽时,韩殿勉用身体将线路接通。他说:“就是牺牲了,我也值!”有了这条畅通的指挥线路,我军因此有多消灭了敌军一个营。
韩殿勉19岁入朝作战。参军两年后,他随部队第一批入朝作战。1948年12月,17岁的韩殿勉参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0月,他随所在部队作为第一批志愿军部队入朝。1953年6月,金城反击战打响。包括韩殿勉在内, 全班6个人冒着敌人的轰炸,抢修了一天的电话线。当晚9点,韩殿勉所在班接到通知:“指挥所电话线断了”。他自告奋勇和战友陈禄组成战斗小组,带上冲锋枪、电话机,还有一捆一百米长的电话线,冲向了前方战斗区域。
借着敌军炮弹轰炸的光,摸到线头就接!为了防止暴露目标,韩殿勉和陈禄不敢打开手电照明。两人只能捋着电线,借着炮弹轰炸的光,排查电话线,摸到线头就接。其间,他被落在身边的一连串炮弹气浪,推了,就搜集他们的电线, 只要看见断线就接!”
倒在地,脑袋起了三个大包,腿也被炮弹皮划伤,一直在流血。
战友一个个互相鼓励着:“即使我牺牲了,你也一定要把电话线接通!”在敌人的炮火中,韩殿勉和战友走走停停反复接线。这时,他们发现身边友军的查线员牺牲了,韩殿勉心里非常低落:“友军牺牲接线过程中,韩殿勉发现一段电线够不着了,要是硬拽,可能会把线扯断。韩殿勉转头对战友说:“即使我牺牲了 你也一定要保证把电话线接通!” 
说罢,他咬着牙,用自己的身体将线路接通。韩殿勉所接的电话线,是67军201师榴弹炮营的指挥线路。
电话接通后,我军因此又多消灭了敌军一个营,他因此荣立二等功。韩殿勉说:“作为一个军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有危险,你怕这怕那,躲了,那就只能当一个逃兵”。
抗美援朝后,韩殿勉于1956年因伤转业,回家乡邮电局工作,直至退休。
几多年过去了,有许多事情,副连长都已经记忆模糊了,但是,一提起他参军的日期和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副连长却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常常给新入伍的战士讲述。



第12章 中牟县 刘巧走郑庵  工余享 名古与美食
五句头:曾看精通说岳篇,
古城中牟名声显,
现属郑州管辖下,
在此高架悬空线,
国防施工镐备战。
第1节 特殊年月
1966年的春天到了,通信营周边的树木变绿了,护营河边的花朵含苞怒放了,人造泉眼泓泓的泉水汩汩地从泉眼里冒出来,在滋润着营区的土壤,但见鸟飞草长,部队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政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
这一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
这一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1月28日我兴奋地听到——
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月7日,《二月提纲》被否定和批判,
3月8日,河北省邢台强烈地震发生。
由于事先作了很好的预报
重大人员伤亡没有造成。
30个公社34万人受灾,
周总理亲临震中慰问受灾群众。
4月全国批判《三家村札记》,
《燕山夜话》遭到点名批评。
5月中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
《五·一六通知》发出,
真正开始文化大革命。
被控制的《人民日报》社论夺权,
指导新华社和广播电台对外发声。
6月1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6月4日公布中共中央关于改组北京市委的决定。
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
高考招生推迟半年进行。
6月18日,北京大学发生了揪斗党团干部、教师,
学生的乱打乱斗事件不断发生。
6月24日又有新的通知发出:
取消高招考试,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招收新生。
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
周恩来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原炮兵副司令员向守志将军——
出任第二炮兵首任司令。
7月20日陶铸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陈伯达任顾问——挂副部长名。
8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
名列第二林彪——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成法定。
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
从此全国性的大串联开始行动。
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
全国的学生、教师和红卫兵。
8月24日67岁著名作家老舍——
投湖自尽“在烈日和暴雨中”。
10月8日中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9至28日中央工作会议——举行在北京。
10月1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1月9日,“工总司”在上海制造的安亭事件”发生。
1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
广阔天地农村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12月1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
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不幸65岁寿终。
12月23日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两弹成功正欲迎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2月30日,上海的康平路武斗流血事件,
到引起大规模的武斗在全国各地开始……
而就在这年3月,我们架线连开始到中牟县刘巧和郑庵进行国防通信架空明线施工。
第2节 工地现场
回忆起那段施工和生活经历,往事历历在目,挥之不去。那看不到边的沙滩和沙丘与低矮的民房,如今是看不到了。不过当时公社生产队的青年,男女的倩影还是那样的清晰和熟悉,这是一段让人回味、让人感慨的人生轨迹,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
咱先简单介绍一下挖杆坑吧!
要完成架空明线通信线路,必须挖杆坑,也就是战士们口头语说的“打洞”,每相隔50或60米要竖一根电杆,杆坑要挖到1.5米,每人一个,一个一个往下挖。要挖好一个完整的杆坑,确实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但是当一个人在挖一个个杆坑时,但听见村里小孩欢乐的笑声和山林小鸟的鸣叫声,这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第一站是刘巧,师里汽车团给派了两辆大汽车,一辆解放牌和一辆五一牌,早出晚归。天一亮就吃早饭,半钟头吃完,换上工作服 。我为了新鲜,特别挑选上衣和裤子都带立正道道的公安蓝服装。我与比我高半头的同班战友蔡绍斌搭对抬着放线架放线,他是洛阳籍兵员,比我晚一年入伍,会打篮球,脾气温和。我在前,他在后,放线架上装着50 公斤的3.0铁线,盘带挂在脖子上,“一、二” 有时他喊 ,有时我喊,一前一后,同时起立,试试妥帖,迈步就走。只听哗啦哗啦……踏黄沙、绕沙丘,也有穿越麦田、豆地。一直 “哗啦”个不停,直到一盘铁线放完。好在是越放越轻,没有感觉太累。但有时在跨沟过小河的时候,就得动脑筋想办法了,尽量少费力气过去……就这样,午餐在工地享用,晚饭汽车拉上返回驻地。
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
想不到在放线的一个来月里,我还得到指导员高希臣的一句话:“不错,你真是一个人当一个人用。”我心里五味俱全——这是表扬吗?
刘巧一段工程完毕 ,我们坐着大汽车前往郑庵。往北望去一片郁郁葱葱。我心里想,这里还有这么的好庄稼?原来这是黄河大堤上附近。从大堤到渡口,要经过种植着麦子和他夏季农作物的河套地。这河套地也是很有说头的,因为黄河的水量时大时小,枯水期在河床里露出大片大片的土地,这种土地因含有大量的黄河淤泥,非常肥沃,这种土地就叫河套地,是不统计在耕地中,收获的作物都归种植者所有,所以一到夏季河套地一片郁郁葱葱。
架线班的工作首先是从练基本功和备料开始的。主要指导我们的商丘市邮电局架空明线的技师。他们教我们练基本功。一是练手劲,练到能把4.0的铁线“嘎嘣”一下就能剪断,二是练上电杆,练到上杆后能依靠安全带并能腾出双手自如的操作。这些对我们这些在国家困难时期成长起来且大都是小学毕业的农村兵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但凭着师傅的严格要求和自己的努力,在一个月后倒也都能凑和下来。单手剪起4.0的铁线“嘎嘣”一下也会断了,上到电杆上虽不能像老师那样操作自如,但也会战战兢兢的上杆干活了。似乎迎接艰巨的任务已经有了一些本钱了。   
完成这些后,对我们架设连来说可不是享受清闲的时候。我们要用各种交通工具将架线的各种器材运到工地现场。100多公里通讯线所需的水泥杆拉过来。就这样我们每天早上出发,一天二趟,装运、卸杆,奔波在军队仓库到郑庵或刘巧的这条路上,相伴我们的是风沙和有时作为中午餐的盒饭。待大部分的电杆和其他相应设备,如横担、线架和铁线,拉到了工地现场,才算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进入施工现场,看到挖好的杆坑,战士们扛着或抬着用黑柏油浸泡过的电杆,一根根送到杆坑旁,然后用人字架和长绳将杆子竖起来。
当电杆竖好后,就轮到架线班的人员工作了。放线、挑线、紧线、绑拉线,随着我们的上杆、下杆,一对对的通信线齐刷刷地架起来了。一排排电杆在山上的陡峭悬崖,在平原的农村庄稼地、在农民的菜田间竖立起来了。伸向远方的一对对电线,蓝天波真是非常感慨,觉得通信线路架起来了,自己也长高了,不但学到了部队通信部门的一项专业知识,为国防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开阔了眼界,浏览了祖国美丽的山川河流和名胜古迹,享受了当地风俗人情和土特美味,呵,看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块宝啊!
第3节 中牟名古
中牟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市,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古代中牟,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首都。历经桓子、献侯、烈侯、武公、敬侯等国君,赵国于公元前423年由都城山西晋阳迁至河南中牟(今河南鹤壁山城区一带),后于公元前386年迁至河北邯郸。中牟曾为赵国首都达38年,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重要转折时期。为以后赵国进取河北平原、攻灭中山国、拓扩西北边陲疆域,乃至最后定鼎邯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纷起,各国都城屡经迁徙,韩、赵、魏三国也曾先后迁都。公元前425年赵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由于赵都中牟的时间短,没有赵都邯郸时间长、影响大,几乎被忽视。
中牟约始建于春秋初年。当时,有赤狄、白狄、长狄等种姓部落,散居在太行山脉东西山麓的山间谷地一线,不断侵扰华夏诸国。齐桓公联合中原诸侯国,曾举"存鲁救燕"、"迁邢封卫"的善政,赢得诸侯们的拥戴。齐桓公伐戎年代约在公元前664年至前660年,又于前 659年"为卫筑楚丘(今河南滑县东)"。
晋国在春秋时期是较早设县的国家之一。最初的县都设在边地。晋平公时向赵武征询中牟令人选的事,既表明中牟在晋公心目中的非常地位,又昭示该邑由卫转属晋国的时间约在春秋中期。《淮南子·主术》高诱注曰:"县,远也。"这时的县内部也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有利于集权统治,加强边防。东周时争战频繁,各诸侯国的都城营建,也多注重选择具备这种军事条件的邑城进行发展。《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记:"晏子适晋,至中牟。"《左传·定公九年(前501年)》:"秋,齐侯伐晋夷仪。晋车千乘在中牟,卫侯将如五氏,卜过之,龟焦……乃过中牟。"这些文献记载了中牟邑不仅是晋国扩大对外兼并战争中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显示其是齐、晋、卫之间的交通枢纽。
1、圃田泽:古豫州之大沼泽,天下九泽之一在。
春秋战国称圃囿,两千亩地面积泎。
长二百里宽四十,黄河水入渐缩窄。
现今郑州圃田镇,就是曾经圃田泽。
2、鸿沟:大沟鸿沟狼汤渠,源名史记与汉书。
贯郑荥阳中牟境,有名不存圃泽注。
3、牟山:在中牟县城北2.5公里。为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双方修筑的土山,也即军事攻战防御工事的遗存。明正德十年(1516年)《中牟县志·山川》载:"牟山,在县治北五里,高十丈余,延数十里,上建牟山庙,县之得名于此"。这是此"牟山"之最早称谓,也是讹称。其实不是"县之得名于"牟山,而是牟山得牟于县。。
4、鲁恭祠-位于中牟县城西北10公里处,刘集乡鲁庙村。亦称鲁太师祠,系为纪念东汉章帝建初年间中牟令鲁恭所修,建筑年代无考。《水经注·潧水》中记载(清水)乱流,东迳中牟鲁恭祠南",即指此。明、清时有正殿、拜厦、寝宫、廊房等建筑,后屡修屡圮。今存寝宫3间、系清代修建,门上壁嵌"鲁太师祠"横额。明·于谦有《鲁令祠》诗云:
"长民曾羡鲁公贤,民物熙然各遂天。
境外遗蝗徒扰扰,桑间驯雉自翩翩。
闾阎风俗犹前日,史传声华纪昔年。
寄语郎官勤抚字,循良衣钵要人传。
5、永福寺:位于中牟县城南23公里处,三官庙乡后段村西侧。因所在地旧属高黄保,故又称高黄寺。创建于唐代,寺内石佛上刻:"通天二年(公元697年)造"。明嘉靖年间僧人广通重修、万历八年(1580年)僧人常训等重修。原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禅堂、山门等建筑,旁建关羽祠、碧霞元君祠。中华民国年间多次拆毁,今仅存天王殿3间,门前古槐树一株,胸围5米、树龄500余年。
6、水月庵-故址在今中牟县城东12公里处,仓寨乡小李庄北。其地原为池家坟,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观音庵,匾额为"水月庵"。中牟名士张林宗撰有《创建水月庵记》及《水月庵命名记》碑文。旧时,该庵为汴城至中牟行旅宿止或官吏来往下榻之处,壁间题咏甚多,清初名士沈荃(江苏华亭人,官詹事府詹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作《乙亥夏从汴回憩水月庵》诗云:"绀阁临平野,金镫照上方。寺幽宜水月,僧老话沧桑。竹外薰风细,松间月影长。熙然此暂憩,身世入清凉"。
7、曹公台:亦称中牟台、官渡台。故址在中牟县城北4.5公里处,大孟乡大衡庄东南。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曹操所筑。官渡古战场位于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权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清雍正年间进士桑调元有《访官渡》诗云:"官渡知何处,苍茫想旧城。曹袁遗垒处,烟雨绿芜平。大地几龙战,空天一鹤迎。无穷家国事,物外讵关情。"  8、任城王台:故址在中牟县城北约1.5公里处。三国·魏时曹楷建。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封其三弟曹彰为任城王(今山东省济宁县)。黄初四年曹彰死,其子曹楷徙封中牟,称中牟王,后又以曾改封任城国王,故称任城王台。台高三层,亦名层台。《郭公世语》:"晋永嘉三年(309年),中牟县城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止月朔自正,以为晋氏中兴之端。"
9、愁台:故址在中牟县城北12公里处,大孟乡万胜村东南隅。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克用之子、名存勖)与明宗(李克用之养子、名嗣源)争夺皇位。北宋尚书度员外郎梅尧臣有《愁台》诗云:"颓垣断堑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卸黄花。"
10、中牟县的九沟、八泽、三十六陂
九沟 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九沟"之名,以今地考之如下:敲胫沟(在县西南三十里)、蓼沟(在县西二十里)、渡母沟(在县西三十里)、丈八沟(在县西二十里)、老鸦沟(在县西北二十里)、金线沟(在县西北十里)、挂金沟(在县北二十六里)、辏沟(在县东二十里)、清塘沟(在县南六十里)。
八泽 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八泽"之名,以今地考之如下:东泽、西泽、南泽、北泽(俱在县北二十五里)、皛泽(在县南六十里)、蓼泽(在县西三十里)、雁泽(在县南三十里)、蔡泽(在县东南十里)。
三十六陂 据明正德十年(1515年)《中牟县志·山川》载有"三十六陂"之名如下:大灰陂、小灰陂、大限陂、大黄陂(俱在杨桥梁,即今杨桥村附近)、大黑陂、小黑陂、小长陂(俱在永安保,即今娄庄附近)、三驼陂、大长陂、大师陂(俱在南梁保,即今刘集附近)、白顶陂(在鲁村保,即今鲁庙村附近)、大官陂(在万胜保,即今万胜村附近),白墓陂、港稍陂、桑家陂、时家陂、大人陂、大汉陂(俱在淳泽保,即今白坟村附近),梭子陂(在古墙保,即今贺岗附近),黄家陂、焦家陂(俱在韩庄保,即今韩庄附近)、东吴陂、西吴陂、大匮陂、刘家陂(俱在高家窝保,即今水溃村附近)、白沙陂、蓼泽陂(俱在白沙保,即今白沙村附近)、王河陂、正礼陂(俱在盖寨保,即今邵岗附近)、蔡家陂、赵汉陂、兽头陂、母投陂(俱在新兴保,即今八岗附近)、稻畦陂、马长陂(俱在三异坊外,即今县城附近)、雁泽陂(即土山保,即今土山店附近。
第4节 特产美食
1、中牟西瓜-
外观好看瓤色正,籽如宝石珍珠生,
香拂笑语牙水生,凉争冰雪甜争蜜,”的美称。
2、中牟大蒜:
大蒜生产基地县,钙磷铁富土壤含。
生长物质极适宜,辣味适中药用全。
营养丰富肉粘香,瓣匀蒜头大特点。
不易破碎耐贮藏,蒜干蒜粉蒜油伴。
硒蒜胶囊能抗癌,大蒜制药厂投产。
精深加工销售畅,享誉中外蒜祖源。
3、中牟瓜豆酱:有很多家庭习惯自做一缸瓜豆酱。做好的瓜豆酱,香味浓郁扑鼻,中牟很多酒店有道菜就是花馍蘸豆酱,吃过的人都说不错。这个得感谢西汉时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张骞,在他的努力下,西汉和西域多国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并且发展了双边贸易,共同遏制了匈奴的霸权主义。同时,他引进了多种蔬菜和水果,改善了我国长期以来五谷(稻、黍、稷、麦、菽)单一种植的结构,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比如胡萝卜、西瓜、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都是在张骞之后逐渐在中原栽培。胡萝卜、西瓜在中牟县也得到广泛种植,尤其是西瓜,勤劳淳朴的中牟人民对臭豆进行了改良和加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了瓜豆酱。
4、中牟草莓:
春峰果蔬专业社,草莓种植精耕作。
完全采用蜂授粉,深井水灌污染绝,
两千余亩种植田。亩均纯收2万多。
带动周边拓万亩,放心产品销售火。
5、雁鸣湖大闸蟹:
是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的特产。雁鸣湖大闸蟹养殖采用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模式,依托雁鸣湖的优良水质,出产的大闸蟹膏满肉肥、蟹黄鲜美、营养丰富。雁鸣湖自然生态风景区位于中牟县北部,总面积32平方公里,距郑州35公里、开封22公里。这里林密水阔,是郑汴之间最大的天然水域和湿地。依托雁鸣湖优良的水质,雁鸣湖大闸蟹蟹黄膏满、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已经成了雁鸣湖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6、伊府面:先将鸡蛋磕入面盆里,放入盐面搅匀,再倒入面粉用手搅起,将面与鸡蛋搅匀后倒入适量冷水,再搅拌和成面团,揉匀揉光,放案板上用面杖用力轧至均匀有劲时,擀成3毫米厚的薄片(擀法与家常刀切面相同),擀时需不断撒入淀粉面扑(淀粉装在纱布袋内),折叠起来用刀切成0.5厘米宽的条,用手将面条上层的头向前揪起,一手抓头,一手握中间,抖出面扑,投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冷水过凉,分成5份,分别下入热油瓢内炸成金黄色捞出放在盘里,吃时将炸好的面条再下入开水锅里煮一下(煮的时间不能长,待面回软后捞出)。瓢里放油上火加热,再把煮好的面下入瓢里,将面煎黄,倒入盘里。然后再将所配作料下锅炒制,浇在伊府面上即成(或面下锅拌匀亦可)。外焦里嫩,香而不腻.
7、“铁锅蛋”是很有特色的一道菜,其是用特制的铁锅盖放火上烧红。鸡蛋打入碗内,搅匀,放入火腿丁、荸荠丁、虾子和海米、味精、料酒、盐水,铁锅放在小火上,将大油注入蛋浆中,并用勺慢慢搅动,防止蛋浆抓锅。待蛋浆八成熟时,用火钩挂住烧红的铁锅盖盖在铁锅上,利用盖子睥高温,将蛋浆烤凝结,暄起。使蛋浆糨皮发亮,呈红黄色。其味美,色泽红黄,油润明亮,鲜嫩软香,回味无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李晓侯 发表于 2025-4-17 17: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架设连最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7-13 05:54 , Processed in 0.0568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