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无论贫富,到了腊月三十的晚上是都要吃的。只不过是餐桌上的内容有所区别而已。 年夜饭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所改变,如今不叫年夜饭了,改为年饭了。因为吃的时间不一定是在除夕,只要小年一过也就可以安排了。 年饭实际上是一家人团聚的一种形式。一般全家人无论平时生活在天南地北,只要条件允许都要回家过春节,腊月三十以吃年饭的方式聚在一起,以庆贺过去一年的收获,互赠对新的一年的良好祝愿。 部队每年除夕也要吃年夜饭。但是,通常不叫年夜饭,而是称“春节会餐”。随着条件不断的改善,形式和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 连队对春节会餐各级都非常重视。每逢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都要进行认真的准备与安排。连队在当时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搞得好一些,以体现部队的温暖与关怀。 我当兵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国民经济处在恢复时期,部队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平时部队吃肉都是定量供应,每周只有一到两次见到有肉的荤菜。要想改善生活,连队只有自己养猪种菜。因此,连队年初都要计划喂养一、两头猪,到过年的时候杀了给大家改善伙食。因而除夕的春节会餐,就是连队生活保障的重点。 开始几年的除夕会餐也只是加几个菜。菜的份量比平时要多一些,尽量保证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大家能够吃饱、吃好。当时条件也比较差,菜也就是四菜一汤。因为每个班只有一个菜盆,把战备用的菜盆也拿出来,两个菜打到一个盆里。没有桌子板凳,每个班在食堂里围一个圆圈。也没有酒水,充其量只是加菜吃饭而已。但是这餐年夜饭大家仍然吃得非常开心。主要是平时吃饭是定量的,大家根本没有办法吃饱,更不用说吃好了。直到1965年的8月份,我们才真正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可以放开肚皮吃上饱饭了。最让大家高兴的是,这餐年夜饭能绝对够吃饱的。 随着国家经济形式的好转,部队的生活条件也在慢慢的改善与提高。加上部队从上到下组织生产劳动,师团都有了农场种植粮食。用以补充战士的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年夜饭的质量也在慢慢地丰富起来。连队年夜饭的餐桌上逐步从四个菜,增加到六个菜、八个菜、十个菜。花样品种也有所变化。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连队食堂有了桌子和板凳。年夜饭就八人一桌,餐桌上也比较丰富了。开始是啤酒可以上桌,后来是白酒、红酒也可以用上了。但是,部队有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得酗酒,如果喝醉了就要受到纪律处分。连队为了避免酗酒的现象发生,通常在酒的数量上加以控制,每桌白酒只有一瓶,绝对保证大家吃好而不喝倒。 六十年代末,我在机关工作了。机关的年夜饭也是安排在除夕的晚上。机关吃年夜饭的人比平时就餐的人数少多了。有的干部蹲点去了,要与基层战士同乐;有的干部探亲了,不可能参与。不过吃年夜饭的时候,团首长和机关首长以及安家的干部要参加。管理股把首长们安排到各个餐桌上,相互敬酒。充分体现官兵一致,上下同乐。 当兵22年,我在部队吃了20餐年夜饭。因此,对部队的年夜饭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也通过年夜饭的变化,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好转与变化。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到,我与家人的团聚是很少的。我有时候感到自己愧对父母与亲人。当年近七旬的祖父祖母在除夕吃年夜饭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孙子团聚;当父母步入花甲之年的时候,他们在年夜饭的餐桌上,盼望能有一天与儿子共同进餐;当妻子在吃年夜饭时举筷的时候,多么希望他的丈夫能够给她夹上一柱菜;当儿女们在年夜饭入席的时候,多么想亲自给自己的父亲敬上一杯酒。然而,作为平常的百姓,这都是举手之劳。然而,作为军人的亲人,这些都成为了奢望。 年夜饭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年夜饭可以体现部队领导对下级的关爱与关怀,年夜饭可以反映出军人的无奈与苦衷,年夜饭也同时看到军人的奉献与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