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的记忆 序言 前几年我就想写商丘。因为商丘毕竟是我的第二故乡。商丘那里留下了我人生的精华岁月,也磨砺了我的人生。在那里有我曾经熟悉的营房,有我们实弹射击训练的靶场,有供连队战术训练的庙台高地。商丘有宽窄不等但错落有致的街道,有穿城而过的陇海铁路,有再也熟悉不过的的火车站。总之,商丘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印在我们年迈记忆之中。我深深地怀念商丘,惦念着那里的发展与变化,于是便有了记录下那些过去的事情,让大家一起来回顾曾经的往事。 商丘真正进入我的大脑应该是我们登上奔向军营列车的那天。当我们的列车在汉口江岸黄浦路兵站吃过晚饭后,我们的列车还要继续前行。大家都不解地问带兵首长:“我们不是在武汉军区当兵,怎么还要走哇?” 带兵营长为了打消我们的顾虑,便把真实情况告诉了我们:“武汉军区管辖湖北和河南两个省的部队,我们的部队是在河南的商丘。” 这时,我们大家才恍然大悟。商丘这个不曾熟悉的地名随之进入了我的记忆。 1963年12月20日晚上8时,我们的军列到达了商丘。从这时开始,到1975年5月中旬,我在商丘度过了12年半的时光。 商丘的军营中不仅记录着我人生成长的轨迹,而且在这里奉献了我人生最精华的岁月,留下了我人生坚实的足迹。同时,让我在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了许多收获。人生12年正好是一个说起来轻松。但是,人生又能有几个这样风华正茂的12年呢? 到了商丘使我了解了许多不曾了解的东西。商丘的气候干燥,商丘的风沙袭人,商丘的严寒入骨,商丘的民风朴实,商丘的生活艰苦,商丘的百姓憨厚……。 自从来到商丘后,使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原。从小生长在丘陵地带的我,享受到平原给我们带来的一望无际开阔的视野,带来广阔的胸襟。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浪给人们以丰收的企盼与想望,闻着那沁人肺腑的庄稼的芳香,不得不让我这个出生农户的青年心旷神怡。 我忘不了夏天老百姓用大车拉着满车的西瓜在营房里叫卖,忘不了秋末冬初他们送来了连队必须贮备过冬的大白菜和红白萝卜,忘不了他们用红薯跟连队交换小米,忘不了军民一起在大操场上看电影,忘不了农忙时部队到农村帮忙收割小麦的情景。更忘不了当年部队与商丘地区的军民鱼水深情。 商丘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商丘位于河南东部,简称商或宋,拥有1500余年建都史、5000余年建城史,曾为六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因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商都建都于商丘,故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古称商、亳、宋国、梁国、睢阳、梁郡、宋州、宋城、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 商丘也是一个饱经历史沧桑之地。黄河历次改道给商丘人民带来了苦不堪言的灾难。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这一举措给商丘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是雪上加霜。 历年来的战争使商丘人民饱受了战难之苦。直到我们到商丘的时候,日本人修建的碉堡依然随处可见,这些碉堡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商丘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这里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也有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的光辉事绩。 商丘地处豫东平原,大地的灌溉条件受限,农民靠打井浇灌,对农业收成的影响极大。在相当一段时期人们生活依然清贫,红薯和玉米等杂粮一度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主粮。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奋斗精神依然旺盛,人们为美好生活而拼搏的毅力从未减退。 商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地处华中、华北、华东三大区的结合处,东临徐海、西连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是如今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两纵两横经济带的四大交汇城市之一,陇海与京九铁路、商杭与徐兰高铁、连霍与济广高速、105与310国道等均在商丘市区交汇,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为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交通和工商业中心,国家中东部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由于上述地理位置的优势,决定着商丘必然会迎来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必然会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腾飞的未来。我们急切地盼望着一个新兴地、高速发展的商丘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我们也会骄傲地争相告诉曾经在商丘战斗过的战友们,我们共同企盼着更加美好富裕的商丘一定会到来。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ur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