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操场 1960年4 月。武昌县同嘉鱼县合并,县政府所在地由原来的武昌搬迁到纸坊镇。由于两县合一,县一中的规模有所扩大,学生数量也在增加。学校的操场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师生活动的需要。于是,学校决定要在原来操场的基础上向西扩大操场,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一倍,解决学生早操、上课和课外活动的需求。 武昌县一中在纸坊镇的龙头山北麓。原来有操场就是在山边开辟出来的。操场的东边是男生宿舍,南边的龙头山坡上是教工宿舍,北边是女生宿舍。要扩大操场就必须继续向西拓展,将其坡地平整,同原来的操场连成一片。 这片坡地高差很大,高低差20米左右。也就是说要把高的山坡削平,再把土搬到低的地方。这样就必须将高的地方挖出的土方运到低的地方去。挖土、运土和夯实土层就是这次扩建操场的主要工作。 好在龙头山的北坡是清一色的黄土,没有石头,这样减少了不少的麻烦。但是土层相当坚硬,用普通的锄头无法挖动,必须使用十字镐和专用挖土的锄头,这种锄头的窄而且长,受力部分小,故而比较容易挖进土层。运输也没有好工具,原则上是用“冤子”(一种竹子编织的农村普遍的装载运输工具)挑。夯实则是借用老百姓的石磙用四根木棒扎起来的“硪”。 学校平时组织大家学习,加上当年学校社会活动比较多,学生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张。为了不影响学习,学校在放假的时候延长一个星期,用来完成操场扩建任务。 组织全校师生投入这么大的工程的确很不容易。学校按照年级分配任务。高年级的班级任务量相对大一些。我们初中学生任务也分配得少一些。任务的多少是以工程作业面来区分的。任务多的作业面宽一些,任务少的作业面窄一些。这样,我们年级四个班要同时上就施展不开。于是,我们4个班进行轮班作业。每天24小时不分日夜进行施工。这样干4个小时休息12个小时,然后再干4 个小时。这样既解决了作业面的问题,也解决了恢复体力的问题。 挖土方是个非常吃力的活,两手的虎口震得疼痛。但是,同学们都能够坚持。当时我们都是一群15-6岁的孩子,尽管从小在农村都受过锻炼。但是从事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是比较稀少的。尽管如此,同学们没有退缩,并且都是抢着生活干。 运土也是很累的,主要方法就是挑。如果连续挑4个小时,肩膀也受不了。于是挑土与上土的同学坚持轮换,挑半个小时换一次。这样,体力也可以得到补充,运土的速度也可以加快。 夯实也是很重要的,一般在填表土40公分左右为一层,第一层都要夯实,这样才能保证操场时间长了土质不会下沉。打夯全靠手臂的力量,时间长了吃不消。规定他们半个小时休息10分钟,好在需要夯实地地方面积比较小,这个任务是跟随挑土的情况决定的。因此,有时候必须视回填情况决定。他们是跟挖土的换班,没有夯实任务时就挖土,有了任务了再去打夯。 就这样,我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顶着酷暑迎着骄阳,全校师生奋战了一个星期,终于按时完成了操场扩建的任务。 扩建后的操场,中间留有一个土台。用于全校师生开大会和文艺会演的场所。每天早操,指挥的老师就是在这个土台上,指挥我们做操。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url] и и 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