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粗糠 粗糠是稻谷经过机械加工后脱离下来的稻壳,也有称谷壳的。因为稻谷经过加工后还产生出一种细糠,可以用来喂猪。当然在年成不好的时候人们用来充饥。于是,在解放初期便有了糠菜半年粮的说法。 相较细糠而言,粗糠是没有食用价值的。农村人用来点火取暖。小时候每到冬天老年人手上常常拿着一个烘笼,里面就是点着的粗糠,而且可以点上半天呢! 下雪天,在堂屋里用几块土砖围一个火塘,里面放些粗糠点着后烤火。用粗糠烤火没有火苗,靠粗糠相互之间慢慢传递燃烧,因此燃烧的速度比较慢,燃料相对节省。同时也可以在火塘上加上铁丝架子,烤些婴儿的尿布衣物之类的东西。这在当年农村冬天遇到雨雪天,便可充分发挥粗糠的特殊作用。家里只要点上粗糠,室内的温度也会有所提高。 那时候,农村用粗糠灌枕头十分普遍,长长的枕头装进粗糠枕着也很舒适。每年新谷下来的新鲜粗糠都要用来更换掉枕头内的旧糠,年复一年始终保持枕头内粗糠是新鲜的。 用粗糠煨汤更是一绝。通常是晚饭后把汤灌放到火塘或者灶里,经过一晚上的温火慢炖,鸡汤的味道特别鲜美可口,那是城里人难以享受到的美味。 学校购买粗糠并不是为了上述目的。而是为了利用粗糠的燃烧来烧水做饭。这样有三大好处:一是废物回收利用。粮食加工厂每天生产大米就会有很多粗糠产生,一个星期下来粗糠堆积如山,时间长了这些粗糠无法处理,学校每天用来做饭,正好可以源源不断地消耗掉这些处置困难的废物。二是学校可以节省开支。由于粗糠是废弃之物,自然价格也比较低廉,与当时烧柴禾相比便宜了许多。三是保护了环境。当年煤炭是稀罕之物,除了发电厂用煤以外,老百姓生活都是烧柴。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是烧木材,这样对于山林危害很大。学校是烧柴大户,改用粗糠也就减少了木柴的消耗,保护了山林。 学校烧粗糠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搬运。如果请搬运工就会增加烧粗糠的成本,于是学校把搬运粗糠作为我们勤工俭学的一项任务,号召全校学生每个星期利用课余时间搬运粗糠。这样既解决了粗糠的运输问题,又能适当给予参与搬运的学生一些报酬,解决困难学生的伙食费的问题。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1957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班长通知我参加挑粗糠。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当时,班长把我们领到食堂,由食堂管理员给我们传达任务。并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扁担,两个麻袋和两根绳子。然后,他带我们到车站附近的米厂,与厂方的有关人员交待后,我们就开始装好粗糠往学校伙房搬运。 离学校两公里的米厂,坐落在纸坊火车站东北侧。它承担着整个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城镇人口的粮食加工,每天不停地把稻谷加工成大米。这里有取之不尽的稻谷壳,也就是所说的粗糠。 我们每次都是利用周四下午3点钟以后到晚饭之间的时间。这时学校只安排了两节课,第二节课下课就开始挑粗糠。参加的同学也比较多,所以一周要用的粗糠一次就运回来了。 挑粗糠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很重的活。但是,由于我个子比较矮,当麻袋立着的时候,我挑着麻袋就在地面磨擦,根本无法行走。于是,我把麻袋横着用绳子吊着挑。这样挑也有问题,偶然碰一下麻袋就转圈,行走起来也就感到很吃力。而且,我们用的扁担都是成年人使用的比较长,我的两只手很难抓住两头的绳子。所以,我们无法用双手来控制麻袋,只好由麻袋自行运动。因此,每前进下一步都得考虑到肩上担子的平衡与运动。这样就更加增添心理上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也就比较慢,大个子的同学跑三次,我只能跑两次。尽管如此,我仍然弃而不舍地坚持着,直到完成任务。 挑粗糠既是体力活,对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检验和锻炼,也是一个意志的培养。养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应该说是有好处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身高也慢慢地增长了。加上经常的锻炼,挑粗糠对于我来说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在初中的前两年,我都坚持下来了。到了初三以后,学校就把这项活动安排给低年级的同学了。又给我们安排了更为繁重一些的勤工俭学任务。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九日
[ur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