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逊湖的鱼 (二) 解放前,汤逊湖的鱼是自生自灭。只有人捕捞没有人放养,日复一日湖中的鱼逐年减少,捕捞的量也越来越少。 解放后,汤逊湖有专人管理。湖水的大小由武泰闸控制,湖水多了就开闸放水,湖水少了就开闸灌水。只要不是长江洪水暴涨,汤逊湖始终保持湖水的深度,利于湖中鱼儿生长。 每年春末夏初,长江上游的鱼苗会顺流而下。每逢到了渔讯季节,专门有人监视长江鱼苗活动情况。一旦到达武泰闸的上游附近,就会下令开闸向汤逊湖放水,老百姓称之为“灌江”。把长江的鱼苗灌入汤逊湖内,保证湖内有足够的鱼苗生长。年复一年的“灌江”,加上湖中鱼类的自行繁殖,确保了汤逊湖的鱼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汤逊湖中的鱼以草食为主。大多数的鱼类以湖中的水草为生,湖中藻类繁多水草茂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汤逊湖周边雨季会有大量的肥水与食物冲入湖中,同样为鱼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雨水泛滥之年是汤逊湖水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年景。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塘堰的鱼儿也趁机随着雨水逃往湖中。汤逊湖水暴涨,周边的许多良田和房屋也被洪水吞没。这样不仅为汤逊湖的鱼扩大了生存的空间,而且还大量增加了鱼儿的食物。因此,汤逊湖的鱼飞速增长。人们在生活紧张的情况下,到汤逊湖捕鱼为生,大大地缓解了水灾给湖区人们带来的损失。 六十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开发汤逊湖。在湖区周边浅水区种植水稻,一旦当年雨水过多,这些水稻便成为了鱼儿的美食。这样人为地给汤逊湖的鱼增加的天然的食物。 活跃在湖区的各类候鸟,也为鱼类提供不少的食物。这些候鸟中尽管也有以鱼类为食的,但是它们以自己的粪便提供鱼类食用。在汤逊湖中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依存的、循环往返的食物链。 汤逊湖的水生植物中,蒿草是最多的。这些蒿草是湖中鱼类最为喜爱的食物。一旦被鱼类集中光顾的蒿草丛,蒿草的根往往会被鱼儿咬断而随波逐流,它们再也不会有固定的生活。而且这些蒿草排中,不仅是候鸟用以栖息之所,而且也是鱼类觅食良好基地。这里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鱼儿在蒿草从中戏水,而鸟儿趁机找寻自己的美食。他们同处一处而相得益彰。 有的鱼儿是以浮游生物为生的。它成天游荡在水面,捕食水面的浮游生物。这些鱼类实际上是汤逊湖里的清道夫。吃掉水面的浮游生物,净化湖水提高了水质。但是,由于它们生活于浅水中,常常被鸟儿作为食物。 汤逊湖实际上也有不成文的休渔期。夏季来临,正是汤逊湖的鱼儿的繁殖期,正好是湖区周边农民的农忙季节,人们忙于农田耕种,无暇到湖中捕捞,正好给汤逊湖的鱼资源提供了休生养息的大好时机。秋天到来,人们都忙着秋收,也没有时间到湖中捕鱼。这时候是鱼儿生长的时期。 当时农民管理比较严格,每个月只有一到两的休息时间,人们想到汤逊湖去捕鱼也没有时间。在“极左”盛行的年月里,私自下湖是要受到批评和处罚的。特别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候,更不允许人们下湖捕鱼。这客观上给汤逊湖的渔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保证了汤逊湖里的鱼的生长发育,较好地保护了汤逊湖区的水产资源。
138203138203 138203 [/img] Ε Ε 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