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3371|回复: 13

俄罗斯掠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崔亚萍 发表于 2011-1-16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荔娃的(飘过俄罗斯的空白地带)写的很好,可惜照片没有,我把我过去发在杭州19楼的帖子转过来,以补无图的缺憾。


    如今的俄罗斯,既有沙皇时代、斯大林、赫鲁晓夫时期建造的宏伟建筑,也有1991年苏联解体后留下的种种创伤。这种强烈的反差,实在让人看不明白!已经衰落的红色帝国只有过去可以自豪......。
       克林姆林宫里的
圣母升天大教堂
       蓝天下的九个色彩鲜艳、凹凸有致、美妙绝伦的洋葱顶,这就是著名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红场上的婚礼
    莫斯科的新婚夫妇结婚时,都会来到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鲜花并拍照留念,这已成了莫斯科一个令人感动的传统。在无名烈士墓和红场上停留了不太长的时间,我就看到七八对新人甚至庞大的亲友团在那里拍照,令我感叹不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人对自己历史的尊重和怀念。


       莫斯科郊外的一景
[

    阿尔巴特街上的街头艺人
        阿尔巴特街上的小画摊
    阿尔巴特街是莫斯科一条著名的文化商业街,有点类似杭州的河坊街,街头摆放着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小货摊,主要出售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你走过时,那些摊主会用生硬的中文对你说:“你好!不贵!”、“人民币,收人民币!”。这条街上还有许多小吃店、咖啡馆,甚至设有四五家赌场。街头画家,除卖油画外,还为游客画像,很有民族特色。


        叶卡捷琳娜宫
        叶卡捷琳娜宫的柱雕
         圣彼得堡的内河


        伊萨基耶夫教堂
        教堂正门外是尼古拉二世骑马铜像,教堂后面靠近涅瓦河边有彼得一世骑马铜像,即著名的青铜骑士像。

        在柯山大教堂里依次祷告的信徒

        滴血教堂
       滴血教堂又叫基督复活教堂,因亚历山大二世于1881年在此被刺而得名。
       冬宫里的看护人

       夏宫喷泉
        夏宫位于波罗的海的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是历代沙皇的郊外别墅,享有俄罗斯的凡尔赛宫之称。夏宫有喷泉之都的美誉。其中最大的名为大瀑布的喷泉群,有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喷泉200余座。最著名的是大力士参孙与狮子搏斗塑像的喷泉,塑像高3米,重5吨,水柱高达22米。

        参孙与狮子搏斗

    夏宫还专门安排人员装扮成宫廷贵族,在喷泉边陪游人留影,在华丽恢宏的皇宫衬托下,让人仿佛置身于十八世纪的沙俄时代。


        购物的女孩

沉醉在喀秋莎的旋律中
        西瓜笼
        在圣彼得堡的街头经常可以见到这种装着西瓜的铁笼,用途是防止夜间失窃。有时摊主怕小混混捣乱,甚至大白天把自己封闭在笼中售瓜。
        街头行人
能歌善舞的俄罗斯民族


[url]  │ │
  • TA的每日心情

    1440047877
  • 签到天数: 2 天

    吴越金星 发表于 2011-1-17 01: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张照片题名为“激情奔放的斯拉夫民族舞蹈”,倒数第二张也可以题名为“原列宁格勒的新一代斯拉夫女人们”,如何?。照片拍摄很好!崔战友的作品犹如其容貌般艳丽!还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在南京政治学院学习,就听该校哲学系主任在一次上课中谈到访苏观感时感叹:在苏联,不论何时,不论什么季节,只要是新婚夫妇,除了去教堂举行仪式外,必定是要到克里姆林宫广场向列宁墓献花。当时曾从心底里感慨:“苏修国家的人民还是怀念列宁啊!苏联人民真讲良心啊!”苏联解体后,此风尚依旧不改,俄共党员结婚是向列宁墓献花,普通人民结婚是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各地也是向当地无名烈士墓献花。我国曾经有段时间在北京也时兴起过新婚夫妇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但是,后来就没有了。当然,纪念碑在89动乱后就很难再向以往到京城那样,可以亲近走近并抚摸纪念碑了。

    [url]  k k k
  • TA的每日心情

    1440047877
  • 签到天数: 2 天

    吴越金星 发表于 2011-1-17 01: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有二本书可以去读读:一本是《日瓦戈医生》,一是《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
        前者是前苏联当代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代表作,是一部革命大时代的悲歌一曲,描写了一个医生贵族家庭在十月革命年代的遭遇,此书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是禁书,戈尔巴乔夫时代开禁了,也有电影,可以在互联网络点看;
        后者是描写莫斯科的一条步行街道、也是文化街道的一群年轻人们,在经历不同历史时期后的思想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阿.雷巴科夫的代表作,是继《日瓦戈医生》之后,在前苏联反响巨大,轰动文坛的畅销书。阿尔巴特街是莫斯科市中心一条著名的步行街,十月革命前为达官显贵聚居之地。十月革命后居住者多为高级干部,文人雅士。普希金,契柯夫,柴可夫斯基,奥库扎瓦等均在此居住过。街上不少造型美观的18-19世纪建筑物,每天都有身手不凡的画家在街头作画,出售画作,整个一条街就是一条画廊,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街。小说的主人公就是居住在这条街上的青年学生。

       《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其实是一部三部曲长篇小说,三部曲内容连贯,故事从30年代一直写到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为第一部,上世纪1987年出版(1988年我国出版了中译本)。第一部出版后在前苏联被视为“禁书”,作者受到压制,后被廹移居美国,继续完成小说第二部与笫三部的创作,到本世纪2002年才由莫斯科《古狄亚尔新闻》出版社出版,与第一部出版时间相隔15年。2005年初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俄罗斯播出。
        第二部《国无宁日》(暂译名)中译本约45万汉字,主要描写前苏共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市委书记基洛夫遇害后,规模空前的大清洗运动席卷全国。在审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案件和布哈林——李可夫案件中借题发挥,大搞株连,造成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的局面,并把上述案件的幕后指挥的罪名,强加给早已逃亡国外的托洛茨基头上。小说还揭露了苏共领导集团中相互猜疑,勾心斗角的若干鲜为人知的内幕。
        笫三部《灰飞烟灭》(暂译名)中译本约40万汉字,描写了前苏联当局向国外派遣间谍,密谋策划,暗杀辗转逃亡到墨西哥的托洛茨基及其家人的经过。第三部以大量篇幅介绍了二战前后,苏、德高层领导台前幕后的外交活动,介绍了苏联在战争中几乎亡国,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世界居首的事实,分析了造成这一惨痛教训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拒听忠言,独断专横,残酷打击持不同见解的红军将领,中了希特勒的圈套,外交失误,无备应战所致。描写了以朱可夫为首的一批红军指挥员坚持真理,刚正不阿,臨危受命,扭转败局,热情讴歌了苏联人民和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
        作者还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以萨沙,瓦丽娅为代表的,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他们不计父辈蒙冤惨死,个人横遭种种迫害,在祖国面臨生死存亡的关头,捐弃前嫌,毅然奔赴疆场,奋勇杀敌,为国损躯的可歌可泣英雄形象,并且通过生活与战争场面,描写了他们之间纯真的友谊和坚贞不渝的爱情,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

        曾经接触并被熏陶过俄罗斯文学与苏联文学早期或中期作品的中老年战友们,如若没有读过上述两书,建议阅读无妨,书籍中有的重大史事观点不可全信,但也可区分糟粕菁华,可以留给我们许多思索... ...

    138581138581 138581 [/img] 飠 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刘小军 发表于 2011-1-17 09: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亚萍这组真好!细腻多彩,但在图中并看不出败落的伤感,俺感觉俄人的精神面貌都还不错

    138582138582 138582 [/img]  [/url]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崔亚萍 发表于 2011-1-17 1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刘小军 [

    05年的俄罗斯街道有点乱,街上跑的汽车很破旧,大部分是华沙和伏尔加牌汽车,还看见没有门的小卧车。楼房就像北京50年代大院的房子,所有管道都暴露在外边,可惜照片都在杭州家的电脑里,现在没法贴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刘小军 发表于 2011-1-17 10: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崔亚萍

    亚萍又跑哪儿转悠了?俺等着看俄的续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伊京京 发表于 2011-1-17 11: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平这组相片拍得真好,同时介绍的也很详尽,我去年8月份去了俄罗斯,对这个国家有了不同以往的感触。俄罗斯这个国家初看虽没有中国的一些城市这么繁华,但你仔细看后,会深深地为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艺术底蕴所打动,尤其是它在沙俄时期所建筑的教堂和宫殿,工艺非常精湛,设计富丽大气,堪称少有的世界历史遗产,令人看而观止,心中充满震撼.....。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8-20 15:4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梁剑淳 发表于 2011-1-17 22: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姐这组照片拍得很好,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这个伟大民族的热情奔放和这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提起俄罗斯就自然地想起了陪伴我们成长的苏联不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翁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说话“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他不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0 13:1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许雅琳 发表于 2011-1-18 12: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妙,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刘雅静 发表于 2011-1-19 15: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是精品,照片也是精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开训 发表于 2011-1-19 2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开训 于 2011-1-20 01:56 编辑

    任何时代他就是一个生命度过的时代留念。再过100年有人会想起您这时的年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崔亚萍 发表于 2011-1-20 21: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梁剑淳

    说的不错!我现在在电脑上看纪录片“大国崛起”很好看的世界历史巨片,前苏联有两集,反映了苏联发展史。很好看,有空建议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聂林根 发表于 2011-1-20 21: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照片拍的不错,粗略的感知了俄罗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11-22 01:21 , Processed in 0.0789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