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如愿以偿 1963年12月18日早餐的时候,验血的结果就出来了。化验的医生经过半夜的努力得出了结论。兵役局的负责同志告诉大家:我们参加验血的30个人中,除了有一个人因为有血吸虫病被淘汰外,其他的都合格了。为了好做工作,就不当众说名字了,由这个青年所在公社的武装部长通知他。周部长接着告诉我们:“大桥公社参加验血的同志都合格了,你们就放心吃饭吧。周部长所说的大桥公社参加体检的人包括我的同学和我们大队的小涂。他跟我一样在公社没有选送,也是直接找到县里来的。 验血是征兵的最后一道体检,只要验血合格,就具备了应征入伍的身体条件。由于到县兵役局之前,政审都是合格的。所以,这里大家在政审和身体两项条件都符合征兵的要求。最后,就是由接送双方协商确定入伍人员的名单,平时大家都说是“定兵”。 “定兵”的时间就在这天的上午,协商的人员是兵役局和带兵的部队干部。 上午在“定兵”,大家都没有心思去逛街了,老老实实地在招待所等着。各公社的武装部长也无所事事,陪着我们一起聊天。大家虽然是一个公社的,大都不认识。我们请武装部长给我们讲部队征兵的情况。有的问:“这次带兵的部队在什么地方?” 周部长说:“听兵役局的人说是武汉军区的。” 我说:“武汉军区不就是在武汉吗?这不是在家门口当兵。说不定隔三插五的还能够回家看看,家里人要是想了,也可以到部队看看。” 周部长说:“那恐怕不行,部队是有纪律的。不像我们老百姓那么随便。部队规定服役期间是不能探亲的。” 话题有了后,大家七嘴八舌地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想法往往跟部队的要求大相径庭,被周部长一一驳回了。 上午10点,兵役局通知公社武装部长开会,周部长在临走前安慰我们:“你们不要着急,等我的好消息。这次全部合格的只有29个,我们征兵的指标是23人,还要除去年龄偏大的,就剩下不了几个了。我相信你们都有希望。” 我想既然周部长信心十足,我们就用不着担心了。但是,说不担心是不现实的。只要没有公布自己的名字,就不能算数。只有最后确定了,才是真正的过关了。 部长们在开会,我们好似热锅上的蚂蚁,怎么也安不下心来。应该说现在才是关键时刻。如果在名单中没有了自己,再努力也没有什么作用了。忐忑不安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几何函数增长。情绪越来越显得焦虑,几乎难以自控。幸好武装部长们的会议很快就结束了。 周部长一结束会议,就直奔我们休息的地方而来。他以多年来负责征兵工作的经验,深深地理解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进入房间来不及坐下,就告诉我们:“祝贺大家,我们公社的青年全部通过了,你们可以说即将成为解放军的一员了。” 顿时房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感谢周部长一个多月征兵工作中的努力;这掌声是,为能够进入解放军这所大学校而欢欣鼓舞;这掌声是,对大桥公社超额完成征兵任务的祝贺! 大家一扫过去的忧虑,换成了满面春风。我当时应该比他们更是感到幸福。三年来不懈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是我的第二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时的心情用什么来形容都不会过分,用最美好的语言来表达也不为过。欢笑和泪水同时涌向心头,也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回想三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三年多的等待没有虚度,三年多的期待没有失望,三年多的辛劳没有落空,三年多的赌注没有输掉。终于在脸上露出了三年多未见的笑容。而且笑得是那样的光辉灿烂,是那样的喜悦甜美,是那样的开心满足,是那样的平静自然。 午饭的时候,兵役局正式向我们宣布:1963年冬季武昌县应征入伍人员名单。对确定应征入伍的23名青年进行逐个点名。其中有我和我的同学李金林,还有我们大队的小涂。此时此刻我如释重负,终于迎来了我人生关键的转折,即将步入了自己向往已久军旅生活。 我们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一起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步入餐厅,痛痛快快地与即将朝夕相处的伙伴们共进午餐。 《应征入伍》至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此文原本有20篇,因种种原因在此只发12篇,其他就不再发表了,希望战友们谅解。 我们启程的前天晚上,武昌县召开了欢送晚会。我忘记不了这次晚会上的两首歌:《真是乐死人》和《三杯美酒敬亲人》。唱出了入伍青年的欢快心情和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因此,我牢记从军的日日夜夜,勉励自己要对得起自己三年的努力,对得起亲人的支持,对得起乡亲们的关爱,对得起人民子弟兵的称呼。
在元旦即将到来之际,顺祝战友们新年快乐!全家幸福!吉祥如意!
138317138317 138317 [/img] ю ю 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