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115|回复: 0

七、厉兵苏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薛文滔 发表于 2022-4-9 23: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厉兵苏北
     1939年冬,新四军基本完成了战略展开,但在华中敌后仍有广大地区尚待开辟,抗日根据地也有待巩固。尽快发展华中敌后抗战,是关系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193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刘少奇、项英指出:“整个江北的新四军应从安庆、合肥、怀远、永城、夏邑之线起,广泛猛烈的向东发展,一直发展到海边上去,不到海边,决不停止”。
  12月中旬,中共中央中原局在刘少奇主持下召开会议,研究了华东发展的战略方向问题,并于19日制定中共中央并项英,提出江苏北部“是有最大发展希望的地区”认为:开辟苏北 政治上有理,军事上有利。因为这时江苏北部大片土地均属敌后,除交通沿线和部分城镇外,大多数县城没有日伪据点。国民党军仅有韩得勤部,鱼肉百姓,为人民所痛恨。且内部矛盾重重。这里南临宁沪,北控徐蚌,依江濒海,回旋余地大,有利于新四军建立根据地。在苏北打开抗日局面,向南,可与苏南抗日根据地呼应,扼制长江下游,直接威胁南京日本侵略军总部;向北向西,可与鲁南、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便于沟通华中和华北的联系,有利于新四军协同八路军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据此,应把江苏北部作为新四军当前的战略突击方向。中共中央中原局在对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做了对西防御,向东发展的具体部署的同时,建议中共中央指派江南新四军一部北上,华北八路军一部南下,合力开辟苏北。194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刘少奇关于全力发展苏北的建议和部署。1月14日,项英致电中共中央军委,主张“独立开展南方局面”,不同意江南部队北调。1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项英重申了早已确定的关于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并强调指出:“华中是我们目前在全国最好发展的区域”。
     1940年3月和4月间,国民党顽固派在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屡遭失败后,重新制定了新的“剿办指导方案”。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一再致电项英,强令新四军江北部队调到江南,并调兵遣将,封锁长江,包围监视新四军军部。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共中央于4月20日电示项英、刘少奇,指出:“蒋、顾阴谋是想把新四军江北、江南部队全部陷死在苏南敌后狭小区域,以求隔断八路军新四军之联系,在适当时机消灭新四军”。同时相继致电新四军、八路军,要求八路军一部迅速开动,增援华中,深入苏北;苏南新四军部队立即北上;江北部队不应南调,而应协同八路军向苏北发展,使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当时,苏北地区有四种军事力量:一是日伪军。在长江运河沿线重要城镇扬州、高邮、泰县等地驻有日军第13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3000余人;扬州、南通地区驻有伪绥靖军2000余人;散布在高邮、宝应、兴化、东海、新安镇、海门等地有收编的皇协军2000余人。二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直接指挥的第89军、独立第6旅和10个保安旅约计5万余人,控制着东台、兴化、盐城、阜宁等地区,三是地方实力派武装。驻泰州地区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部近2万人,曲塘一带驻有税警军总团陈泰运部约4000人,他们属韩德勤统辖,但又受到韩得勤的排挤和倾轧,互相矛盾较深。四是新四军。当时在苏北的部队只有驻江都、嘶马、大桥一代的挺进纵队2000余人;在扬州、仪征、六合地区的苏皖支队1200余人。
  江南主力进入苏北后,以何处为中心创建根据地,当时有三种意见:一是扼守扬泰地区;二是北进兴化;三是东进黄桥。陈毅、粟裕权衡利弊,认为黄桥地处靖江,如皋、泰兴、泰县四县中心,在这里开辟根据地,东可向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发展,南可控制长江通道,与苏南部队呼应,威胁日军,切断韩德勤与冷欣的联系。盘据黄桥的是一贯勾结日伪 积极反共,鱼肉百姓的保安第4旅,驱之有理,歼之较易。尤其这个地区有中共的工作基础,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第14军的影响,群众条件好。新四军东进黄桥,政治上有理,军事上有利,遂定下东进抗日的决心。
      7月25日,陈毅、粟裕令所属部队主动让出郭村、塘头、宜陵、以及吴家桥、大桥等地防区给“二李”,挥戈东进。通过李军防区时,李军如约让开通道并朝天鸣枪,新四军佯作夺路而过,以掩韩顽耳目。韩德勤得知新四军东进情报后,即令保安第4旅由黄桥及其以南地区向北开进,税警总团由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带,企图南北夹击,歼我军于运动之中。28日,东进部队到达北新街以南,接指挥部命令,第2纵队突然掉头向北猛攻税警总团,击溃其两个团,歼1个多营。税警总团有不少军官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但该部受韩排挤,矛盾较深。陈毅破除黄埔生都是顽固派的观点,曾主动与其联络。此次作战,仍采取团结争取方针,令部队停止进攻,遣返俘虏,送还部分枪支,并写信劝其不要跟随韩德勤与新四军为敌。陈泰运深为感动,复信陈毅表示愿意合作抗日。
     在与税警总团作战的同时,第1纵队进占搬经镇,切断了保安第4旅的退路;第2纵队占领黄桥以北的蒋跺、古溪、营溪。第3纵队直取黄桥及其以南地区。经一夜激战至29日凌晨攻占黄桥,击溃保安第4旅两个团,歼2000余人。该旅特务团团长陈宗宝率部起义。东进部队随即进入如皋、如西地区。又转兵向南,积极开展对日伪军作战,连克靖江东北之孤山、西来镇等日伪军据点,粉碎日伪军两次报复性“扫荡”。黄桥东西50余公里,南北近40公里,所有日伪军据点均被扫除。各部队还分兵发动群众,清剿溃逃农村的伪军和顽军的散兵游勇,恢复社会秩序,使群众得以安居生产。
     为了加强苏北根据地建设,中共中央东南局特派青年部部长陈丕显率一批干部来苏北,加强地方政权建设。指挥部也派出民运工作队、战地服务团协同中共地方组织发动群众。根据地建设进展迅速。8月下旬,成立了南通、如皋、靖江、泰县临时行政委员会,管文蔚任主任。四地抗日民主政府也先后成立。9月中旬,成立了中共苏北区委员会,陈毅任书记,陈丕显任副书记。撤销了苏北,江北两个特委,成立了泰兴、如皋两个中心县委。临时行政委员会颁布了施政纲领和改善人民生活,创建根据地的各项法令。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成立了苏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出版了《抗敌报》(苏北版)各县抗日民主政府放手发动群众 发展生产,壮大人民武装,8月份即有3000余人参加新四军。抗日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群众运动轰轰烈烈,根据地建设初具规模,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声威大振 ,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初创,为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协力发展苏北建立了前进阵地。
   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协同新四军发展华中。1939年5月21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彭德怀,提出:“八路军如可能时,酌派一部兵力并地方工作干部去徐州东南宿县、灵璧一带地区活动”。八路军即派出活动于鲁西南微山湖西地区的苏鲁豫支队南下苏皖边区开展游击战争。
   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在苏鲁豫支队南下苏皖边之前,已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先后派出两个先遣梯队越过陇海路进入邳县、睢宁、铜山、宿迁、沭阳、邳县地区打击日伪军,开辟游击根据地,6月初,苏皖纵队撤销 ,所属部队统编为陇海南进支队,归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
    1940年3月在国民党顽军向皖东新四军发动进攻,逼迫新四军南调时,毛泽东即于16日致电彭德怀:“八路军目前斗争重心以移至淮河流域”,国民党军“现正派队向雪枫、胡服两区压迫”,“企图切断我军与新四军联系”,故提议调344旅至陇海、淮海之间,协助彭雪枫创立根据地,并策应胡服,将来再调一部深入苏北,使八路军、新四军打成一片”国民党军事当局压迫新四军南调不成,转而企图将新四军全部赶到黄河以北。中共中央获悉后,毛泽东,王稼祥于5日致电彭德怀、黄克诚、彭雪枫、刘少奇等指出:蒋介石“欲把我八路军、新四军统统纳入黄河以北”,但“华北敌占领区域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不入华中不能生存”。“在可能的全国性突变时,我军决不能陷死黄河以北,不入中原,故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八路军第344旅因应入淮河北岸,苏鲁豫支队开进苏北,“凡扬子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北,开封以东,陇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统须在一年内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总部指定第2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新编第2旅共5个团及教导营,计1.2万余人南下华中。
   6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彭雪枫,黄克城两部合并为1个纵队“活动于津浦路西、陇海路南,以对日寇作战,巩固豫皖根据地,扩大与整训部队为中心任务”,并应“设法抽掉一部兵力过津浦路东,帮助苏北发展”。7月初,两部完成合编,组建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城任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旅、第4旅、第5旅、第6旅。
   8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原局决定,将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所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党所领导的地方武装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下旬完成整编,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及政治部主任、韩振纪为参谋长。下辖3个支队:第1支队由苏鲁豫支队改编,司令员彭明志、政治委员朱涤新。所辖第1团团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田文扬;第2团团长周长胜、政治委员冯志祥;第3团团长俞增林、政治委员罗友荣。
   第2支队由第4纵队第2旅第5、第6团及第4旅第7团组成,司令员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所辖第4团团长张天云、政治委员张池明;第5团团长覃健、政治委员贺大增;第6团团长胡继成、政治委员鲍启祥。
   第3支队由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组成,司令员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所辖第7团团长孙象涵、政治委员李浩然;第8团团长翁徐文、政治委员谢锡玉;第9团团长赵汇川、政治委员蒋明。另设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张爱萍兼任司令员。第5纵队所辖9个团及保安司令部所辖地方武装,总计兵力近2万人。同时成立了苏皖军政委员会,黄克诚为书记,继续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
     八路军第5纵队组建后,黄克诚率第3支队及第2支队一部东进淮海区,奋战1个月,协助中共地方政权建立了泗阳、宿迁、淮阴、涟水、灌云、东海等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使淮海根据地初具规模。中共苏皖区委书记金明率党委机关随军移至淮海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1-9 23:31 , Processed in 0.0589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