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炳炎 于 2020-9-28 18:46 编辑
(二十八) 自己割马草 1965年夏天,部队要到东薄山水库进行游泳训练。我接受了打前站的任务。在做好了号房、搬运粮食和训练场地标识的任务后,最后一项就是给军马准备马草。 骡马分队行动中的补给比步兵分队要复杂一些。除了解决人员的粮食问题外还要解决马草和马料的问题。在有些时候、有些地区解决骡马的补给问题要比解决人员的补给问题更为困难。 我们连队的骡马平时食用的马草是小米秆。小米收割季节,部队后勤部门就会组织人员到农村收购小米秆。商丘地区盛产小米,小米秆的收购相对比较容易。各单位把收购的小米秆在各连马厩附近堆成垛子,以保障一个年度骡马的食用。 我们此次前往薄山水库游泳训练。薄山水库地处河南的南部,这里山区以生产水稻、玉米高粱和红薯为主,很少种植小米。因此,小米秆在薄山水库附近地区是稀罕之物,故而难以收购,唯一的办法只有靠地方有关部门调运。由于此次薄山游泳时间仓促,一时半会马草难以筹措。为了解决部队到达后,马草的燃眉之急,龚副指导员根据团前站领导的指示,要求我们骡马分队的前站人员必须准备好供骡马两天食用的马草。后续马草问题,部队到达后再行解决。 我们的骡马都是从蒙古草原征购过来的,那里都是在牧场放养。牧场的牧草我不熟悉,内地也不可能有。我想,既然干枯的小米秆都能吃,这新鲜的茅草一定不会被拒绝。 薄山水库附近都是山区,尽管小米秆难以筹措,但是山上有许多青草,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山区的现有资源。 上山割马草对于我来说可是新鲜事情。当兵前我上山砍过柴,在生产队割过麦、割过稻子,入伍后部队在商丘到周边农村收麦,就是没有割过马草。这也就“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经乡亲们指点,赵庄后的山上有许多茅草。13日这天天气晴好。我们从老乡家里借了砍柴刀上山。一到山上,一大片绿油油的茅草密密麻麻地长满了整个山坡。见此情景我们喜出望外,看来完成割马草的任务是“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来”。 军队有句经典的警句:“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临战轻敌是兵者大忌。由于思想上的麻痹,刚开始割草就得到了惩罚,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流血的代价。原来茅草虽然是绿油油的,但是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已经基本成型了。茅草叶边的锯齿形状很容易拉破皮肤,如果让茅草在手上滑动,手便会很容易受伤。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就是在山上搬运木头时,不小心手抓到茅草上,被茅草划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几千年来沿用至今,于是鲁班就成为了锯子的发明人。尽管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锯子的外形有了千奇百怪的变化,但是它的基本原理仍然离不开锯齿。 有了血的教训我们再也不敢“轻敌”了。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我们把一大片茅草放到了。初步估计,供全连骡马食用两天肯定是绰绰有余。于是,我们决定先回到刘庄吃午饭,下午再来想办法把“战利品”运回赵庄。 中午吃过午饭,我们立即回到赵庄。找到队长要来一捆稻草。开始队长很不理解,解放军要稻草有什么用。我告诉他:“我们要想办法把上午割的马草捆着搬运回来。”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用稻草捆茅草有两种方法。一是搓稻草绳,尽管我也会,但是费时费力不划算。二是打“要子”(湖北语)。我们用稻草搅要子,但是要搅棍这里没有。也可以用“要棍”还是找不到。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我只好直接空手打“要子”。这样虽然慢一点,但是同样可以完成任务。我们打好要子后,背着“要子”上山去了。 上午割的茅草经过中午的太阳晒没有原来那么“坚强”了。收拾起来也比较容易。我们在农村都干过农活,捆稻谷和小麦都干过,捆这点茅草是轻车熟路,不到一会我们就收拾利索。经过几个来回,我们把马草背到了赵庄。尽管出了一身的汗,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心里也就踏实了。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