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363|回复: 0

洪灾过后话护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5-8-21 00:0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张吉明 发表于 2009-6-19 0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灾过后话护林
    张吉明

    百年不遇的洪灾喧嚣肆虐了两个多月,终于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及百万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来的“大堤”脚下败退了,但是洪灾的话题并没有结束。痛定思痛,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滥伐森林和毁林垦荒是造成中国长江流域发生水灾的主要原因,这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及党和政府的共识。
    今夏的洪灾使上游天然林保护的问题突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大自然的严厉报复中掂出了“森林”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沉甸甸的份量。世界环境问题研究专家针对中国长江洪灾指出:毁林是造成中国今夏发大水的主要原因,长江流域的原始植被丧失85%,曾经吸纳雨季的大量雨水的森林大半已不复存在。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指出: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破坏严重,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今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与沿江流域生态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保护好森林资源,号召大力植树造林,自下通知日起冻结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林地一年。《人民日报》国庆献辞中明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坚持不懈地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兴利除害,经过不断努力,营造一个青山绿水的大好河山。”然而也正是在国家禁止砍伐森林后,长江流域仍有人突击砍树,足见护林之紧迫。
    自然科学之规律和社会的生活经验均告诉人们森林植被对于防止洪灾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水灾发生从古至今为数不少,每次均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思考,得出了“治水在于治山,治山在于兴林”的结论,这是无数血的教训和生命财产的惨痛损失告诉人们的客观真理。森林可以蓄水,造林工程也能拦洪蓄水。山区的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对水土流失有巨大的防护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灾的发生。笔者冀西家乡改革开放前后水灾对比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60年代因为家乡人民生活贫困,别说山里的树木,就是草根也挖出来烧了,结果是“穷山恶水一条沟,山山和尚头,无雨三日旱,遇雨泥沙流”,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只要一有暴雨,洪水顺山而下,汹涌狂虐,泥沙翻滚,洪水过处,沙石漫野,河道骤宽,良田被毁,损害极甚。而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裕了,全县又号召大搞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山岭岭、沟沟汊汊,都挖上鱼鳞坑,栽上树。经过故乡人民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管理,现在山林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方面显现出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小雨不下山,大雨清水流”,过去宽宽的沙石河滩,现在全是葱翠茁壮的丰产良田,而河道则被庄稼挤得窄窄的。这些年来,不论遇到多大的暴雨,均未发生水灾,过去洪水毁田淤地的事再未发生。故乡人民高兴地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确是如此!这些浅显的道理、大自然的规律,当是人们共知的常理。
    然而,逆自然规律而行,知其不可偏要为之,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有的同志只顾自己私利,不讲人民公益,只顾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利益,只讲局部受益,不顾整体全局的损失,其结果大自然的报复是迅速直接、严酷无情的,往往是上游一小部分地区微小的获利,要下游许多地方何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试想长江上游滥伐森林所获的那些微利能抵得上从中央到地方、从局部到全局、从人民群众到全军广大的官兵全方位的抗洪付出的代价,能抵得上几千人的生命、千亿元的财产损失吗?
    发明一次性筷子的日本,森林覆盖率为65%,不在本国生产,却跑到森林覆盖率只有15%的我国来利用合资方式兴建了数十家筷子工厂,产品返销日本。日本一些企业再把一次性筷子收回,制成木浆纸出口赚取外汇。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行为准则。然而这些年来,有些地方的部门为了局部利益以牺牲我国生态环境为代价与外商合资,以掠夺性、破坏性滥伐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令人忧虑,长此下去,说不定今后有多少地方,还会重蹈此次长江洪灾的覆辙。长江水灾大自然以其严厉的报复形式,正告人们:赶快封锯育林,退耕还林,禁伐天然林木,全面造林护林!

    作者:保定市委社科联



    [url]  ろ 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12-5 10:45 , Processed in 0.0519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