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修水库 继《农业八字宪法》公布后,各地强化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相继贯彻“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的八字方针。一九五九年冬。在《人民日报》1959年9月7日《大办水利好得很》的社论鼓舞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大办水利的高潮。社论中特别提到了当年修建的密云水库,建好的第二年就发挥了水库的重要作用,缓解了当地的旱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对于正自在自然灾害时期的农民似乎从水利建设中看到了希望。尽管国家依然在严重旱灾的困难时期,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热情却十分高涨,他们深信只有改善了水利条件,才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才能有稳定的生产基础,农民的生活才能获得根本的保障。一时间轰轰烈烈兴修水库的高潮竟相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武昌县(江夏区)宁港的“三潭映月”水库应运而生,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前往参观。 冬季是农闲的季节。农村劳动力也处于休闲时期,利用农闲时间调动农民从事水利建设是恰逢其时。各地都在人民公社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农民利用自然条件兴修水利。 当年纸坊镇要修建青龙水库。龙头山南侧有一座青龙山,计划在青龙山西侧修建水库。这里正好是两座山中间的一个狭窄地带,只要筑起一道堤就能把山上下来的水截住,形成一个蓄水库。这个水库可以满足纸坊镇以东大片农田天旱时灌溉的需要。 进入冬季,这个水库就开始修建了。当时动员纸坊镇及其周边的社员参加水库修建。男女劳动力少说也有上千人参与修筑堤坝,声势相当浩大。白天打硪(夯)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喊声震天,夜间堤坝上依然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不绝于耳。尽管在自然灾害期间,农民为了自身利益,为了摆脱自然灾害的侵害,克服重重困难辛勤地劳动着。堤坝随着农民高涨的热情一天天往上涨。 我们学校为了支援青龙水库的建设,也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劳动。为了不影响学习,平时主要是利用星期天休息到水库工地去,同农民一道修筑堤坝。考试结束后,学校动员我们推迟放假三天,集中时间参加水库施工。 初到水库工地被热火朝天的景象所吸引。整个水库工地人山人海,水库大坝全部布满了劳动的人群。挑土的顺着堤坝斜着踏出了几条小道,小道上形成了长长的队伍,一个跟着一个往堤坝上走;打夯的用四根木棍固定一个石磙,四个人按照号子的节奏声抬起、放下;也有用四根绳子牵着一个磨盘,四人按照号子的喊声将“飞硪”提起、落下。这些此起彼伏的号子声成为了时代的强音,引领着人们向大自然宣战。我们一进入工地就被这热火朝天的氛围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施工的人流之中。 水库大坝全部是从水库里取土筑起来的。人们从水库中间取土,往水库大坝上挑。这样不但解决了大坝用土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水库的容量。当时没有机械施工,一点一滴全部都是人工完成的。取土的工具也很简单,只有铁锹、锄头、扁担和笨箕(方言冤子)。农民们一担一担地把水库里面的土挑到堤坝上去。然后铺成约40公分左右一层,用夯把土夯实,接着再铺第二层。就这样慢慢地一层一层地把水库堤坝垒起来。 当时,我们是男女同学一起上阵。个子大的自己挑、个子小的和女生就两人抬、有的负责装土,个个都有分工。中途有的同学累了就相互调换一下。 我们从小干农活,多少有一些基础,自己抢了一根扁担挑土。说实话像这样一干就是半天,没有休息也是够累的。好在同学们想到可以相互轮换一下,也能缓冲一下体力。就是这样半天下来肩膀也红肿了。但是,同学们之中没有任何人打退堂鼓。都是咬紧牙关坚持,一定要为青龙水库修建作点贡献。 第三天,天气发生了变化。开始吹起了北风,接着飘起了细小的雪花。工地的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大家仍然是干劲十足情绪高涨。看到水库一层一层地往上增长,马上就快竣工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听到工地的号子声,横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雪越下越大,人们的视线开始受到了影响,接着地面慢慢地有了积雪。上堤的路面开始打滑了,也有人摔跤了。为了安全起见,工地指挥部当即决定:“停止施工。”此令一下,民工们纷纷清理自己的工具,以生产队为单位慢慢地离开了水库大坝自行散去。 回头再看水库堤坝上,已经被厚厚白雪所复盖。看到银色的大堤,不竟想到那是农民群众克服饥饿与严寒,付出心血与劳累的结果,大坝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也看到了他们对来年丰收的企盼。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138323138323 138323 [/img] d d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