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153|回复: 2

欢迎北京战友4月3日至11日来中国美术馆参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zhupanger 发表于 2009-3-21 1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3日至11日在中国美术馆7号馆举办张之先“残荷”摄影展;张老师是张大千的后人,是中国著名摄影师,其拍摄的荷花深得季羡林等国学大师的高度评价;张老师拍摄人物肖像也堪称一流水平。5年前我和张老师与其他几位专家共同创办了三爱公司,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由本公司制作的。下面做简单说明,欢迎战友们有时间来美术馆看看。朱庞尔电话(接收短信):13714004063
深圳市三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究百年平面影像技术的高科技公司,为摄影图片的国家级和世界级展览、图片的馆藏与拍卖;复制文物级馆藏文献史料、复制字画等珍贵艺术品,以图片的形式得以保存数百年而毫无损坏并真实永久保持原色;对珍贵老照片的无底片复制,使之老照片保存一劳永逸;同时为高收入、精英人士以及影视明星等提供高档私人图片;为政府及国际城市间友好往来赠送高档影集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
传统照片怕水,怕光,怕虫蛀,怕弯曲折损,易受空气中的酸性水分子的氧化,时间一久色彩发黄并退色。所以不能长时间展览和保存。我国是文明古国,存有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和史料,需要本技术焕发新的生命。
不同于传统照片,3L照片是采用高分子材料和不感光的色素矿物质颜料,通过热聚合成型技术产生的新型照片。3L照片比传统的照片精度更高、色彩更逼真,独具釉质光感效果,而且画质稳定,不受外界侵袭,易于永久保存。
其特点:
1、百年色彩:聚合照片色彩保持寿命超过200年,满足珍藏需要;
2、高清晰度:解像精度可达8000dpi,纤毫毕现;
3、耐候性:百年经历空气中的酸碱侵蚀而不受损;
4、华丽高雅:传统照片都有波浪纹的冲洗痕迹,质感较差;本照片表层釉质光感折射影像特殊效果,凸现照片华丽高雅及高价值;
5、环境保护:照片材料已具备通过最严格的欧盟环保标准的指标;
6、便于欣赏:不用担心指纹、汗水对照片的影响,只要用软布或镜头纸轻轻擦拭,照片就会焕然一新;
7、影像逼真:突破传统冲放效果控制局限,充分满足对彩放照片的再创作需要;
8、防水抗变形:不仅防水、防潮,而且材质刚性好、平整特性优良,卷曲弯折后可迅速恢复原状;
9、版权或认证管理:与特种RFID射频管理手段相结合,拓展照片版权管理的新渠道,使照片具有唯一性。
      国雅肖像油画简介
油画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使色彩表现丰富而又能永久保存,这不仅是名画家所期待的,也是子孙后代所希望的。
国雅传世油画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使用自主研发的(其价值比血还昂贵的)矿物质颜料,使油画色彩层次表现力非常丰富,人物栩栩如生,回味无穷。国雅油画保存期超过普通油画的几十倍,使其真正成为传世珍品,
国雅肖像油画是一种影画合璧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名人照片投射作底,采用欧洲古典式透明技法由绘画艺术大师投入全部心血,经几十层(遍)精心绘画而成。每一流程处理都精益求精。最终作品的成功,经常会在毁掉若干幅作品的前提下产生,保证每幅肖像都成为精品,弥足珍贵。
反映重要人物的油画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收藏这样的作品就如同收藏了一段历史。从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历史内涵,名人肖像油画不仅传播内在的精神,也是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
心中之荷
——看张之先的荷花摄影
鲍昆
    和梅花一样,荷花也是中国古代文人水墨画中的主要题材。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一直以体裁方式不断推动创新的艺术史逻辑不同,中国近代艺术则鲜少在体裁上变化,而是无数艺术家们在恒定的题材和体裁上比拼各自不同的微妙的处理与精妙的表达。就像同一个戏曲角色人物玉堂春,自有无数梨园艺术家对其进行完全不同的演绎,来呈现给观众进行评判。作为传统的丹青水墨亦如是,梅花、荷花等花卉一直是文人画家们百画不厌的题材,但人人不同。从明代用笔放纵、其水墨淋漓、古拙淡雅的徐渭,到清代以笔墨简朴豪放、画风孤傲雄奇的八大山人、石涛,直至清末的以气度恢宏古朴,金石气制胜的吴昌硕,和现代的水墨巨匠齐白石,无一不对荷花情有独钟。墨荷,于是也成为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一个类型化分支。
在中国文化中,借物喻情是艺术家经常使用的创作手法。荷花因植于池沼之中,于是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洁白的藕节和黝黑的淤泥,两相形成鲜明的对比,恰好应合了中国传统文艺创作中常用的 “比兴”手法要求。荷花的生长生态,正好是一个社会理想人格的比喻——“莲,花之君子者也”,所以它被人们广泛的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成为和有类似拟人格化特征的梅花、牡丹等花卉,是文人画家们久画不衰的题材。
    摄影术出现后,荷花自然也成为观看和拍摄的对象。由于摄影的纪实性特点,对荷花的艺术处理反而要比绘画要更有难度。摄影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艺术家在创作中将自然对象变成自己叙事语言的转码可能,它千篇一律的镜头物理特性,留给摄影者进行主观表达的空间少之又少。除了一直存在的构图取舍的摄影主观性之外,在黑白摄影时代,摄影者有两个阶段可以进行自己的“转码”努力,一是将现实彩色的荷花转译成摄影的黑白荷花,这会考验摄影者对黑白影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是在后期的暗房处理中充分调动黑白影调强化自己的感觉。进入彩色摄影时代后,人们开始迷恋色彩的绚烂,一度一味地追求荷花的色彩表现,结果摄影者越来越失去个人性的表达,成为感光材料的奴隶。在高级摄影器材越来越普及后,人们也一度注重摄影美学的本质化特征,即利用镜头的解像力和大幅面底片对对象细节的完美呈现,这可以形成一种独特微妙的摄影感。但随着这种追求变成常态,高度摄影感的荷花摄影也失去艺术创新的新鲜感。进入数码时代之后,几乎所有的技术问题更为均质化,高像素的传感器和精良的镜头,给拍摄荷花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摄影荷花实际上早就不是什么艺术家庄严的创作,而是成为退休老人们如散步健身一样的生活内容。这一时期中,摄影中的荷花越来越俗艳和脂粉气,都是粉红色的花朵配上墨绿色的枝叶,倒应合了民间俗谚的一句话——“红配绿,赛狗屁”,轻薄而且无趣。至于自明清以来的文人借物喻情的“墨荷”情怀和韵致,更是了无踪影。充其量,绝大多数的荷花摄影只是一个“优美”的色彩组合和好心情的记忆而已,艺术是绝对谈不上了。相当长时间以来,荷花的摄影就是这种状态。
    张之先先生一直也拍摄荷花,最近拿出了这些年他的荷花摄影,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他的荷花,一改时下荷花摄影的脂粉气,以大胆浓重的黑白影调,形成突兀的视觉力量,一下子抓住了观赏者的情绪,一股久违的幽远文脉中的“墨荷”之意訇然而至。更为难得是,张之先的荷花在取景构图上,大气朴拙,绝不拘泥于所谓完美,而是随意自然,任心中块垒尽情宣泄,颇有大家气势。张先生在拍摄时机上与众多普通摄影者也完全不同,那些雨中和残阳中的荷花,没了散漫光线的温润效果,却多了块面的冲突,沉重中有些尖锐,单纯中又充满了动感。张先生没有把自己的兴趣点放在一般人所感兴趣的娇嫩的“莲花”上,他更着意对“残荷”和“败荷”的关注。他的荷花多是残缺和凋败的,甚至许多是残骸。这也就是说,张先生在生命的意义上,更多关注的是终结。他跨越了青春,没有唱最容易唱和最动听的青春之歌,而是直接抵达生命的终点,寻找生命的意义。于是,这些荷花的意象显得悲壮和苍凉,韵味悠长。其实,这是对生命更深沉的理解,让他的荷花赋予了对一切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思考。也正因此,张先生以最简单的技法,达到了艺术至高的境界,用荷花再次提问了一个“我们为什么来,又为什么去”的永恒命题。
   张之先先生是张氏大千家族的后代,或许他的艺术来自家族承传的禀赋。张大千也以画汪洋恣肆的泼墨墨荷著名,而张之先则摄影,术不同,道相同。

[url]  W W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叶明伟 发表于 2009-3-21 14: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庞尔一上来就神哨响起!

138320138320 138320 [/img] ⒆ 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5-8-21 00:0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张吉明 发表于 2009-4-4 23: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庞尔您好,我是张吉明,是您报道组时的战友,很想念您啊!

    138106138106 138106 [/img] З З 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14 22:52 , Processed in 0.0573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