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中遇险 按照团部的要求,我们下午一点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大家以为能够休息一会,缓解一下将近10个小时的行军的疲劳。然而由于下雨炊事班无法在外面埋锅做饭,连部决定由各班分头做饭。这样一来,战友们在十分饥饿与疲惫的情况下不但不能休息反而要继续忙碌。我们炮兵分队除了做饭外还要喂马,而且必须在1个小时的大休息时间内完成。如果是晴天,就可以在野外挖灶做饭,很快就可以把饭做好。但是,今天是下雨,外面没有办法挖灶生火,只好打扰老百姓,到他们家里去做。 班长让我同周兴宽副班长去找一家人家,用他们的锅灶和柴禾做饭。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家里只有老俩口,是五保户。他们的烧柴是生产队发给的,听说我们买他们的柴禾做饭,两个老人觉得有些为难。正好生产队长来了,给他们说明情况他们才放下心来,同意让我们做饭。 在老百姓家做饭还不如野炊方便。我们是南方人,没有用过北方的灶。北方每户都有一个风箱,柴禾烧不着就用风箱,我们那里知道这些。下雨的柴禾是潮的点着后只冒烟不见火,我们看着干着急。房东大娘见我们点不着火,主动过来帮我们拉风箱,这样才把灶里的火烧着。 等到我们把饭做好,大家拿着碗筷正准备开饭时,营部的出发准备号吹响了。班长李保金(安徽人,59年入伍)果断地指挥我们先备好马,做好出发准备再吃饭。我们只好放下饭碗备马,并驮上火炮弹药,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刚好大家盛好饭,出发号吹响了。部队是集体行动,不能因为一个班而影响整体。我们只有跟着部队出发,一边走一边吃。雨水不断地往饭碗里面下,由于10几个小时没有吃饭,那个饥饿的程度是不言而喻。这时候也顾不得雨水汗水了,狼吞虎咽地把一碗饭风卷残云般的填到了肚里。事后回想起来,也不知道这碗饭是怎么样吃进去的,到底吃饱了没有也不得而知。 下午的行程并不轻松。雨还在稀稀沥沥下着,我们依然是沿着山区高低不平的盘山路继续向山下行进。尽管我们走的是公路,但是当时山区的公路都是碎石铺的,被车辆长期碾压变成了“搓板路”了。路面坑坑洼洼,给我们行走带来很大困难。平时走路可以选择平坦的地方,行军中为了保持速度和队形就不可能去选择了。因而常常是高一脚低一脚地行走,无形地增添了新的疲劳,有时不小心还可能扭了脚,因此对部队的行军速度也有很大影响。 部队经过10多公里行军后就离开了公路,走小路直奔中汤。山地的小路特别难走,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加上雨水后的泥泞着实难行。由于连队上午强行军也有些疲劳,行军的速度大大减退。俗话说:“屋漏偏遇连阴雨”。正当大家艰难前进的时候,前面一条小河又挡住了去路。小河虽然不宽,但是流速过急;河水虽然不深,但介河床复杂。当时我们班的驭手邵子建(湖北汉阳人,64年入伍)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穿雨衣,身上只披着一块炮布,牵着骡子行军很不方便。于是,我就从他手上接过缰绳。 这条小河是一条间歇河,不下雨是干河,一旦雨天就会立即山洪暴发,成为人们行进的障碍。我正小心翼翼地牵着驮炮的骡子一步一探地摸着河床前行。谁知刚走到小河中间,突然一脚踩到鹅卵石上一滑,全身失去了控制,身体突然被河水冲歪,眼看就要躺到水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本能地把抓手上的缰绳往下一拉,骡子受力后条件反射地猛地将头往上一抬,当即把我的身体提出了水面,我趁势站了起来。在这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是这匹骡子从奔腾的河中检回了我的一条命。从此以后,加深了我对军马是“无言战友”的体验和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我与军马之间的友情。 这次危险化解了,但我全身都湿透了,特别是被子和衣服。晚上只好用自己身上的热量烘干被子,把湿透了的衣服拧干凉着,第二天继续穿。 晚上部队在中汤宿营,中汤是河南小有名气的温泉所在地。部队安排我们痛痛快快地洗个温泉澡。当时中汤温泉按照现在的说法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人工的加工和处理的痕迹,连温泉的池子都是用小河里的鹅卵石砌成的。而且温泉的水是不断流动更换,始终保持干净和温暖。 这是我第一次洗温泉澡。也许是一天行军过于疲劳,也许是温泉对人体有特殊功效,全身经过带有硫磺的温泉水的浸泡后,不仅洗去了浑身污垢,冲掉了全身汗水,而且还驱散了周身的疲劳。洗过这一个次温泉澡后,战友们又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准备迎接第二天新的征程。
138292138292 138292 [/img] U U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