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夜行军 1964年9月12日,是我们结束山岳丛林训练的日子。大家作好了下山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只等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晚上,稀稀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老天爷似乎有意地挽留我们。俗话说得好:“人不留客天留客”。然而,老天爷又好像是在故意与我们过不去,给我们的行动增加难度。因为我们此前行军都避开了雨天,所以我心中尚存侥幸,认为今天晚上下雨,明天可能不会出发。于是,带着这种侥幸心理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谁知凌晨3时,急促的起床号在偏僻的山村吹响了。不停地下了一晚上的小雨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而是在继续下着,外面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班长的“起床”声把我彻底地惊醒了。梦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实是残酷无情地摆在面前,行军出发早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于是,我急忙打背包、洗刷、吃饭、备马,做好自己出发前该做的事情,这些活在一个小时内全部完成了。 部队按时出发了,可老天爷却一点面子也不给。雨非但没有稍停的迹象,反而是越下越大。从小雨变成了中雨、大雨。战友们都穿着湿辘辘的雨衣,随着行军时间的推移,雨水从战友们的鞋子和袜子开始被浸湿,慢慢地向小腿、脚肚延伸,因而下半身就如同浸泡在水里一般。 战士们的雨衣就像风衣。头上连着帽子,帽沿边还有线绳,可以系在下巴上。但是没有袖子。下雨时往身上一披,背上有背包,雨衣就前低后高。往前迈步雨衣的水滴到裤脚上,脚在后面时,脚肚也湿透了。鞋子里外都是水,行进时能够清晰地听到鞋子里面发出的双脚与水发生磨擦的声音。 我们出发是后半夜,由于阴雨连绵而漆黑一团。行军中相互之间保持距离和序列非常关键。下雨穿着雨衣,视角就受到了限制;加上雨夜的视距难以超过一米,观察处于极度困难的状态。所以,行军中要求战士一个紧跟着一个,如果距离一拉开就有可能掉队。假如在这里掉队,不要说晚上就是白天也难找到一个问路的人。所以,班长对全班每个战士都进行定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每个人都心里有数。一旦发现错位,马上报告班长,即时清点人数。而且战友们也都非常重视,毕竟是第一次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行动,不能在自己身上出问题,而影响整个部队的行动。 迫击炮班的行进序列前面是班长,后面是驮火炮的骡马,两边是一、二、三炮手。再后面是驮弹药的骡马,两边各两名弹药手。这样的序列是与全班成员自身的分工相结合的。而且炮手和弹药手的左右定位都是固定的,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行军。这样的行进序列既是行军时快速进入战斗的需要,也能有效地保护骡马在山地特殊条件下行动的要求。 下雨天的山区行军与平原有很大的差别。平原的道路通常是平坦的,不会有大的坡度。因此,行军时身体是直立行走,不用操心身体平衡问题,行走起来比较轻松。然而,山地行军则不一样,上坡下岭、道路倾斜,行走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道路坡度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姿势。特别是雨夜,视线受到极大的影响,难免在行走的过程中高一脚、低一脚,身体左一倾、右一歪。山区道路拐弯抹角多,给行军带来心理的、生理的影响。特别这次行军是从山上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两条腿有时不停地抖动,好像弹棉花一样。 山区的道路多为石子路,路面铺有沙子。在雨水的浸泡下,遇到坡度稍大便会打滑。行走时稍有不慎,就会人仰马翻。大凡摔跤者都是仰面朝天,坐倒在地上。如果没有快速爬起来,有可能把后面的战友绊倒。行军过程中,时有战友们脚下打滑的声音。同时,也可以听到战友们摔倒的响声。沙子有时也会进入鞋子里面,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增加脚上的水泡,甚至有磨破脚的可能。 山路变化无穷宽窄不一。有时一边是陡坎而另一边则是深谷,稍有不慎坠入谷底可就为国捐躯了。因此,一边行走前面会不断地向后传话提醒大家注意道路变化,尽量避免事故发生。 山地的雨夜行军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但是,对于我们军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许多在平原地区无法体会的行军知识。
[url] ユ ユ 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