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茂密林 热带雨林作战是越南战争的特点。取得山岳丛林的行动主动权才能赢得战斗的胜利。因此,为了保证在独特的地形条件下的战斗,就必须获得山岳丛林中机动作战的行动自由。 我们部队从朝鲜回国后,长期驻扎在豫东平原,对山岳丛林的特点研究极少。为了适应全新的作战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山岳丛林地形战斗的具体问题,我们必须补上这一课。 这天,部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人烟稀少的伏牛山区。 伏牛山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在当地的许多山脊上还清晰可见人工堆砌的断垣残壁与简易的作战工事。据当地老百姓介绍,当年八路军为抗击日寇时,曾经在这一带留下我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足迹。 我们的山岳丛林训练地域选择在伏牛山区的石人山。石人山是三县交界之处,大山深处丛林茂密人迹罕至,是我们进行山岳丛林机动作战训练的理解场所。根据上级的安排,我们连队在半山腰的大庄村宿营。这里离石山主峰尚有30余里。 连队为了能够顺利进山,对附近山区的情况和进山的路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然后,根据丛林里面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特别是在着装上有具体的要求。密林里经常有毒蛇、蜈蚣、蝎子、旱蚂蟥和其他有毒的动物、昆虫出没。所有进入密林的人员必须统一穿解放鞋。同时还要用线绳扎好裤腿,避免遭遇有毒动物袭击和被有毒昆虫叮咬。 进山的第一天,天气晴朗。上午8点,我们全副武装出发了。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行军,我们进入了预定的丛林地区。 进入密林首先要解决行进的问题。由于人烟稀少,这里根本就没有道路。所谓“车到山前自有路”的说法在这里就不管用了,因为这里根本就找不到进入山林的道路。有的只是上山割胶、采药人的零星足迹。除此之外,再就是各种野兽出没的踪迹。因此,部队要从密林中行进,首先要解决开路的问题,必须从杂草丛生的密林中开辟出一条可供部队通行的道路来。这里用得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密林里没有路,我们连过去以后,自然就会留下一条路,这条路不单单是用脚踏出来的,而是我们的战友用砍刀加臂力,用心血加汗水开辟出来的。 为了这条路,连队专门抽调了体力较强的战士组建了尖兵班。行进时由尖兵班轮流派出两名战士手拿砍刀在前面披荆斩棘为连队开路。丛林里的树木之间古藤缭绕,有时候为了砍断一根必须使尽九牛二虎之力。开路的尖兵每半个小时就要更换一次,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坚持开道,从而部队能够顺利前进。 其实在密林中行进的最大困难是前进的方向的判断问题。部队要通过密林,到达预定的地点。丛林中古木参天,视线也就在20来米,根本无法看到周围的地形情况。因而,容易迷失方向。行进中主要是根据地图的地形与脚下地形进行对照,分析判断地形走向,以确定自己的所在位置。另外,按照进入丛林时的方位与行进中方位的改变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尽管如此,有时候稍一疏忽便会绕了一个大圈回到原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让会爬树的战士爬到最高的树上去观察周围的情况,以便准确地判定所在的地方和前进的方向。 丛林中有一些植物能够引起人员过敏反映。如有的战友漆树过敏,一见到漆树便会就浑身发痒起鸡皮疙瘩,严重者甚至皮肤溃烂。丛林中有的地方有瘴气,部队必须尽量回避,实在不能回避时,还要戴上口罩,或者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以减少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 在丛林中行动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参天的大树上时有蟒蛇缠绕,由于丛林中光线暗淡,不易被发现。如果稍有不慎,便会伤及生命。好在一般情况下,蟒蛇不会主动向行人攻击,只有当它确定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采取攻击行为。 在密林里不能生火做饭,我们只好吃干粮。而且也没有水喝,全靠自己携带的水。如果走出了密林遇到山涧或者瀑布,便可以就近取水。山上的水确实好喝,纯净凉爽甘甜可口。 我们在密林里行军携带火炮。我们的火炮是分散搬运,我当时是三炮手负责携带15公斤重的座钣和一把大铁锹。虽然重量不大,但是在密林中磕磕碰碰一天下来,也是筋疲力尽。 经过五天的穿越丛林的训练,部队取得了许多平时难以得到的收获。对于进入山岳丛林的作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138612138612 138612 [/im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