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326|回复: 0

老部队印象 (三)作者---李卞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2-24 20:51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admin 发表于 2009-2-27 16: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铁脚板是怎样练成的?
    铁脚板是我军的光荣传统,红军时期靠铁脚板摆脱围追堵截,完成长征壮举,解放战争靠铁脚板追过汽车轮子,白崇禧的精锐桂军硬是让解放军追垮的。建国好多年了,毛主席始终没忘军队的这一特色,并为此专门大段批示,史称11.24批示,中心意思就是要全军拉练,别当少爷兵。于是,全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千里拉练。
    那是70年冬天,重装徒步,跋涉千里,爬冰卧雪,从豫东商丘走到豫南潢川。练埋锅做饭,连做带吃,竟然只用了16分钟;练野外露营,早上起来被子上一层冰;练铁脚板,练到脚板满是水泡,走起来能感觉土路的硬度。一路上实在太辛苦了,苦到大脑中已经排斥记忆,早就记不起到底路过了多少乡镇。到了潢川已经快过年了,住在老乡家里,吃象征军民团结的年夜饭,全部是罗卜白菜,最后,上来了一碗肉,平常的碗,里面盛着几大块方方正正厚约三寸带皮的肥肉,老乡连声让我们吃,自己却没有一点吃的意思。良久,我代表全班第一个动了筷子,我原想把大块的肉分成小块,想让每人都吃到点,没料到我的筷子竟然分不开那大块的肉,整块肉结结实实,富有弹性,原来,这肉根本就没煮熟,或者不想煮熟。饭毕,那碗肉还是原封未动。
    我丝毫没有贬低潢川老乡的意思,后来陆续得知,此地位于大别山的边缘,距许世友的老家新县不远,在鄂豫皖根据地创建、武汉保卫战、中原突围、挺进大别山等历次战争中,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更不用说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老百姓受的苦太多了,能给我们端上一碗肉,已经是尽心了。
    冬天拉练艰苦,夏天也不轻松。1971年夏,我们奉命从南湾回明港。直线距离约80公里,上面命令,入夜出发,天亮前到达,全程徒步急行军,时间是7月30日(或31日),气温38度。军令如山倒,我们一路上几乎都是小跑,开始还斗志昂扬,渐渐地,体力开始透支,只听见沙沙的脚步声,犹如衔枚疾走。夜晚闷热,汗如雨下,除了每到饮水站海饮外,我一路上喝干了整整六壶水,出的汗连衣角都湿透了,估计还能拧出半壶水来。我在号称火炉的城市长大,但从来没生过痱子,也就那一晚,竟然生出一背的痱子,估计似我者不少,到后来,背上磨得实在受不了,大家干脆将枪、子弹袋和背包捆在一起,扛在肩上行军,俨然一支原始而且玩命的军队。那晚实在太热了,大家竟然扒开下面的风纪扣,只为一点行走带来的风。
    天亮时,我们看见明港的炊烟。
    魔鬼与战神。
    美军特种兵训练有著名的地狱周,一星期内士兵要经历常人难以承受的魔鬼般训练,美军指望他们从此练成战神。美国士兵能否成为战神不得而知,但艰苦训练才能打仗是普世规律,我军早就是这么干的。
    1971年,六团二连作为一军的先训连在明港训练,重点是三打三防,训练难度强度几乎可以用玩命来形容。信阳地区是红粘土,几天下来,左腿一侧的汗毛就磨光了,一片血点子。飞奔的T34坦克,一米多高,战士们要抱着20斤重的炸药包跳上跳下,稍有磕碰,皮破血流,更危险的是抱着根粗木头往行进中的坦克轮子里塞,无论是反弹还是木棍断了,都会直接危及生命。想必美军也不敢如此训练,他们的现在坦克都把轮子挡起来了。战友海根写的比较轻松,可能怕吓着新兵。
    入夏,连队开进了信阳南湾水库搞游泳训练。当时总参还来了一个参谋指导训练,在我们看来,那是相当大的官了。连队当时整天水煮罗卜,一个星期只能见到几片肉,为招待这高参,竟然能上“油炸西瓜”这道菜。惭愧啊,至今我也没吃过。可能看我是江边长大的,我所在的五班被高参点去搞武装泅渡加战术进攻试验,全副武装(带背包)在水里游几百米,还要水中射击,冲上滩头后再打概略瞄准射击、行进间短停顿射击、抵近射击,而且是实弹;返程游回后,还要来一次山地进攻,冲上几百米高的山头。当时是七月,气温高达38度。真要命,铁人三项也不过如此。那时的高参也真是厉害,全套训练方案都是他一手搞的,油炸西瓜没白吃。2006年,为了台海作战的准备,我根据回忆整理了这套武装泅渡的训练方案,举座佩服,全票被列为重点课题。但到了开训时,竟然找不到一个班的人能来参训。
    同年,二连参加了草山加强营进攻演习,那是文革期间难得举办的军兵种合成演习,飞机都出动了,各种炮火炸得山头一片硝烟,很是过瘾。但训练也是异常艰苦的,每天少不了冲几次山头。那两年,武汉军区在二连召开两次训练现场会,曾思玉、张震等亲自参加,那可都是些内行,花架子蒙不了他们。二连全员投弹平均53米,全连射击平均优秀,分队战术为军师教导队作示范,连队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三等功,成绩背后是汗水,不吃苦中苦,难练真功夫。
    粒粒皆辛苦
    当兵的辛苦是多方面的,包括军农生产。绝大多数战士都来自农村,一听说要种田,好多人都建议,“还不如叫俺爹来呢。”其实,军农生产比农村劳动辛苦数倍。二师开始去的农场是沉湖,原来就是湖,后来硬是围湖造出几万亩田,以湖多著称的湖北又少了一个大湖。破坏自然环境迟早要付出代价,部队生产的难度比其它地方困难许多,55军在围海造出的牛田洋农场生产,海啸一来,损失惨重。二师牺牲的人不多,多是死于出血热,有一年翻车扣在泥里,一下牺牲了6个战士,如果不是湖区,这些应该可以避免。在湖区连睡觉都不安生,蚊子、蚂蝗多不用说,那床铺会慢慢陷进泥里。战友在首页上的相片,让我看到了当时的草房,是那个样子的,只是衣服没那么干净。
    中国人多地少,在沉湖可就是人少地多了。百十人的连队,按标准分配种600亩水田,连队在私下开荒200亩,人均8亩田,早已超过中国农村的平均水平。种水田的劳动量大,除去耕地有点土机械外,插秧、除草、收割全凭人力,农忙时,四点种起床,一直干到晚上,两头不见太阳。腰都直不起来了,那个累啊,绝不是生产队的社员受得了的。好在我们是野战军,军人就是要吃苦的。那时的生活比河南营区好多了,至少香喷喷的新大米饭管够,可没什么人舍得浪费,粒粒皆辛苦啊。
    后来,我们团又去过丹阳湖农场,条件好多了,有营房住,但劳动也不轻松。那几年,二师和生产有缘,南泥湾的传统后继有人。

    138073138073 138073 [/img]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9-15 17:34 , Processed in 0.0718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