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6167|回复: 24

无意中发现一篇博客 有认识的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李晓侯 发表于 2011-1-9 16: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创造《营建快报》的日日夜夜

    ·梁立真·


    几个博友电话说:我多次讲到了《营建快报》,究竟是什么报刊?我笑道解答了半天仍然没有说明问题,静下心来一想:不如再专门写一篇聊天文章吧!
    事情得从我由师部调回团部政治处讲起了。
    我参加第一次团政治处政工会议时,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主任严明忠说了一句很有启发性的话:“我们可以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来活跃团内的政治工作。现在是改造苏式营房,变革为中国人民军队自已吃住训打便利的驻营地的时候,许多任务很繁杂,更要用多种工作方式来应付局面。”
    当时我就想起了自已在参军前当小学校教师的实践事。
    我在大悟县大新区东新镇岳冲小学教书,时年不足15周岁,是与年龄大我23岁多的当地老教师刘济民共事的。他说我是国家新时代培植的教师,请我负责教2年级和4年级的复式班,他则教1年级和3年级的得式班。其实,这4个班级总共也不到40人,我的两个年级却有28人。而4个年级全挤在岳氏宗祠正厅这间大教室中,4个年级每天到校的学和写都坐在长条木板搭成的课桌子上,彼此互相干扰。我就想出了用复写纸事先写好讲课的《讲义纲要》,发给两个年级的学生。于是我教的两个年级学生就不再发生彼此干扰了。
    后来,我调到东新镇所属的鹿鸣中心小学担任教6年级乙班“包班制”(包括语文算术音乐美术体育所有的课程由我一人教学)的时候,为了升学率的提高,我又想出了一种利用油印学习方法,把我在家中书柜中和乡村我的老师们家中所有能搜索到的《投考初中指南》升学考试题目,油印出来给学生共同“做题”。这一“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了模拟考试准备,因而,我的班级考得最好,成为全县小学升中学考试总成绩第一名。做这些复习准备工作中,全部经费都是我当时月薪只有29元5角钱中支出的。当时许多我读中级师范的同学曾戏称我是“武训办学法”。
      于是,我从教书中“油印教学”想到部队的“广泛宣传”,我就向团政治处主任严明忠提出:我们可以创办一份油印小报。开始,政治处没有领会其意义。我就向团里的老政委张佑臣汇报:这就是最实际上的政治思想工作,而且是广泛性和普启及性更高的一种方式方法。
      张佑臣当时是因患严重的前列腺炎病和肺气肿,离职了却仍住在团部半休养半指导团里的工作,等待组织的重新分配新职务。他是战斗英雄名人,威望很高,为人很能倾听各方面正确的意见,他经过思考就同意了我的办份小报的方案。并说帮助为我办报疏通政治处的各方面关系。他与我谈话时说道:“这是个好方式,但是人员怎么解决?”
    我当即就回答:“我可以一人先干成的。”
    张佑臣半信半疑。直到我请他为《营建快报》题写“报名”时,他才认真其事的推棹了其他的事务,下决心与我商谈了一次“办报方案”。从我的认真汇报中,他更高兴了,就很快为此报题写了“报名”。
    此报最早是半月报刊,版面为“八开本”,每期分为4个版:师团首长对营建的指示新闻版(包括团政治处、司令部、后勤处三大机关的各类决定和对连队的指令);营连排新闻故事版;报刊书中有关军队的营房历史与现实事迹版;副刊版(团营连排干部战士们的文化生活与文艺创作稿件发表园地)。
    办了两期后,张佑臣见我非常辛苦,就到我的那个“临时编辑部”来视察。这是从朝鲜回国后,就一直设立在苏式营房内小平房角落的一个处理各类破烂物品放置的仓库。我选此处,一是旁边就是政治处宣传股我所在的工作部门的办公室;二是我和宣传干事迟世义同住一室的宿舍也在侧旁;三是仓库内,有很少用的蜡纸、钢板和一架破烂不堪的油印机,还有很多破烂物品随时可供我使用。张政委一看,就笑着说:“你的选材水平很高超,这地方真是好地方。不过,你应该按毛主席善于发动群众的办法来办这个小报,至少可以解放你自已嘛!”
    因此,我就在这里,第一次举办了“团新闻集训班”。先把我担任团新闻报道组组长以来的3个月情况,尤其是优缺点,向全团召来参加集训的各连营报道人员共34人,做了总结、评比与动员。然后。我就抬出了这位老政委的“大驾”,把他很重视团的新闻队伍,支持这份小报创办的事迹,一一向这些人员宣布了。同时,我要求,全团报道组织的集体力量,即参会的人员们,都要为我这小报投稿。我很严肃认真地决定:第一,凡向《营建快报》投稿的一律在各连文书那里登记,每月文书在团里“报实力”时,要来向我汇报总数。第二,我这里发表的稿子,也由我文书登记,我已向团新任政委寇山汇报过,可以计算为年终的政治工作数据内,团宣传股还会给予正式的《证明》,各连营可以依据做为评五好战士四好连队的条件之一,更可以荣立三等功参考。第三,凡是优秀稿子,我亲自参与动手再采访,也同时署各连营的名字,在军队报和地方各报纸发表后,由团里统一上报师和军里,再获得一次荣誉(立功授奖等)。第四,严明忠主任和张佑臣老政委和寇山新政委都在团政工会宣布过:在团这份小报上发表的文章量,与在全国军地报上发表的文章量,总数统一计算、分列表彰名次,尤其是对好的连队的政工干部,可做为晋升级别与职务参考。
    这次会议给予了各营连很大的支持与鼓舞,做好办小报和新闻报道工作同先进与落后一挂钩,连营的主官们都坐不住了。因此,团收发室每天都有送给我的一大摞文稿:由于我不能天天当这个“收发员”,我要求他们全部送到团收发室的。我的小报的稿源很充足了,只是质量很差。没有办法,我得再次利用骨干们动手。我电话约来了2连的叶开福、5连的汤子池、理发员石伟河、运输队的田介忠、9连的李爱民等10个老兵和新战士。这些人全是我从撰写来的稿子中发现有挖掘潜力的人,我要求他们当我的《营建快报》的“战地记者”。我经请示股长田炳麟,专门由我设计了一个橘黄色的硬壳小本,又特别地制作了《规定》,给这10人都发了统一的《特约战地记者证》。这些老兵和新兵,可兴奋了!当时,建筑工地从安全施工考虑,有许多约束与规定。而且那个年代的军人,强调纪律非常严格:弄不好被关禁闭(团里特务连专门有押送这些违规犯律的士兵,称为“军中警察”,团里的18个禁闭房,常常满满的),一旦被关过禁闭者,这一年中的所有“功劳”全一笔勾销了(“五好战士”没有评选的资格了、立功授奖没有份了;连队出现10人以上被关过禁闭,“四好连队也没有份评选了”)。相反,《特约战地记者证》则可以在守规矩不犯工地纪律下,能畅通无阻地在全团甚至全师范畴内采访工作,有时凭此证件能在各连队就餐与借车辆临时使用。当然,这都要与撰写文章有关,而这些给予我这一小报的特殊性方便,都是张老政委和李芝敬团长和新任政委寇山亲自在团的军事和政工会上当场宣布的。这都体现了团党委暨首长对我的《营建快报》工作的大力支持!
    我把培训新人参加撰写工作抓得很紧,不仅是为了小报有质量和有数量按规定及时出版和发行,而且我也为了在全团培植一批能打善战的新闻宣传队伍。这里我特别回忆两个人物,可以说是当时的优秀典型事倒。
    石伟和,本来是团直属队管理股的理发员。我在理发中,认识了他,他本身文化也才初中读过两年,却很爱学习写作。他还能动员许多爱好撰写的战士,共同参与新闻报道工作。他是湖北省通城县焦下村人,总爱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新兵老兵交谈,沟通能力很强。我本想对政委说,调他当我的发行员或能与编报编辑的。一交谈,他竟答应为我的小报撰写稿子,而且头天晚上理发说的事,次日午饭在团部钣堂一见面,他就把已抄得整整齐齐的千多字稿子交给了我。这么快?我很喜欢说干就干的朋友!我当场一看,他写了到后勤处“送理发下机关的”的一件在工地上的见闻。我很高兴他能抓新闻事件,就在饭堂策划他把这一篇稿子修改成两篇:一篇从管理股机关送理发到工地去服务角度来改动,集中写机关改革中的服务促进了工地的施工人员工作业务发展。一篇则专写在建筑工地上的发现:施工人员如何把住建筑的质量关,体现团党委号召的“精心施工、精益质量”八个大字的深刻意义。石伟和一听,非常乐意。他因为理发很优秀,那些天非常忙碌,过了5天,竟一篇稿子也没有送给我,而我在下期出报的版面上已“开着窗”(留了约稿)。于是我亲自再去理发室看他,他竟已请了另一个连队的老兵理发员在帮助他。我当时脑子一动:石伟和得调走好保障他的撰写工作!这样,我经与管理股徐股长和管理直属队的参谋长李良宽汇报,这些首长都支持了工的工作,就共同下了决心,提升石伟和担任120炮连文书一职,就真的调走了他。因为石伟和是由120炮连上调到团管理股的,而这又全是直属队的内部人员调整,参谋长的权限就都好办理了。
    石伟和虽然是比我还早1年入伍的老兵,可是他一直没有机遇晋升,现由普通士兵进步为班长一级了(身份和名誉好听多了,月津贴费多了6元钱,文书还单独有间小房方便撰写工作),他非常感激我的赏识!他报到的当夜就加班加点,完成了一篇文章。送给我后,考虑马上发表,我只好亲自动手“锦上添花”,改了1小时,发表在次日出版发行的报纸上。我特地把他已署名为“管理股理发员石伟和”,又改为“120炮连文书石伟和”。发行的小报一到他们连队,连长和指导员,一看,过去他们连没有上过报,现在又帮助连队发了文章,在周末全连大会上,给予了石伟和两次口头表扬(当时连队规定“3次口头表扬可以填入档案卡片”)。这样石伟和撰写稿子的劲头特别大。下连当文书第3天,他就送来第二篇文章,我改了标题为《一根瓦条》,是写他在连队的工地上,发现指导员用哲学思想引导士兵们节约闹革命的事迹。这个小故事,后来,被团政治处撰写政工简报向武汉军区党委汇报“一军二师六团党委模范中心组如何学习毛主席著作”做了部队学哲学的生动事例之一。
    我还动员石伟和出面,在通讯连和120炮连召开开座谈会,我又召来了1营2连的连长孙国璋、后勤处的老模范(学毛主席著作标兵)朱永禄,3营教导员霍进禄等10位团里的“名人”。我出了一个标题《运用哲学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实际上是学习毛主席的两论(《矛盾论》和《实践论》)思想,在施工中发挥政治思想工作威力。在半月中,这10篇文章全发表了,我又亲自撰写了一篇社论《磨刀不误砍柴工》,并请团党委常委、政治处主任严明忠亲笔署了名字,代表团党委和政治机关非常重视这一场学哲学思想的大讨论。这一共16大版共两期连载。影响很大。师长李芝敬一个人就要了30份小报去了,说他到军内开会,好送给军首长人手一份!过了一星期吧,军的政工电报中,摘录了这两期的5篇文章,并电转了严明忠主任署名的由我撰写的社论《磨刀不误砍柴工》全文。军部时任军长张树芝少将,曾在电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每个团党委中心组,都能这么重视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的话,那么,我们的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部队的全面建设会更上一层楼地大好起来。”
    1982年8月,我因采写《百将图》中的众多开国将军,在河南省军区离休将军的休息地,晋见了50多位开国将军后,发现了老军长张树芝也住在此处。我电话一打到他家中,他亲自带着夫人来接我到家中去。谈话中,讲起了《营建快报》的事,他笑呵呵地说:“当时我不知是你主持的哩,我一直把功劳记在张佑臣身上嘛!”他兴奋地回忆说,他上武汉军区参加军区党委会时,带了那由李芝敬交给他的学哲学的连载文章和社论,专门呈给陈再道司令员和钟汉华政委阅读了。陈司令于次日电话说:“这个张佑臣很有头脑的嘛,要提拔他,让他到武汉来工作行吗?”张树芝答道:“首长们说了不就是命令吗,我回开封就给张佑臣下命令。”其时,张树芝是张佑臣的老战友了,明明知道张佑臣在患严重疾病,可是能让老战友晋升一次职务这也是对张佑臣组织上的极大关爱啊!听到这里,我心中对张树芝和张佑臣这些老首长工都极为敬重了。
    张树芝见我带着放暑假了的儿子梁柱一起来晋见这些开国将军,就叫警卫员找来司机,笑着说:“你这个老部下,当年为我和张佑臣建了功勋我却不知道提拔你呀,惭愧惭愧Q今天我要好好招待一次你和你的儿子,这才对得起人嘛!”
    他带着夫人和小孙子,陪着我和儿子,坐我的专用军车,在郑州的全部名胜古迹地玩了3天,我们还一起合影多次。这可见当年的老首长们多么地怀念这份《营建快报》!
    再说任新华,是我所在过的团直属队的新战士。他父亲曾在我们这个团担任过政治委员,那是解放战争时的晚期,即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在西北战场上,指挥作战中殉职牺牲了。任新华参军时,年龄刚17岁,张佑臣等团首长都非常关爱这个烈士后代,也是他们老战友的后代。安排在我所在的团直75无后座力炮连,就因为这个连队文化兵较多,又有马与炮车,随时可以照顾任新华的健康成长。他参军是妈妈直接送来部队的,我在《营建快报》上还亲自撰写了一篇《母送儿当兵 儿接过父的枪》的2千字专题新闻报道。当我送这份油印小报给团长李芝敬时,他笑着对我说:“新华是初中毕业生呢,你这总编辑能帮助当个小记者吗?”其时,小任的妈妈正在座谈话,她也很有兴趣地望着我的如何回答。
    我立即抖动手中的小报笑着说:“团长,这文章中就写了呀!老任政委是管政治工作的,小任能来接着做政治宣传,当然要得的!”
    团长对我的应答很满意,就说:“他先到你的那个连,熟悉些人与事,再由你多多地去拉约稿子,让他早点出头露面嘛,好不好?”
    我就常去连队按照团首长的意思,真地约了任新华多篇文章。不久,师里突然交给我一个政治任务: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想找个团级部队,组织一台文艺晚会的录制。因为,师报道组自从我走了后,没有人在《河南日报》《红色商邱》《新豫东》等报刊上发表诗歌类的文艺稿子,他们就想起了我曾在这些报刊多次发表过文艺作品。我当时太忙碌,本不想应承此事,但是,师宣传科长李海门和文化科长杨真,都亲自打来了电话。“盛情难却”!
    如何组织这台晚会?我想起了那时候的《解放军报》副刊《长征》版上有个专栏名为《月月有晚会》来。这是那时候总政治部文化部提出来的一句响亮的口号,是倡导部队的文化工作(包括文艺创作)主要是业余活动,主要是为基层连队士兵们服务的。我就向新上任的政治委员寇山建议:这个晚会,我到我们连队去举办,行吗?他问为什么?我摆了三条充足的理由:一是全连基本都是初中以上的文化兵;二是我曾被任命这里的文书,连队领导和士兵都熟悉,我好指挥他们;三是我已向连队的副连长代安良询问了:这段时间,建筑工地上轮到他们休整,有20天的文化与军训时间。寇山是个非常能干的首长,最注重实事求是,他一听,手一挥,就说:“行,你得搞得有声有色些。发表前,我要审稿。”
    我就把刻钢板的一套工具全带上,住到我那个老连队的炊事班空房子里,当了这台晚会的总策划人和总导演者。我开始,就找来了安排在炮兵排3班的任新华和比我早两年当兵的高射机枪排9班班长龚乃昌。任新华会唱会跳,龚乃昌则是个民乐演奏高手,真正的高中毕业生。诗也写得好,唱歌也能登台充高音歌唱家。龚乃昌还有个大特点,他是湖北省嘉鱼县牌洲镇人,他的高中8名同学,全在这个连队当班长、副班长和老战士,只要他振臂一呼,“应者如云”,他常是这班老乡兼同学中的“首领”。因此,我对龚大哥说:“小弟找你来,就是敬请帮忙的。”我把这台晚会题材叫做《士兵诗歌擂台会》,请龚乃昌当主持人,由他为主,带着任新华(也是主持人)、周富武(1班长)、张国太(2班长)、朱冬苟(炊事班长)等20名新兵老兵,还有连长、司务长梁吉业、排长申方林和刘允俊、给养员李华延、驭手梁明芳,老战士翟得民、高秀金和李铎等,各以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和陕西省的方言撰好一组组的现代“枪杆诗”,在预先有准备却必须临场临时发挥出来,形成即兴诗作。这一打擂台赛诗会,在当时,可能是我们部队第一次搞出来的活跃连队生活的非常热闹又极富部队情趣的晚会形式了。
    在正式“擂台赛诗”的当天晚上,寇山政委还亲自出席了。他怕影响干部战士们的临场发挥才情,就微服悄悄地进入了连队的一角,还同警卫员一起不声不响地找了个高射机枪子弹铁箱子,坐在各连队闻声奔来参观人群中。一直到赛诗晚会结束,他一直参加完了3小时的全过程。因此,后来,他审稿后,对我说?:“你先发表在《营建快报》上,这叫‘独家新闻报道呀!’”
    我真的把这次《士兵诗歌擂台会》全部99首诗歌按“出场先后秩序”,包括人物的真实姓名、职务、年龄和在连队的先进事迹,都简单扼要地发表了出来。“一时小报纸贵”!本来,每期只辟出副刊半版的,这次全四版都登发了。而且每期过去只印120份的,这次接到师里军里电话,还有商邱的文艺界的电话,经请示同意,赶印了230份,直到把蜡纸印得不能再用为止。
    这次我为何突出任新华呢?因为他一人赶写了30多首诗,他主持中,又是唱和擂台者之一,与龚乃昌互为引逗,使得这晚会非常地增添情趣。后来,我再见到任妈妈时,她竟说:“部队真能出人才!这娃过去从没有写过诗,也胆小从不敢上大场面台子的人,说话都像大姑娘面红耳赤。这次被你小梁硬是训出来罗!”
    以后,任新华和龚乃昌,也成了我那《营建快报》的“铁杆”笔杆子了。
    3个多月后,为了扩大出版发行,《营建快报》改为3日报,还出版了《增刊》。我就向全团的34名正式的连队营部通讯报道员们约稿,统一编辑和出版发行了一个小册子(《增刊》),我和老政委张佑臣同时研究半天时间,定名为《建筑熔炉 铸炼灵魂》。一共利用了全部已发表在小报上的50篇优秀稿子,又特约全团27个连队一级的党支部和司政后三大机关(包括3个营部、6个直属队计10个机关性的营股级所室队党支部),都组织撰写了50篇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活学活用文章”,共印刷了500册,除了团里发行到排以外,再向上级的师军军区呈送了近百册。因此,团政委张佑臣获取了“优秀的党委中心组奖励”,他个人荣立了二等功。并且,在他严重患病期,仍然下军令晋了正师级干部,命令下达为“湖北襄阳军分区政治委员”。
    (2008年3月18日撰写)

    138079138079 138079 [/img] △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5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朱炳炎 发表于 2011-1-9 18: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识梁立真,是我调教导队之后认识的。他当时在军政治部,经常到军教导大队。

    [url]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18 21: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张五星 发表于 2011-1-9 19: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138367138367 138367 [/img] 〗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5 18:20
  • 签到天数: 14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蒋庆文 发表于 2011-1-9 1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url]  Г Г Г

    该用户从未签到

    伊京京 发表于 2011-1-9 20: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8-20 18:4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欣怡 发表于 2011-1-9 22: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部队确实是一所大学!真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张同林 发表于 2011-1-9 23: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认识老梁,不知现在何处高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4 00:47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李晓侯 发表于 2011-1-10 01: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文后的网址是他的博客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9-18 08:34
  • 签到天数: 390 天

    [LV.9]以坛为家II

    陈北平 发表于 2011-1-10 2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营建快报》应是我们二师重视新闻工作的又一重大创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0 13:1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许雅琳 发表于 2011-1-10 21: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孙志民 发表于 2011-1-10 22: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周光轩 发表于 2011-1-11 12: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佑臣是不是当师副政委的那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崔亚萍 发表于 2011-1-11 16: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该用户从未签到

    聂林根 发表于 2011-1-11 22: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识李海门科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开训 发表于 2011-1-12 01: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开训 于 2011-1-11 22:53 编辑

    有意中看到了猴哥发的好帖子,很有建树。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 21:59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杨铭志 发表于 2011-3-2 23: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
            第三次看这篇文章,二师新闻报道史的珍贵资料,好贴!随后将转到“精华库”。
           文中所提到的营建快报及那篇《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在一次偶然中看到过这篇资料;寇山政委我在六团认识,那时我在六团协助二连搞连史展览时他去看过。我觉得寇山老政委和严政委都很和蔼,从他对我们简短的谈话中,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水平的领导,只是那时听说寇山老政委在河南支左支错了,支了造反派,当时已不大管事情了。哎,我为他遗憾……2007年看冀班副回访商丘的文章中提到过他。

    点评

    我为我爸爸的生平而感到骄傲  发表于 2012-6-19 23:23
    我不知历史,好像也没听父亲提到过,关于那个年代的是是非非,有后人去评说吧... 母亲的记忆不太好了,回头我问问他 有关于父亲支左的那段,那不是父亲的错吧 是历史的错?有关的文章在哪里能看到呢  发表于 2012-6-19 23: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解国庆 发表于 2011-3-3 18: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3-10-6 06:45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张志涛 发表于 2011-3-4 1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唐增亚 发表于 2011-3-4 21: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侯兄的指引看了梁立真的博客,同为一个团的战友,抽时间去新华书店看看,拜读一下梁兄的大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寇晓玉 发表于 2012-6-19 23: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里边提到我的父亲---寇山,是我所不知道的事,好想多了解父亲的点点滴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5-9-15 08:43 , Processed in 0.07795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